人老了,躺在病床上时 ,记得给家庭留三条后路
原标题:人老了,躺在病床上时 ,记得给家庭留三条后路
古人云:“芸芸众生,孰不爱生?爱生之极,进而爱群。”
是的,我们都很热爱生命,希望自己活久一点,活好一点。
将心比心,爱自己的时候,也会爱身边的人,希望家庭这个群体,变得更加兴旺。
可生命是有限的,唯有家才是无限的,周而复始。
有大局的老人,在自己卧病在床的时候,在积极治病的同时,还会给家庭安排后路。
01
第一条后路:看淡生死,别总是折腾子孙。
有句很难听的俗话:“老人长寿克子孙。”在我的老家,还有这样的迷信的说法:“老人很长寿,可能是用了子孙的寿命。”
确实,有一些家庭,老人九十多了,还活得好好的,但是他的子女却在六七十岁的时候,甚至是五十多岁,就过世了。
撇开迷信,老人病痛之中,还拼命追求长寿,也是让子孙折腾得够呛。尤其是一些戾气很重的 老人,动不动就责怪子孙不管自己,随时喊子孙送自己去医院。
不管子孙如何照顾老人,都不会让老人满意。家里请的保姆,一次次被老人赶走,或者被老人刁难。子孙也真的一肚子火,没有地方发泄。
为了照顾生病的老人,有子女辞去工作,那小家庭会陷入经济困境;若是子女急着下班,匆匆忙忙回家,可能工作效率也会打折扣,甚至被上司责罚。
久病床前无孝子。这样的结局,还真的不是子孙不孝顺,而是子孙很无奈。
反过来看,一些看淡生死,心态很好的老人,家庭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就算身体病倒了,但是心灵不能倒下去,还可以坦然地对大家说:“没事的,我还好。”
老人的一阵微笑,无疑是家庭的一缕阳光。
其实,人的寿命,不仅仅用多少岁来衡量,更多是用生活质量来衡量。带着笑容过日子,每天都不浪费,就是和人同岁,也活得更长寿。
禅师释延寿在《山居诗》中写道:“怡和心境了然同,大道无私处处通。举世岂怀身后虑,谁人暂省事前空。”想通了,人就没有挂碍,空空如也,正如来红尘之初的状态。子孙见你如此通透,各种照顾,就轻松多了。
02
第二条后路:安顿老伴,避免孤独终老。
明代作家冯梦龙,写了一个关于庄子的故事。
庄子去游山玩水,看到一个中年妇女,拿着扇子,朝着一堆新土,使劲扇风。
原来,妇女的丈夫过世了,他们之前约定:“教妾如要改适他人,直待葬事毕后,坟土干了,方才可嫁。”
妇人遇到了新的恋人,因此想要坟土尽快干透,便于自己尽快出嫁。于是,举扇扇之。
说出这一番话之后,妇人自己觉得无地自容。毕竟,那是一个讲贞洁、三从四德的年代。
正是,“听时笑破千人口,说出加添一段羞”。
庄子毫不犹豫,施展自己的力量,几下就把坟土变得干燥了。
看到妇人感激不尽的样子,庄子赋诗一首:“不是冤家不聚头,冤家相聚几时休?早知死后无情义,索把生前恩爱勾。”真的是夫妻无情无义吗?不尽然,只是夫妻之中,有一个人过世了,剩下的人,还要好好活下去。
尤其是那些没有退休金的 老人,仅仅靠子女是很难的,还得想办法去找工作,若是有一个伴侣,就应该好很多。
因而,夫妻之中,先走一步的人,要考虑后走的人,如何过日子?有没有钱和房子?是否黄昏恋?儿女会管吗?
孤独终老是很艰难的一件事,除了心灵的孤独,还有经济上的困顿。这无法百分百避免,但是可以缓解。
诗人泰戈尔说过:“你若爱她,让你的爱像阳光一样包围她,并且给她自由。”告诉老伴,大大方方去爱,成新的家,不是可耻的事情,不是背叛婚姻;留下金钱,给老伴过余生;交代子女,要尊重父母的选择。扫除感情上的障碍,老伴的余生,会好很多。
03
第三条后路:处理关系,为家业的发展留空间。
有的老人过世之后,别人欠他的钱财,就讨不回来了,因为没有证据,也没有具体数目。
电视剧《都挺好》中,苏母过世,其弟弟借钱的事情,就说不清了。其弟弟还说:“当初也没有说要还钱。”
要不是苏明玉兄妹强势要舅舅还钱,估计这个家庭,损失不小。
交代好经济、感情等方面的关系,这是老人应该做到的。不要等自己说不出话了,才在脑海里悔恨。
看东汉末年的诸葛亮,三岁就没有了母亲,八岁就没有了父亲。他和兄弟姐妹,一起投奔叔父诸葛玄。
如果诸葛亮的父母和叔父关系 很糟糕,或者没有关系的安排,可能诸葛亮也要流浪,无所建树。
北宋的范仲淹,年幼时失去了父亲,母亲带着他改嫁到朱家,并且改了名字。
当范仲淹长大后,母亲把家庭的变迁情况,告诉范仲淹,于是有了范仲淹恢复名字,主动联系父亲的亲戚朋友等行为,也获得了社会的赞许。
父母这一辈的人,若是留下世交,对子孙的发展,有很多好处,千万不要忽视了。
04
谁都不知道,意外、明天,到底哪一个先来。
作为老人,一旦躺在病床上了,千万别糊涂,预备“意外”情况,是对家庭负责,让自己少遗憾。
人过世了,但是明天的太阳还会升起,家庭还需要更多的 阳光。
生老病死,我们不能百分百把控,但是要交代什么,我们是可以把握的。
这一生,我们都要就像蜡烛,一直燃烧,为家庭引路。
记住,死去元知万事空,只有家庭代代传。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人老了,躺在病床上时 ,记得给家庭留三条后路
人过了50岁,要记得给自己留这4条“后路”,晚年才会越来越幸福!
人老了,躺在病床上才醒悟,晚年的“靠山”不是老伴、不是子女,而是这两样!
莫言《晚熟的人》:人老了,躺在病床上才明白,晚年最大的依靠不是老伴
人到晚年,躺在病床上才明白,子女不是越多越好,而是靠这2样“东西”!
人老了,无论本事有多大,为自己备好三条后路,以防亲人背叛
人老了,躺在病床上才明白,晚年最靠得住的,不是老伴,不是儿女,而是这三样
季羡林:独生子女家庭,60岁后最好安排这三件事,给自己留条后路
人老了,躺在病床上才醒悟明白,59岁到65岁这几年,是“晚年寒冬”的开始
真正高情商的人,在与人交往时,往往会给自己留三条后路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7928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58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8813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75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70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14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0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68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2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