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敦煌走近樊锦诗感悟何为精神的贵族

原标题:在敦煌走近樊锦诗感悟何为精神的贵族

记者手记

在敦煌走近樊锦诗感悟何为精神的贵族

樊锦诗(右二)现身电影《吾爱敦煌》敦煌首映礼。 张杰摄

2023年11月中旬的一天,甘肃省敦煌市迎来冬季第一场大雪后的好天气。当天,我们走进敦煌研究院,一栋栋低楼层建筑,淡灰色的外墙在西北特有的明亮日光下,熠熠生辉。建筑与建筑之间,有高大笔直的白杨树和灌木丛。

一阵风吹来,树上的积雪在光线里飞扬。我内心有一股敬意油然而生:这,就是敦煌一代代守护者们奉献青春和热血的地方。

正午时分,三五成群的工作人员,从不同的建筑物里走出,前往食堂。他们很年轻,脸上洋溢着光芒。在过去几十年里,一代代年轻人来到大西北,来到敦煌工作,从事文物保护、研究工作,往往一干就是一辈子。

此时,恰好碰见从外面回到院内住所的樊锦诗。在同事的搀扶下,她从车上慢慢下来,在湿滑的地面上,一步一步,缓缓走回到室内。

如今,敦煌火了,莫高窟成为当下很多青年旅行求知的热门目的地。有“敦煌女儿”美誉的樊锦诗,受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关注。

面对晚年蜂拥而来的各方赞誉,樊锦诗始终保持冷静、淡定、谦虚。面对找上门来要将她的故事拍成电影的人,她多次认真强调,不要只聚焦在她一个人身上,因为敦煌保护是一代一代人传承的事业。“敦煌的文物保护和研究,如今能取得一些成绩,不是我一个人做到的事情,是很多人的心血付出。我只不过是一代又一代的莫高窟守护者中的一个代表。没有‘前辈’,哪来我这个‘后辈’,没有大家,哪有个人。”

不管寂寞还是热闹,人格始终如一,因为樊锦诗的灵魂持续专注、低调、谦逊。这让我想到,如果存在着“精神的贵族”,那么樊锦诗就是真正的“精神的贵族”。真正的贵族不是因着煊赫的名利,也非万贯的钱财,而是一种灵魂的纯粹、大气,其中有不忘初心的使命践行,有谦虚低调的如玉品格。

2024年春节即将来临,过年的氛围日渐浓厚。我想起来,在自传中,樊锦诗说她特别喜欢过年的这几天,因为莫高窟会非常安静,她特别喜欢在这个阖家团圆的节日,带着一个小马扎凳子去洞窟做研究。“直到现在,我每年过年都愿意在敦煌,只有在敦煌才让我觉得有回家的感觉。”樊锦诗说。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张杰周琴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樊锦诗:我这一生没有虚度光阴
上海书展|“心归处,是敦煌”,三个人的敦煌艺术创作谈
沪剧电影《敦煌女儿》妇女节上映 展现两位女性一生的坚守
顾春芳《敦煌灵犬》:写一本中国孩子爱看的敦煌主题童书
“取之有道、用之有道”,樊锦诗给北大捐1000万元用于敦煌学研究
愿为敦煌燃此生
七旬影迷感动落泪:《吾爱敦煌》拍出我们这代人的酸甜苦辣|封面观影团
《走近杜甫》全56集,细读杜诗,走进诗圣,感悟人生!
探秘古老瑰宝,如何让敦煌之美“圈粉”更多青少年
莫高窟,一直在等待必然来到它身边的人

网址: 在敦煌走近樊锦诗感悟何为精神的贵族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166144.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