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商队城市》译者马百亮:探秘黄沙中失落的古城,追溯一段人类文明交流史

原标题:专访《商队城市》译者马百亮:探秘黄沙中失落的古城,追溯一段人类文明交流史

《商队城市》是著名历史学家罗斯托夫采夫基于叙利亚、阿拉伯和巴勒斯坦的鲜活感受和遗址考察,结合考古挖掘的发现,描绘近东主要商队城市的兴衰起伏,细致追溯商队贸易的历史,也清晰重现了希腊化世界的整体面貌。搜狐文化特约本书译者、上海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一同探秘黄沙中失落的古城,追溯一段人类文明交流史。

搜狐文化:著名历史学家,也是本书作者罗斯托夫采夫创造了“商队城市”这一词汇,马老师您作为本书的译者,也是资深的历史学者,能否谈一谈对“商队城市”的理解?

罗斯托夫采夫

马百亮:在讨论这本书之前,我们有必要简单聊一下本书的作者罗斯托夫采夫。应该说,罗斯托夫采夫在中国的知名度还是蛮高的,早在1985年,商务印书馆就出版了马雍和厉以宁两位先生翻译的《罗马帝国社会经济史》。

我之所以有缘翻译《商队城市》,首先是因为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曾经想过将罗斯托夫采夫作为博论的研究对象,因此搜罗了他的几乎全部英文著作和大量有关他的论文,虽然后来弃他而去,但是这本书的问世也算是对这段缘分的一种纪念。

本书的英文标题是Caravan Cities,caravan一词今天主要被用来指代露营拖车,但是在历史语境中,原意是旅行队,如果简单将其翻译成商队,还是有一定误导性的,因为其中不仅有商人,还有与其同行的朝圣者和其他旅行者。部分上是为了方便,部分上是为了遵循传统,本书统一将这个词翻译为“商队”,无论是用来形容“商队城市”,还是用来形容“商队贸易”。

何为“商队城市”?作为这一概念的提出者,罗斯托夫采夫本人并没有提供一个明确的定义,而是深入细致地对商队贸易的历史进行了考察。就像作者指出的那样,虽然叙利亚沙漠中一些古老的城市也在商队路线之上,并且因为商队路线而变得富有而重要,如阿勒颇、大马士革等,但是作者认为,它们中没有一个是真正意义上的商队城市,因为它们的存在并不完全依赖于商队贸易。由此我们似乎可以尝试做出这样一个定义,即商队城市就是商队贸易路线之上因商队贸易之兴而兴、随商队贸易之衰而衰的城市。

搜狐文化:本书详细讲述了佩特拉、杰拉什、帕尔米拉、杜拉等古老商队城市的发展史,您对哪座城市或者遗址印象最深?

马百亮:说实话,这些地方我至今无缘拜访,仅仅通过翻译过程,真的很难说对哪一个印象更深。但是为了弥补无法身临其境的缺憾,无论是在翻译过程中,还是在为这次采访做功课的过程中,我都通过各个平台,观看和阅读了大量介绍这些遗迹的视频、图片和文字。我相信这篇采访的读者如果有兴趣的话,也可以找到很多有关介绍性的图像和文本,尤其是对于前三个遗迹,其中很多是游客现场拍摄的照片,清晰度很高,非常有助于“神游”,免去了长途跋涉、舟车劳顿之苦。当然,我也希望《商队城市》这本书能够成为前去这些地方旅游的旅行者的指南。

作为典型的商队城市,它们之间显然存在很多共性,但是另一方面,由于自身的地理位置和历史经历,它们有着迥然不同的前世与今生。这里与其谈论我对这些城市或遗迹的印象,不如谈一谈作者为什么会选择这几处遗迹,当然最好的做法依然是夫子自道,在前言中,作者明确指出,对这些城市的选择是偶然的,不是基于其历史重要性,而是基于可获得的信息,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基于遗迹的保存状况。“很明显,以叙利亚为例,大马士革这样的城市作为商队城市的历史要比巴尔米拉长得多,也更具启发性,而在外约旦,安曼也比杰拉什更大、更重要。

在叙利亚北部,几个世纪以来阿勒颇的历史将比杜拉的历史更具启发性。但是,这些重要城市的历史几乎没有保存下来,而保存下来的这一小部分又是如此的支离破碎,以至于我们对它们所能形成的图景必然是不完整的。

搜狐文化:本书详细列举了大量关于骆驼的图片,如阿拉伯的单峰骆驼、中亚骆驼、中国商队的骆驼等等,您认为享有“沙漠之舟”美誉的骆驼对于商队而言扮演着什么角色?

马百亮:骆驼是草原和沙漠地区适应性最强的载重动物之一,因为其与生俱来的独特生理结构和生活习性,在古代的商队贸易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在丝绸之路这样的长途贸易路线上,情况尤其如此。

骆驼的耐力、适应恶劣环境的能力以及载重能力,使得它们成为古代商队贸易中理想的运输工具,使商队能够穿越沙漠、草原和其他具有挑战性的地形,从而实现跨越广阔地域的商品交换。作为一种高效的运输手段,骆驼可以帮助商队更迅速地运送商品,从而推动了各地经济的发展。骆驼商队在长途贸易中所发挥的作用,不仅仅是商品的运输,还在此过程中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商队沿途的停靠点成为文化、宗教和知识的交汇之地,从而推动了文明的融合和多元化。此外,骆驼商队奠定了一些重要的贸易路线的基础,如丝绸之路、香料之路等。这些路线的形成直接关系到贸易的繁荣和区域经济的发展。

总之,骆驼在古代商队贸易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角色,成为连接不同文明、推动经济发展和促进文化交流的重要力量。

搜狐文化:本书谈到神庙对于商队城市也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想请马老师谈一谈神庙和商队贸易的关系是怎样的?

马百亮:神庙是商队城市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神灵在商队的生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我曾经统计过,在全书中,表示“神庙”的temple一词出现了200多次,表示男女神灵的god和goddess这两个单词共出现了近200次。

只要设身处地想一下,发挥一下历史的同情,这种重要性不难理解。条件越是落后、艰苦,越是危险重重,人们就越是需要心理的寄托和慰藉。在古人眼中,这些神灵掌握着对他们的生杀大权。正是这些神灵,引导着希腊人穿越海上的惊涛骇浪,引导着阿拉伯人穿越漫无边际的沙漠,指引他们走向异国他乡,并护送他们返回故土。为了寻求安全的庇佑,他们不仅崇拜家乡的神灵,还会崇拜异乡的神灵。

埃及卢克索神庙 来源:新华社

值得一提的是,神庙所提供的这种保护并不仅仅是精神上、心理上的,就像作者指出的那样,“在古代早期,宗教可能扮演者积极保护者的角色,因为神庙最初一定是同时作为要塞使用的,在那里,人们可以躲避游牧民族贝都因人的入侵,无疑这种入侵经常发生。”

此外,作者还敏锐地捕捉到了早期宗教与艺术之间的互动关系,在第六章,作者写道:“所有的神庙都有绘画,壁画描绘了男女神灵、神话场景和献祭者进行祭祀的场景。在杜拉有一些画家被认为是伟大的艺术家。他们自己也希望被后代记住,因为他们总是在绘画作品上签上自己的全名。这显然是出于宗教动机。他们画出那些神灵或其崇拜者,希望神灵能够永远记住他们。然而,这只是一部分原因。这些画家有一种极大的自豪感,他们大胆地用大大的字母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作品下面,其精神与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非常相似。”

搜狐文化:近年来,有关丝绸之路、中东及中亚历史和考古的研究逐渐成为显学,然而针对商队贸易沿线城市的研究却并不多见,您如何看待这一领域的研究前景?

马百亮:近年来,丝绸之路、中东及中亚历史和考古研究的兴趣的确显著增长,但商队贸易沿线城市的研究相对较少。这可能是由于人们更多关注的是大规模的贸易网络,而对于个别城市的深入研究相对不足。虽然如此,也正因为如此,这一领域的研究前景潜力巨大,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关注,分别为城市演变与贸易动态、文化与社会交流、城市与政治权力和考古发现与城市建设。

总之,通过结合考古学、历史学、地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方法,对商队贸易沿线城市进行深入研究,有望为我们提供更全面、深刻的历史理解。随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逐渐由中国倡议发展成为国际共识,随着一带一路理念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认同和接受,随着区域与国别研究作为一个学科的蓬勃发展,对商队贸易沿线城市的研究必将不断深入,必将结出累累硕果。我相信,无论是国家级的大型项目,还是为城市立传的大规模出版工程,都离不开脚踏实地的考古学和历史学研究,因此都可以借鉴本书作者罗斯托夫采夫将游记式的风景描写、考古挖掘报告、历史叙述与重构熔于一炉的写作手法,以及顺手拈来、举重若轻的史学分析。

搜狐文化:在人类历史上,近东是发展易货贸易的理想地区,马老师您能结合本书谈一谈古代近东的城市文明和经济发展么?

马百亮:作为早期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和西方文明的摇篮,所谓的古代近东其实是指今天的中东一带,包括美索不达米亚(今伊拉克、土耳其东南部及叙利亚东北部)、古埃及、古伊朗、安那托利亚/小亚细亚、黎凡特(今叙利亚、黎巴嫩、以色列、巴勒斯坦国及约旦)、马耳他及阿拉伯半岛。

因此,李海峰教授《古代近东文明》一书的副标题就是“古代两河流域、古埃及、波斯等古文明探研”。

作为亚非拉三大洲的交界处,北面是黑海,西面是地中海,南面是红海,东面是南亚次大陆,古代近东一直是一个富饶之地,多元文化碰撞共生之地。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和尼罗河都处于这一区域。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农业革命首先在这一区域发生,农业生产的发展导致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分工,进而导致了城市化,以及随之而来的政治、文化、科学、贸易和宗教等领域的发展。

这一地区的城市文明和经济发展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城市文明方面,出现了如苏美尔、阿卡德和巴比伦这样的早期城市。河流谷地的肥沃土壤为农业提供了条件,也为城市的兴起奠定了基础。古代近东的城市通常具有规划有序的城市布局,包括城市墙、宫殿、寺庙、市场和住宅区。这样的城市规划显示了高度的组织性。

在经济发展方面,首先,肥沃土地支持了高度发达的农业。人们开始实施灌溉系统,提高农业生产力。其次,由于近东地区处于亚洲、非洲和欧洲之间的十字路口,使得这里成为贸易活动的中心。古代近东城市通过陆上和海上的贸易网络,与周边文明进行广泛的物质和文化交流。

与城市文明和经济发展密不可分的还有文学和法律方面的成就,最具代表性的分别是《吉尔伽美什史诗》和《汉谟拉比法典》。此外,古代近东的城市还以其宏伟的建筑和工程著称,如巴比伦的空中花园、苏美尔的神庙等。这些建筑不仅是文化和宗教的体现,也是对工程和建筑技术的杰出贡献。

总体而言,古代近东的城市文明和经济发展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一地区的文化、农业、贸易和科技为人类社会的演变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契机。

译者介绍:

马百亮,山东曹县人,上海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历史学博士,曾两度荣获韩素音国际翻译奖,教书之余,主要从事社科历史类图书翻译,已出版译著三十余部。

文/袁立聪 审/钱琪瑶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专访《商队城市》译者马百亮:探秘黄沙中失落的古城,追溯一段人类文明交流史
亮马河城市会客厅上新了!接下来1个月有38场文艺活动
改造亮马河: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城市与河流
从妖怪化物到宝可梦——专访《日本妖怪化物史》译者王子豪
“潮起亮马河”主题艺术创作精品展开幕
推动交流互鉴 增进人民友谊(共建“一带一路”·第一现场)
《家在古城》:范小青笔下的老家苏州城
“丝路百城传”国际研讨会聚焦“一带一路”视野下的城市文明
《果园小史》:一部馥郁迷人的水果驯化史
亮马河主题艺术创作精品展开展,《亮马河24桥》剪纸邮折首发

网址: 专访《商队城市》译者马百亮:探秘黄沙中失落的古城,追溯一段人类文明交流史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166831.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