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怎么过年?这些细节仪式感拉满!
原标题:古人怎么过年?这些细节仪式感拉满!
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
最重要的节日
剪窗花、给压岁钱、吃年夜饭……
这些仪式感满满的环节在古代也有
古人是如何过春节呢?
一起来看看↓↓↓
一笔写“福” 巧手剪窗花
贴“福”字和春联是过春节的标配
也是迎接春节的重要仪式
古人写“福”字大有讲究
比如,清朝郭修文书 《福》字碑
“福”字一笔写就,寓意“福气不断”
经典的春联重复利用率很高
《宋史》记载五代十国时创作的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被称为“春联之祖”
在古代,人们用一双巧手剪出各式窗花
宋代造纸业成熟后
窗花这种剪纸艺术格外兴盛
而早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有剪纸
出土于新疆吐鲁番地区的
团花纹剪纸作品
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
寓意“团圆美满”
古人的“压胜钱”不是钱
过年时,长辈发红包
是孩子们眼中最有仪式感的环节之一
古时的压岁钱
叫“压胜钱”,也叫“花钱”
它有着钱币的形状
上面铸有吉语或寓意吉祥的图案
“压胜钱”不是真正的钱
不能作为货币流通
仅是承载着
美好愿望与祝福的物件
例如,这枚清代的“压胜钱”
正面铸有“多子多孙”
背面为“维熊维罴(pí)”
祈盼子孙兴盛,后代勇武多才
在画里玩转“谐音梗”
寄托美好寓意
《岁朝图》是古代文人书房里的标配
“岁朝”指的是大年初一
画中的元素都有着美好的寓意
牡丹+花瓶寓意“富贵平安”
苹果+如意寓意“平安如意”
古代文人用“谐音梗”寄托美好寓意
古人过年也吃年夜饭
饮屠苏酒祈福迎新
古人也有过年吃团圆饭的节俗
只是“年夜饭”这个词到清代才出现
《清嘉录》中记载
“除夜,家庭举宴,长幼咸集
多作吉利语,名曰年夜饭,
俗呼合家欢”
《唐人宫乐图》中12位女子欢聚宴饮
桌案中间用樽盛放着
“超大杯”的饮品
大家或开怀畅饮,或弹奏乐器
其乐融融
除了喝屠苏酒祈福迎新外
饮用由秋天收获的粮食
酿成的春酒
也是古人必不可少的节俗之一
立春还要吃“春盘”
摆上时令蔬菜、果品
比如韭菜、生菜、萝卜等时新菜
卷在薄饼中吃
杂技、魔术等百戏表演必不可少
《汉元帝纂要》中记载
“百戏起于秦汉曼衍之戏”
一年中最隆重的庆贺活动
除了乐舞
也少不了杂技、魔术等百戏表演
东汉时期还有“成都说唱歌手”
左手持鼓,右手拿槌
击鼓说唱,一秒就能逗乐全场
点击视频↓
看成都金堂五凤古镇上演的
精彩百戏有多热闹
阖家团聚的欢声笑语中
有对新年的期待
也有对旧日时光的告别
本文来源 | 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ID:cctvnewscenter)综合央视一套
责任编辑|赵利
更多精彩资讯,请点击下方图片,下载中国教育报APP、中国教育报好老师APP吧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岁时乐事 | 赏月、嚼饼、拜财神……古人的中秋仪式感直接拉满!
刘亦菲吃米线的仪式感 面对这碗热气腾腾的米线,仪式感必须拉满
绘年俗迎新春,萌娃们把春节“仪式感”拉满|爱申活暖心春
古人怎么过年?跟着岁朝清供图体味生活的美
没有它,怎么开启2024仪式感?
李薇雪地中奔向尹峥,这浪漫的宿命感! 双向奔赴氛围感拉满!
今年的过年仪式感,靠它了!
非遗IN节气·立夏 | 古人的仪式感除了“换装”,还要“吃冰”
李光洁晒一家三口照片,一家三口也太温馨了吧,氛围感直接拉满!
于登登灵识觉醒!这一次换我来保护你,宿命氛围感拉满!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7973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70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8851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80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73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20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0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71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5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