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随感

原标题:除夕随感

□李漓可

千百年来,在中国人的观念里,“年”永远是时间流逝的参照和美好愿景的寄托。戴复古的《除夜》中写道:“扫除茅舍涤尘嚣,一炷清香拜九霄。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筵开听颂椒。野客预知农事好,三冬瑞雪未全消。”

除夕之时,清扫、祭拜、观瑞雪,都是古人为着新的一年顺风顺水坚持下来的传统,大家欢喜地忙碌着、期盼着,擦拭着器具,上一炷清香,拜一拜天上的祖先和神仙,生一盆火,放一挂爆竹,再敬上一杯颂椒酒。年幼的我初读此诗时便被这样的情绪感染,仿佛也置身于这热闹、温馨的场景,同诗中人一起为往后一年里的一切美好憧憬着。

而从我有记忆时起,每年的除夕,我们家的仪式便是来到华岩寺烧香拜佛,再求一枚护身符,为自己和家人祈祷着新的一年平安顺遂,我一直认为这和《除夜》里人们的举动背后的含义是一样的——将对新年的祈愿寄托在一些千百年来由人们赋予意义的习俗上。

2022年的除夕我们照例来到了这里。华岩寺很像一个静谧的公园,路上有三两个悠闲漫步的行人,树梢的叶片因被清风拂过簌簌地说着隐秘的耳语,细微得好似从另外一个世界的入口传来。在这样的寺庙里走着,却无心感受除夕的氛围,只想寻求一个疲惫者难得的歇脚。

“这寺庙对我们家来说有不一样的意义。”我在两人中间挽着他们的手臂,突然听见母亲开口说道,“我们结婚后来这里祈求过想要一个小孩,没过多久就有了你。”

“所以我们有时会觉得这个寺庙给我们带来了好运,”我父亲笑着补充道,“我们也就保留了每年都来这里的传统,但很多时候不再是祈求些什么,更像是一种还愿,而且很想和你一起在这个地方走走。”

我听完他们的轻描淡写,却久久不能平复。

寺庙已有些年岁,门框墙壁上的朱红有些淡褪,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在我记忆中永远高大的松树也愈发苍幽,我突然想起史铁生说他与地坛的联系,那是不是我与这寺庙也有宿命的味道?它就是为了等我,在这儿历尽沧桑等待了几百年。

我被自己突如其来的荒谬的想法逗笑,在满园弥漫的闲适氛围中,我的情绪渐渐不被高考的压力左右,再看周围的野花野草,也似乎茂盛得更加坦然。

可我也心知肚明,不是这沉静的寺庙在这等待着我,是我父母,在等待着我,期盼着我,他们从过往等到现在,也会等在未来。

都说人如果习惯了幸福便会以为这是理所应当,渐渐有了感知不到幸福的麻木,所以我偶尔会提醒自己想起这些已经拥有的幸运。

这也是古人们在除夕之时虔诚并欣喜地祈愿的原因吗?我早就遗忘了祈愿的初心,忘记了所谓的清扫和爆竹是诗人与爱的人在特殊的时刻相守的见证,忘记了那除夜的瑞雪和颂椒酒本是普通的雪和酒,是人们赋予了它平安、祥和的意义,忘记了祈愿本身应该是充满感激、充满希望的存在。

我逐渐静下心来在这静谧的寺庙里步调悠闲地走着。当我忘却长久以来的负担和恐惧,当我全身心地感受着父母的陪伴,当我重新拾起除夕里“祈愿”带来的温暖的希冀,我才发现这个我来过多次的寺庙处处都是风景。

生命,无处不是风景。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怀念“除夕挑灯夜未央”
陈美汐​:再无“除夕挑灯夜未央”
今日除夕 | 烟火向星辰,所愿皆成真
除夕至,人间至味是团圆!
今日除夕:人间最美是今宵!
黄磊除夕贴儿子写的春联,多多妹妹字迹工整……
小李琳除夕探班老公,经超大年三十还在剧组工作……
今日除夕,无论再忙,牢记“春联三不贴,事有三不做”,别闹笑话
蓝盈莹分享与妈妈的聊天记录,除夕拍戏无法回家过年……
玉兔辞旧岁 金龙启新程——除夕贺新春

网址: 除夕随感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167911.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