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风·春节特刊
原标题:中原风·春节特刊
□侯群华
听着窗外渐渐稠密的爆竹声,看着不确定的半空中闪烁着一簇簇好看的烟花,猛然间意识到,哦,又要过年了。离乡三十年,几乎所有的春节都在城里过的。但每逢过年,总想着在故乡过年的情景。
卧室飘窗窗台上窄窄的书桌,是我看书的最爱。拉上窗帘,趁着夜色,打开一盏小台灯,阅读氛围浸润心扉。可是,年来到了,我忍不住拉开窗帘,放下书,静静欣赏溢彩的烟花在玻璃上肆意涂鸦的画卷,倾听楼下孩子们玩耍时在小摔炮的伴奏下,那天籁般的童言笑语。如果没有可爱的小精灵们送来的“引信”,怎么会点燃盛开在脑海中的童年景象呢?!
新年“列车”过了“腊八站”,人们的心开始随列车撒下的“年味儿”舞动了。“腊八祭灶,年下来到。”这是孩子们猴急地渴望过大年的呐喊。要不然不会从腊月初八,一下子跳到腊月二十三小年。一步跨半月,那该是多馋的孩子唱出来的谚语啊。从喝一碗稠稠的腊八粥,喊到祭灶时盼得一小块粘牙的祭灶麻糖,终于尝到年味儿了。
过了小年,年更近了,大人小孩儿不再跳跃着过了,开始一天一天装扮着过、忙碌着过。除了二十三糖瓜粘,以后每天都有事可干,扫房子,磨豆腐,杀鸡割肉,发面蒸馒头。直到大年三十儿,接下来要守岁,熬上一宿。大年初一还要扭一扭,活动活动筋骨,给长辈们磕头拜年挣压岁钱,好有精神呢。
随着岁月轮回,春节习俗传承也变得多元起来。当今人们更愿简化过年程序,把精力和时间花在“享”上,而不是“受”累上,农村也不再起早贪黑大量蒸馍蒸枣山了。
只要你细心体会,到处仍充满着浓浓的年味儿,比方说拜年吧,没有微信时就发拜年短信。年三十儿一大早,饺子都顾不上帮家人包,激动地坐在那,不停抠手机,恨不能把所有美好的祝愿都编成短信发出去。自从有了微信,各式各样的贺新春精美图片、表情包、短视频,层出不穷。哪怕因值班与亲人不能团聚,也可以现场微信直播,隔屏拜年、隔空对饮。千万亿条问候,千万亿个梦想,在华夏大地上铺天盖地,传递着、祝福着、激励着……这不正是浓浓的年味吗?
贴春联是必不可少的。小时候跟着父亲帮忙贴对子,和上半碗面糊,用刷锅炊帚往对子背面刷,再往清理干净的门和门框上张贴。把门的虎将门神,一般都是尉迟恭、秦叔宝二位将军。现在尽管门神画衍生出千种万种,但每年,我仍钟情于这二位虎将给俺家“站岗放哨”。
贴好门对儿,还要贴用红纸写的一竖条一竖条的四字联儿。院里树上贴上“春光满园”,正对着院门墙上一定要有“出门见喜”或“抬头见喜”,饮水用的压井上也要贴“细水长流”;架子车、农用车上贴“日行千里”。零零星星还要到处贴一些巴掌大小的菱状“春”字“福”字。
忙了一大阵儿,站在院子里环顾四周,呀!红红火火、榴花献瑞的,“满园春色关不住”了!
在乡下,大年三十儿这一天傍晚时分,按传统要去祖坟上烧纸祝祷,把先辈们虔诚地“请”回家过年哩。大年初一一大早,再恭恭敬敬地“送”回。小时候不敢问,只觉得神秘,后来才理解,这种无伤大雅又能安慰人的农村风俗,早已深深镌刻在游子心上了,这应是一种对人性的尊重和对祖辈的敬仰吧。
从村里走出去的男男女女,再千里迢迢回故乡过年,在柴米油盐滋润出的过日子气息中,尽尽当儿做女的孝心,放松地聚在一起,打几把牌,扭几支广场舞,相几趟亲,各得其所,怡然自乐。
初二,是串亲戚的高峰期,路上的小轿车、越野车多起来了,几百米的小集市,不可思议地出现了拥堵,车上的人倒不着急,满脸欢欣。乡下堵车好像也是农村过年的标配呢。
城里也有城里的年味儿。影院里看贺岁大片的络绎不绝,庙会里看舞龙舞狮的人头攒动,社区里猜灯谜的兴趣盎然,观赏大型灯光秀、灯展和无人机表演的摩肩接踵。许多高楼大厦电子巨幕上不停地播放着火树银花、张灯结彩的画面,热闹与繁华一直持续到整个正月,不出正月都是年嘛!
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也只有在万家灯火的浓浓年味儿中,密集体会浓浓的亲情味儿、人情味儿。怀念过去,牵挂远方,昂首前瞻未来。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中原风·端午特刊
中原风丨诗词四首
中原风·文艺评论
洹畔文艺|春节 我们的节日
诗润中原文脉长
河南省文化馆春节期间开放时间安排出炉
百花迎新乐中原,河南曲艺拜大年
中原风丨四百年宛梆:在田间 在云端
AI漫画 |七夕特刊:上世纪,那青涩的爱情
愿以寸心寄家国——扬子晚报|紫牛新闻中秋国庆特刊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8016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75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8896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80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73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29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0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71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5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