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院丨青花云龙纹玉壶春瓶:风雅中的大气

原标题:博物院丨青花云龙纹玉壶春瓶:风雅中的大气

玉壶春瓶又称玉壶赏瓶,是中国瓷器造型中的一种典型器形,主题纹饰常常以云龙、梅、兰、花鸟、缠枝莲等为主要装饰图案。龙的图案是宫廷御用的品种,普通百姓是无法享用的,它代表着至高无上的皇权,是一种具有鲜明等级差别的装饰内容。这件青花云龙纹玉壶春瓶就属于明代周惠王,云龙纹让该文物于风雅中,又多了一份大气。

青花云龙纹玉壶春瓶,瓷质地,明初文物,通高40厘米,口径10厘米。1958年河南省郑州荥阳贾峪镇楚村明周惠王墓出土,1971年河南博物院正式收藏。从造型来看:这件青花云龙纹玉壶春瓶侈口,细颈,溜肩,垂腹,下腹渐鼓,至底斜收,圈足微侈。造型俊秀优美,曲线流畅,楚楚动人。从青料的呈色来看:此玉壶春瓶通体施满釉,釉下用青花绘画。青花是我国传统的釉下绘彩瓷器品种,其表呈白地蓝花,蓝中透青。从器身纹饰来看:此瓶器身绘云龙纹图案。如意状云纹分布于器口、颈部、圈足及器腹,云纹辅助衬托腾龙,龙仿佛腾云驾雾自空中扑面而来,动感极强。整个画面构图严谨,云龙纹形象精奇,笔法流利酣畅,神采飘逸。

关于玉壶春瓶这个名字,“玉壶”是诗歌中的夸张手法,或指白瓷胎薄如纸、釉质细腻、纯洁如玉;“春”不是指的春天,唐代时人们多称酒为“春”,后代沿用。

唐代司空图的《诗品·典雅》中记载:“玉壶买春,赏雨茆屋;座中佳士,左右修竹。”

雨天出游,和高雅的名士一起坐在茅屋中,一边用精致的玉瓶品酒,一边欣赏左右秀洁的翠竹。此中风雅,可见一斑。

宋代白釉玉壶春瓶

专家解读

据河南博物院藏品管理部馆员朱宏秋介绍,玉壶春瓶皆为侈口、长颈、垂腹、圈足,但不同时期的器形又有细微的差异。

宋金时期的玉壶春瓶,整体修长,从口沿到腹部的长度占整个瓶身的二分之一。元代玉壶春瓶除基本保留了宋代修长的特点外,从口沿到腹部的长度较宋金时期缩短,占整个瓶身的三分之一,颈部变得短粗,肩部变窄。虽然出现了八棱的玉壶春瓶,但造型上也有这种变化的趋势。可以说元代的特点是细颈、瘦腹,风格较为秀巧。明洪武的时期,玉壶春瓶颈部略粗,腹部也浑圆饱满;永乐时期,玉壶春瓶颈部变细长,腹部略敛,颈部腹部间的变化也更为柔和、协调。

总之,明代玉壶春瓶整体更趋矮壮,颈部虽细,但明显的缩短了;肩部更为宽厚,腹部更为丰满,重心在腹部下侧,使瓶体变得更加稳定。

青花云龙纹玉壶春瓶不仅造型秀美,而且釉色莹润,构图有致,堪称工则良巧,色则美备。这件青花云龙玉壶春瓶出土时原鉴定为元代产品,随着出土明初青花器物的增多,专家通过对比研究,认为定为明初时期产品更为确切。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博物院丨青花云龙纹玉壶春瓶:风雅中的大气
博物院丨白釉玉壶春瓶:一个王朝的儒雅
龙年寻龙|瑞龙迎春 吉祥“瓶”安
锦绣中国年·听文物讲故事·龙年说龙丨“动感龙”:古瓷器龙纹活力满满
明永乐 青花暗刻龙纹碗丨中国嘉德30周年精品回顾
博物院丨龙纹玉璜:风调雨顺的祈祷
锦绣中国年·听文物讲故事·龙年说龙|“动感龙”:古瓷器龙纹活力满满
寻找藏在山东文物手造里的“龙”
博物志丨瓷中梅瓶,千年风华
港大展“萦青绕红”:看早期青花与釉里红

网址: 博物院丨青花云龙纹玉壶春瓶:风雅中的大气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169678.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