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高手,都是“心智”管理者
原标题:真正的高手,都是“心智”管理者
内容来源:本文为公众号华夏基石e洞察(ID:chnstonewx)首发,转载请联系原公号。
责编 | 若风排版| 五月
第 8068 篇深度好文:2941 字 | 8 分钟阅读
思维方式
人最可怕的隐患,不是“知道自己不知道”,而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如何让人具备处理更复杂情境的思维方式,提升至更高的领导力层级,不浪费任何一次危机。
误区1:简化故事,让人远离真相
人的本能,渴望故事。
故事,能把人凝聚在一起,形成部落、宗教、公司、国家和社会;
故事,扣人心弦,让人感觉有归属感、认同感,同病相怜,惺惺相惜,抱团取暖,但人们容易忽略的是,简单的故事版本,塑造着人对事物的认知,容易让人远离真相。
我们常常通过过度简化的故事去揣测复杂的未知事物,去说服自己。
人很容易沉醉自己叱咤风云的故事,将过去的英雄形象投射成未来的领导者,却不知这将导致危机四伏。
我们把事情简化为对立、斗争的剧本,源于人类的傲慢和无知。
误区2:感觉正确,并非真的正确
苍蝇蜜蜂眼中的世界,和人类的不同,这源于眼睛的结构。
我们常以为自己看到的世界就是真相,而事实上,我们的视角如何,内在心智结构如何,就会看到什么样的世界。
世界犹如一个显示器,映射的是我们自己的样子。
不确定性会让人不舒适、惶恐,受本能的驱使,人宁愿选择确定性,哪怕是臆想,自我麻醉的感觉也让人舒服。
趋利避害成了“成熟”人的标志,不愿也不敢道出真相,而那年轻单纯,甚至有点幼稚(naive)的人,才会“不知深浅”地直指真相。
其实,真正的成熟不是圆滑世故,而是能做到不让世间嘈杂淹没内心的声音。经历人生风雨,仍能保持本真,还能像孩子一样看这个世界(Too see the world like a child),才算活出至高境界。
误区3:渴望掌控,会削弱影响力
掌控,给人带来快感,被视为一种奖励。
多数领导者,都控制欲极强,这是他们出人头地的原因,但也为下一步的成长埋下了祸根。
成功,容易让人误以为过去的成功经验就是继续胜利的法宝,殊不知,人若用后视镜开车,只适合开倒车。
在VUCA时代,前景模糊很难预测,为逃避不确定性,就会试图加强掌控感来掩盖惶恐。
凯文.凯利《Out of Control》一书,倘翻译成《释控》(即走出控制)比《失控》更合适。
之前写过斯隆的“争议决策”,即决策之前必须要有不同意见的激烈争论,如百分之百的赞成就须暂时搁置。而要接受“争议决策”,首先要走出控制、学会“释控”,否则会做出“低智商”决策。
控制,造成了决策者很有影响力的假象,但长期下去,事与愿违,南辕北辙。这就是人的历史局限性,而要想超越历史,只有不断地跳出人的心智误区。
误区4:渴望共识,会埋没好点子
“战或逃(fight or flight)”模式是人类的本能,这源于人的动物脑反应。
人类惧怕冲突,害怕不同,喜欢与自己相似的人在一起。共识,更让人愉悦,反映了多数人的自恋本能。
然而,过多的共识也会让人走上一条狭窄而危险的路,远离好点子。因此,人必须从心底里尊重、追求和崇尚多元化,不仅是接纳不同,而是寻求不同。
不要总是追求一致、统一共识,而要主动寻求不同的意见,多样化的声音。人的知识水平越低,思想越缺乏弹性,越难以容忍不同的观点。
不多元,无创新,杂交方有优势,同质必然退化。
创新,是逆人性的,但如何让“逆人性”的创新发生呢?
允许自由表达意见,鼓励提出反面意见,才能构建一个健康的组织“免疫系统”。
多招募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的人加入团队,不是愤青、喷子,而是具备相当学识和眼界的人。一些领先企业已把多元化提到了战略高度,由董事局主席兼任“首席多元化官”。
因为他们知道,恶,常常并非出于动机,而是源于思维的缺失,源于无脑的服从,这即是恶的“平庸性”。
误区5:捍卫自我,会束缚和阻碍自己变得更好
高估自己贡献的人,常是多数。
当一个项目完成后,若背靠背自评在其中的贡献占比,研究显示总和会高达300%,即人平均会将自己的贡献高估两倍。
这其实也是一种捍卫自我的本能表现。所谓内卷、内耗,多半源于自我防卫。
虽然人不愿承认,但大多数都花了过多的精力捍卫脆弱又自大的自我(Ego),研究显示:
这种自我保护恰恰是当今几乎每家公司资源浪费的罪魁祸首(Robert Kegan)。
捍卫自己的真正原因,是恐惧,怕别人认为自己不够好。常披着盔甲捍卫自己的人,总把别人的实话、建议当作羞辱,说明内心极其脆弱,也缺乏耐心。殊不知,这恰恰在阻碍自己变得更好。
全景领导力(Leadership Circle Profile,简称LCP)模型中,位于下半球的“防卫”(Protecting)就是在捍卫自我(Ego),其表现有三类:
1.距离感
远离基层、制造高高在上的距离感。本质上,是想捍卫自己的高大形象,不想让群众看到真实的自己,因为怕露馅儿。
但好的领导者,都会走进人群中,包括客户和基层员工。
他们不会仅仅坐在会议室里听汇报,而是探访实情,因为他们深知,真实的坏消息,在层层汇报中被过滤掉了。
2.挑剔
对别人太挑剔,缺乏同理性。
对于无关重要的事情,也挑三拣四,本质上是想说明自己火眼金睛,能力强,让别人害怕、敬畏他,这样也能保持距离,继续把面具和盔甲带下去。
3.傲慢
端着装着,特把自己当回事儿,与谦逊的领导力(Humble Leadership)、仆人式领导力(Servant Leadership),形成鲜明对比。
真正的好领导,并不端架子。
端架子的,基本都是内心不够强大,用傲慢掩饰自己的低能,以获得自尊,其实反而事与愿违,适得其反。
绕开心智误区的“罗盘”
将五大心智误区与LCP结合,发现了另外的奇妙之处。LCP下半球用深绿色表示的“顺从”、“防卫”、“控制”,上半球用褐色表示的“自我觉察”、“整体意识”,这五个部分,恰是五大心智误区。
误区1,简化故事。
可以通过改善整体意识、系统思考,从全局看问题,更关心社会和可持续发展,来预防过度简化故事。
误区2,感觉正确。
可以通过自我觉察,放下小我,做更无私的领导者,以学习的态度,以沉静而非过度自我膨胀的心态,真正去关注“究竟什么是正确的”,而非强调“自己是正确的”。
误区3,渴求共识。
“顺从”区及其四个子项——取悦、被动、归属感、保守,都是渴求共识。从上级的角度,上有所好,下必效之。领导渴望得到共识,下属自然就“提供”共识。
误区4,渴望掌控。
“控制”区及其四个子项——野心、完美主义、工作狂、专制,都是控制欲的写照。
误区5,捍卫自我。
“防卫”区及其三个子项——距离感、傲慢、挑剔,是捍卫自我的写照。
而要走出这五大心智误区,将顺从转变为相处能力,将控制转变为成就,将防卫转变为本真性,支撑这种转变所必不可少的,就是自我觉察和整体意识。
最后,必须要强调的是:心智误区并不是缺陷。只要能从中学到东西,就是宝贵的教训、成长的财富。
控制、顺从、防卫、恐惧、压抑、愤怒....,这些都是人与生俱来的能量来源。
如何让这些能量为我所用,而不是被它们所驾驭和左右,是人生而为人的最大功课,终生功课。
《庄子·外篇·山木第二十》写道:
“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意思就是,驾驭外物(物欲),而不为外物(物欲)所驱使,这样怎会受到牵累呢?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笔记侠立场。
分享、点赞、在看,3连3连!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真正的高手,都是“心智”管理者
真正的高手,从不多说废话
真正懂人性的高手,逢人说好听的话
真正的高手,往往才用最朴素的登场方式
真正的高手,都懂得凡事提前一步
影视:看看高手是如何砍价的,真正的打骨折啊
真正的高手,往往懂得藏拙
真正会说话的高手,都懂得这8条沟通的底层逻辑
王兴:真正的高手,都在苦练基本功
改变命运最好的方式:《心智觉醒》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7973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70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8851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80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73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20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0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71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5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