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沿着农民版画的印迹 听“老版画人”述说农村变迁
原标题:重庆:沿着农民版画的印迹 听“老版画人”述说农村变迁
中新网重庆2月27日电 (李雪)“这幅画记录了粮食丰收后农民送公粮的场景,有的挑担子、有的用独轮车推,热闹得很。”望着眼前名为《送公粮》的农民版画,今年81岁的何星国滔滔不绝。他珍藏的这幅《送公粮》,曾于1984年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近日,正值重庆綦江农民版画进京展出40周年之际,綦江农民版画院展出了一大批农民版画新老作品,近十位年过半百的“老版画人”再聚首,述说着中国农村的发展变迁。
“现在国家取消了公粮,农民们更幸福了。”年轻时,何星国是一个地道的农民,每年都要送公粮,他用版画真实鲜活地记录了这一场景。从小热爱绘画的他因为版画改变了命运,后来被选拔到当地文化站,与农民版画结下了一生的缘分。
“改革开放初期,很多村子都在开荒田、修公路,那一代人是真正的‘开山人’。”在作品《开山的人》面前,年过古稀的李宗顺不由得发出感慨。“你看这幅画,那时候插秧、打谷、挑谷、碾米……全靠人力。”他指着《碾新谷》版画作品说,农忙时他们就去帮亲戚家打谷,很多人一起做农活,现在很多地方都是机械化种植和收割,大大节省了人力。
作为当年进京展出的农民版画作者之一,李宗顺告诉记者,在40年前,多数农民版画作者都是工人和农民,他自己也是机械厂的工人,平时都是抽空创作。他还记得当时四川美术学院的老师来指导,没有教室,就在院坝里上课,“现在的教室修得又大又亮,孩子们想要学习版画可幸福多了”。
20世纪80年代,是綦江农民版画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近年来,綦江农民版画以民间美术的画面构成、人物造型、表现手法、色彩运用等艺术语言作为养料,吸收、消化并注入了新的绘画元素,不断探索、创新。如今,新一代农民版画作者以更加成熟的技法创作出一批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作品。
在农民版画《坝坝直播助农振兴》作品前,“老版画人”孟何平看着眼前的作品,回想起自己的孙女也在村里直播卖农产品。“现在时代变了,生活好了,农民生活一天一个样。这些高科技,我们这代人是搞不懂了。”他笑着说。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重庆綦江农民版画:勾勒之间拓印泥土烟火
再现时代印迹与民族气派|中国版画名家哈药馆藏精品线上展第一期
重庆忠县:100余幅农民画作展将持续到元旦
黑白木刻中的民族记忆|中国版画名家哈药馆藏精品线上展第二期
一刻一拓画乡愁(美在乡村·走进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版印·最江南”长三角水印版画交流展开幕
“一五”计划70周年版画巡展亮相798艺术区
长三角水印版画交流展在沪举行 青浦“非遗”亮相
版印·最江南——长三角水印版画交流展暨研讨会在沪举行
第一次听周也说重庆话,重庆话真好听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8195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95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9119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82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81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45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3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76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7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