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村里人回到家乡就业

原标题:让村里人回到家乡就业

本报长沙讯 “苗族绣法里有一个很厉害的绣法就是辫绣。”一个身穿苗服的女孩坐在直播镜头前手拿团扇侃侃而谈,向网友们科普苗绣有关知识,她就是湘西七绣坊苗服饰文化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同时也是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石佳。

2017年,在大城市创业的石佳在返乡探亲时发现,家乡花垣县石栏镇19000人,留守儿童有1200多个,村子里人烟稀少,劳动力贫瘠。看到这一幅景象,石佳萌发了“让村里人回到家乡就业”的想法。“要想这些孩子的父母回来,就要有产业提供就业岗位。”为了让家乡改变现状、摆脱贫困,她主动放弃在大城市的优越生活,回家乡再度创业,并瞄准了极具苗族特色的文化产业——苗绣。同年7月,石佳成立七绣坊。

为了拓展销路,石佳和团队还把非遗与时尚相融合,设计了苗绣服饰、箱包、工艺品等300多种品类,这些精美的艺术品深受当代年轻人喜爱,并通过电商平台销往世界各地。

“想要让这么多村民在家门口实现稳定就业,单凭苗绣产业是远远不够的。”石佳说,她还号召村民成立茶业种植合作社,让绣娘们农忙时务农种茶,闲暇时绣花,平均月收入近4000元。随着湘西乡村旅游兴起,石佳还表示未来五年她将进一步完善农文旅基础设施建设,在家乡建起一条农文旅结合的完整产业链,为推动乡村振兴发挥更大作用。

“要真正做到为党负责、为民尽责,依法履职,为一片土地点亮一束光。”石佳积极参加代表小组的调研走访活动,多听多看,还在网络上了解和收集民意,提升履职能力。今年是石佳第二次赴京述职,这次她带来了《关于加快武陵山片区民族医药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建议提出,建设区域性药材集散加工交易中心,并建立与之配套的药材种植、加工、生产、展销、物流和检测体系。建设武陵山片区民族医区域医疗中心、民族药创新药物研发和孵化中心,不断优化民族药新药审批程序,扶持孵化相关产业群,辐射和带动武陵山片区民族医药产业发展。建设高水平中医药民族医药康养基地,从国家层面支持武陵山片区建设1—2个高标准的中医药民族医药康养基地,拉长民族医药服务链条,提升服务能力。   

记者章杨梓昕实习生吴叮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让村里人回到家乡就业
河南致信返乡人员:期盼你们返乡创业就业,为家乡建设献计献策
时隔68年,103岁的老兵终于回到家乡与女儿团聚
综艺纣王 赵丽颖回到家乡参加亲弟弟的婚礼……
这些00后就业选择“走出”大城市
贾玲回到家乡湖北襄阳,对老乡们闭着眼瘪嘴撒娇确实辛苦……
家乡的风
衍生超5000万就业机会,这个领域正成为青年人就业蓄水池
四川美院副教授马媛媛带着当代彩墨作品回到家乡
初生牛读|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00后”就业探讨

网址: 让村里人回到家乡就业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171785.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