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佳人柳如是|被遮敝的人间清醒

原标题:乱世佳人柳如是|被遮敝的人间清醒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明末女诗人柳如是,原名杨爱,身世坎坷,出身风尘。

十三岁,她是名妓徐佛的婢女,靠自己争得故相周道登府侍婢的命,后得宠遭妒,被人陷害、赶出周府。十四岁,她被迫重回盛泽归家院,周旋在官僚地主、名士阔少之间,唱酬游乐,侍酒弹琴。

她虽身处烟柳之地,却始终不忘读书抄诗。她对多少人的重金求娶毫不动心,深知他们不过是把她当作一件玩物。她拼命积攒财物为自己赎身,只换得一艘画舫。她飘泊湖上,从同里到苏州再到松江,寻访云间高才名士。

心怀期许、热烈单纯是“她”

前半生,她一心要“寻一个理解她、爱她的知己,一个忧国忧民、思求报效国家的有识之士”。

她遇到了宋征舆,一个在寒冷的冬日为她跳进刺骨湖水中的才子少年,征舆的爱热烈单纯,却不够担当,在她被污蔑“流妓”、遭受驱逐时,他却建议“姑避其锋”,柳如是愤然斩断情丝,靠自己巧妙化解,赢得体面。

她遇到了江南名士陈子龙,子龙的爱炽热纯粹,体贴细腻、坚实可靠。他们彼此相爱,读书、吟诗、论画,度过了一段著说修书、神仙眷侣般的日子。但子龙身负光耀门楣之希望,亦不愿违逆祖母之意,柳如是不忍其左右为难,也深知没有结果的爱情如同水中月,镜中花,即使再美好,也须得舍弃,她主动选择、决然离去,只留下《梦江南·怀人》二十首,将爱情以它最美好的姿态永久封存。

她虽在爱情中经历两次失意,心灰意冷、感到迷茫,但她对爱情的期许没有改变。她不愿随便嫁人,更不愿为人姬妾,“宁可流浪,也要独立于世”。当被松园老人问及择婿标准时,她脱口而出“天下唯有虞山钱学士者始可言才,我非才如学士者不嫁”。

她寻访半野堂,与钱谦益同往拂水山庄赏梅,“百岁看花能几回,人生何苦长汲汲”,她冲破世俗礼教,要求钱谦益以“匹嫡”之礼迎娶。至此,柳如是迁居我闻室,结束半生飘零,与江南文宗钱谦益共筑绛云楼,藏天下名书,迎天下文士。

志在家国、纵论天下是“她”

国学大家陈寅恪先生曾评价:“侠气、才气和骨气,在柳如是身上,可说是三者合一。”

在归家院,她随名妓学习琴棋书画,志不在成为名妓;在周府,她跟着周道登学诗,志不在做个宠妾。她博览群书,虽出身低微却从不自轻;她渴望结识名士,同他们高谈阔论,纵论天下,向往“到更广阔的天地去求索、闯荡、寻觅”。

她心怀家国天下,眼光从不曾局限于儿女私情。她风度天然,既有过人的聪慧、出众的才情,又心怀理想、志向高远。她广结天下文士,其中张溥、李存我等都是有铮铮风骨的民族志士。她常着儒士装,与他们纵论天下兴亡。她曾言道:“中原鼎沸,正需大英雄出而甚乱御侮,应如谢东山运筹却敌,不可如陶靖节亮节高风。如我身为男子,必当救亡图存,以身报国!” 她不在乎世俗礼教,不为任何人而活,只在乎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一切。

她代表了女性意识的觉醒。

她在清军攻破南京城时劝钱谦益投水殉国,钱谦益顾虑重重,下不了决心,失望的柳如是毅然跳入水中。钱谦益的下跪迎降,不仅没有换来好的前程,还遭陷害入狱。柳如是设法营救,又散尽家财资助抗清义军,连藏尽天下名书的绛云楼也狠心地付之一炬。正是柳如是的民族大义,冲淡甚至扭写了世人对钱谦益晚年失德的看法。“胭脂泪中凝结民族魂”,其气节风骨令男子自叹不如。

发志为“巾帼才女立传”的传记文学作家石楠,在被厚厚的灰尘掩盖的古籍中发现了柳如是的《戊寅集》,她的心震颤了,为这个“被历史的枯枝败叶掩埋了近四个世纪的女人”。她以陈寅恪先生《柳如是别传》的考证为基本线索,创作了《寒柳:柳如是传》,还原柳如是真实的人生轨迹,又以文学的笔法,生动的语言、跌宕的情节、鲜活的人物,让故事更好看,历史更精彩。

《寒柳:柳如是传》是了解柳如是、了解晚明江南文士的生活与命运图景,最容易进入的一本书。每一个不愿向命运低头的人,都应当读一读柳如是的人生。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寒柳:柳如是传》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24年1月

文 | 万阿古

图 |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拆书帮丨《红豆遗梦 : 柳如是小传》:还原活出真我的乱世佳人柳如是
“秦淮八艳”之一柳如是的寻觅
所谓人间清醒
这算是人间清醒
人间清醒不如糊里糊涂
人间清醒,没你不行!
救了个大命,欣荣才是人间清醒
姐姐们真的都是人间清醒啊!
保持敬畏,是真正的人间清醒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吴敬中才是真正的“人间清醒”

网址: 乱世佳人柳如是|被遮敝的人间清醒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171808.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