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丨寻求“次优”也是一种智慧
原标题:夜读丨寻求“次优”也是一种智慧
“次”在任何语言里,大概都不是一个好字。《说文解字》里对“次”的解释是,“不前,不精”,意思是不在前面、居于后面的,或者是粗糙、不够精细的。“次”也组不出什么好词,一提到“次”,人们总会联想到“次品”“次要”“残次”这些词语。自古以来,求好不能求次,求次便得不到好,就几乎成为人所周知的共识。
不过近来读书,翻到经济学中有一个“次优理论”,大意是说:假设某样事物共有10个特征,这些特征如果都是优点,事物就能达其最优状态。如果其中1个特征变成缺点,那么在某些特定的情境下,哪怕另外9个特征全是优点,所得的整体结果未必就比“5个优点、4个缺点”的“次优组合”更优。
这个结论有点反常识:怎么是只有5个优点的“次优组合”,反而比有9个优点的时候更臻向完美了呢?或许,次优理论中蕴含有“求好别避求次,求次也可能得好”的操作路径,显出独特的思辨意义和启迪价值。
万不要把局部最优等同于整体完美。《庄子》里早有这样的故事:南海帝“儵”和北海帝“忽”为报答中央之帝“浑沌”,商量着说:“人人都有七窍,唯独‘浑沌’没有,我们要不也试着给他凿出七窍。”一个人没有眼、耳、鼻、喉,从局部看当然都是缺点;但如果只盯着“局部最优”,却忘了要从整体上分析问题的道理,最后的结果就是“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走出计较局部得失的单一视角,接受局部的“次优”,来换得整体效果的最优,才是“观其大者”的人生智慧。
一张一弛,真乃“文武之道”。一个人如果想登上群山,他有时不得不先爬上一个较低的山峰,然后走一段平路甚至向下行进;如此循环,才能登上顶峰。人生当然要抱向上攀登的雄心,但切忌以为这样永远都能实现积极的结果;而是要根据情况的变化因势利导,该进则进、该退则退,有进有退、进退裕如,才能不至功败垂成。
历史上就有这样的故事:汉代初年,天下甫定,百业凋敝,此时若时刻“求上”“求进”,看似积极有为,但天下必受折腾。用黄老思想“无为”“不争”,反倒实现了“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的效果。
可以得到、实现的,才是完美的。“最优”是心向往之的彼岸,面对现实中的多重约束,当下实在是空中楼阁、“力不能至”;退而求其“次优”,就是要善于最高效地扬优点的长处、避缺点的短处,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达到臻向完美的“次优”结果。
工作中我们就常碰到这样的事:一个团队的工作标准很高、要求很严,这当然是优点;同时,这个团队又缺乏去实现那高标准、严要求的能力,到头来如走过麦田的年轻人一般,一无所获。
我们当然应该追求“高标准”“高能力”的组合;但如果一时无法实现,最好的办法可能是果断取舍、适当降标,在实践中先尝试解决“有没有”的低标问题,再逐步解决“好不好”的高标问题。放过自己,善于以“次”致好,或许正是“积小胜为大胜”的成功捷径。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夜读丨寻求“次优”也是一种智慧
夜读丨接受平凡也是一种智慧
夜读丨换一只手的智慧
夜读丨智慧的人,懂得给生活做减法
夜读丨人生要有不较劲的智慧
夜读丨一种通透的活法:沉浸式做自己
夜读丨静,乃人生佳境
成熟就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能看透一切的高度
红网夜读丨人生,就是一场体验的旅程
夜读|老子这三种智慧,懂一种就醒半生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7973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70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8851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80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73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20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0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71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5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