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红楼梦中人”|大道④ ·记者手记
原标题:同为“红楼梦中人”|大道④ ·记者手记
封面新闻记者 吴德玉 张杰 荀超
雪,在《红楼梦》中独具意象,有风雅生活,有不二景致,有人名隐喻,也有气象万千……
2023年岁末,随封面新闻“大道——人文大家融媒报道”组在北京西山曹雪芹纪念馆,见到87版《红楼梦》作曲王立平先生时,也是在京城的一场大雪之后。听他畅聊一段段创作往事,徘徊在曹雪芹纪念馆旁的皑皑白雪间,在“红楼梦精雅生活”搜罗各色文创,在“红楼梦邮局”给远方的友人寄一张红楼梦明信片,酣畅淋漓地做了一回“红楼梦中人”。
封面新闻“大道——人文大家融媒报道”组采访王立平老师 摄影 吴德玉
同事说我非常幸运,因为这是我第二次见到王立平老师。第一次是在二十多年前,王立平老师在成都举办“红楼梦音乐会”。
此次再见王老师,他依然是那副慈眉善目的模样,只有“发如雪”诉说着岁月更迭、栉风沐雨。我们甚至都记不起来那场“红楼梦音乐会”究竟是具体哪一年的哪一天,但当时的盛况,历历在目。
王立平老师抱着“封面新闻熊猫”快乐比心
这世间是有天才的。
莫言曾说,当他高高地举起了“高密东北乡”这面大旗之后,“当我写着一篇小说的时候,新的小说就像急着回家产蛋的母鸡一样,在我的身后咕咕乱叫。过去是我写小说,现在是小说写我,我成了小说的奴隶。”
马尔克斯在《活着为了讲述》中写到:“手头的小说与其说越写越顺,倒不如说是反客为主,拉着我前行。我很识相地跟着,就当搭顺风车。”
王立平老师亦如此,谈到《红楼梦》音乐的创作秘诀,他说自己也不知道,谦称自己“才智中等”,“最重要的东西常常是说不清的,我自己很难说,也可能我生来就是这块料,怎么就是这块料?问爹问妈不如问我,问我不如问天。”他只知道,经历过很长的跋涉探索,有一天终于“悟”了,“像吃馒头一样,一个没饱,两个饱,突然有一天吃饱了。”
87版《红楼梦》,每一个角色的塑造都似浑然天成,王立平老师的音乐创作更为其注入灵魂,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如今,“林妹妹”陈晓旭已登仙境,“宝哥哥”欧阳奋强在世间平凡地老去,在我们采访王立平老师的时候,“宝哥哥”正化身“老厂长”,为电影《年会不能停》四处路演。
有人一朝入梦,终身不醒;有人梦里梦外,辗转腾挪。
王立平老师说与《红楼梦》结缘后,便没有结束,一生一世,都会与《红楼梦》为相伴。八十多岁的王老师,日常总爱来到曹雪芹纪念馆,与曹公相伴,“因为这是《红楼梦》诞生的地方”。接受我们采访时,他也特意选了背景,左边是寓意“石头记”的石头摆件,右边是曹雪芹的雕像,在曹雪芹先生的陪伴下,我们进行了一次对话。
王立平老师为封面新闻“大道——人文大家融媒报道”组签名留念 摄影 吴德玉
曹雪芹在北京西山撰写传世绝作《红楼梦》时,常食不饱腹,赊酒度日。 2023年是曹雪芹逝世260周年,2023年12月14日,“曹雪芹《红楼梦》与人文精神”——北京曹雪芹学会2023年学术年会在北京国家植物园卧佛山庄开幕。那日,恰逢北京下雪,天地一片银装素裹。王蒙、王立群等全国近百位曹红学者济济一堂,谈红论曹,为京城的漫天飞雪增添了一抹人文暖色。白发长者大雪纷飞谈红楼,成就一桩胜景,更慰曹公之魂。
王立平老师的作品不止《红楼梦》,他还是《少林,少林》《牧羊曲》《大海啊故乡》《太阳岛上》《驼铃》的词曲作者,词与曲完美结合,传唱至今,这其中都体现了他的文学素养、他的艺术崇尚、艺术感觉与追求。
对他而言,创作高峰似乎永远是下一个。
临别,王老师提醒我们:“看我!”回头一看,他端坐在那里,抱着封面新闻赠送的熊猫玩偶,巧妙地用双手比了一个心,可爱至极。
当我们被生活的碎片化解构着,被庸常的俗事裹挟着,读读《红楼梦》,听听《枉凝眉》,重拾往昔,同为“红楼梦中人”。
愿着王立平老师蛰伏十几年创作的《红楼梦》音乐剧,早日登场。
红迷,期盼久矣。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记者手记
《红楼梦》从教材“走进”大观园 师生化身“红楼梦中人”
记者手记:诗在她身上活着|大道①
重回大观园 再逢“梦中人”
巧用色彩重现“红楼梦中人”
马识途手书“大道”授权作为报道主题LOGO
我愿与它终身相伴 一生一世贴近《红楼梦》
记者手记|鲜活中国传统文化助燃美国春节热
音乐会《京韵红楼》创新演绎活化经典
记者手记:探访悉尼“澳洲少林禅武堂”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8016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75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8896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80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73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29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0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71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5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