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扩大传统戏曲“出圈”的剧种?代表呼吁:传统戏曲要让年轻人爱看,也要让年轻人爱学
原标题:如何扩大传统戏曲“出圈”的剧种?代表呼吁:传统戏曲要让年轻人爱看,也要让年轻人爱学
如何扩大传统戏曲“出圈”的剧种?代表呼吁:传统戏曲要让年轻人爱看,也要让年轻人爱学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苏墨
传统戏曲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最近一段时间,传统戏曲肉眼可见的火了。“环境式越剧”《新龙门客栈》让年轻观众爱上越剧;电影《满江红》中“豫剧+摇滚”的配乐风靡一时;桂剧《打棍出箱》高难度片段刷屏网络。
然而,目前靠创新的形式焕发新活力、让年轻人上头的很多剧种只是凤毛麟角,大多数传统戏曲剧种还面临着走不出地域限制、“老带新”的传承缺乏系统性等问题。代表们纷纷为“如何能让年轻人喜欢看、愿意去传承”的问题建言献策。
黄梅戏是深受大众喜爱的全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由湖北省黄梅县和安徽省安庆市共同申报的黄梅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来自黄梅戏发源地湖北省黄梅县的全国人大代表、柳林乡老铺村党支部书记陈燎原告诉记者,该地先后选送10批次260余名学员到艺术院校学习,学费由县财政承担,毕业后解决事业编制;成立戏迷协会,实施“黄梅戏进校园”工程,常态化开展“全民学唱黄梅戏”活动。
该县现有注册业余剧团96个、从业人员1800余人,城区建有大剧院,全县435个村(社区)均建有大戏台;形成一大批保护成果;挖掘整理传统剧目大戏45本、小戏85出、采茶戏曲牌200多个、文曲戏唱腔170余首,编辑出版史籍13本,完成非遗资料数字化存储;每年从传统剧目中精选1至2本进行“复活”,大批经典剧目被搬上舞台。黄梅县还被中国艺术研究院指定为“传统戏曲传承与研究基地”。
“然而,近年来,鄂皖对起源地的争论经常出现,给黄梅戏的发展传承带了一些杂音。”陈燎原代表建议,鄂皖两地要形成合力成立黄梅戏传统剧目曲目收集整理与保护工作领导小组,联合推进黄梅戏非遗文化挖掘收集整理工作,组织黄梅戏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充分挖掘和整理黄梅戏的悠久历史文化脉络。
“相互引进优秀黄梅戏专业人才,博采众长、推陈出新;共同引导民营剧团、艺术爱好者和黄梅戏班社、大学生剧社、票友协会、戏迷团体等各种黄梅戏团体交流发展,壮大民间力量,为黄梅戏的传承与发展增强人才基础。”陈燎原代表表示,两地结合自身特点,共同开发利用黄梅戏这一文旅产品,一定能让黄梅戏受众越来越广泛,也能推动更多年轻人爱上老戏曲,传承老戏曲。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淮剧团国家一级演员陈澄,则将目光放在如何带动青年优秀人才戏曲队伍的传承和建设等问题上。
陈澄代表建议:完善激励领军人才和文艺家的机制;对于一些正在改制过程中或已经改制的戏曲团体,将获得戏剧最高奖“中国戏剧梅花奖”的领军人物,纳入全额财政保护政策。
“目前我在建湖九龙口淮剧小镇成立了‘陈澄淮剧传习所’;在淮剧博物馆挂牌‘陈澄戏剧工作室’‘陈派澄腔工作坊’进驻竹林大饭店,接下来也会进入盐城大丰920街区。”陈澄代表表示,她正以多元化的传播形式推介淮剧,争取传承最大化,让更多年轻人了解淮剧、爱上淮剧。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如何扩大传统戏曲“出圈”的剧种?代表呼吁:传统戏曲要让年轻人爱看,也要让年轻人爱学
全国人大代表顾卫英:传统戏曲改编要让观众看懂、看明白
中国传统戏曲展现对年轻人吸引力
深圳市民办戏曲院团展演 优秀青年戏曲演员献上各剧种佳作
戏歌是传统戏曲时尚表达的生动展示
传统戏曲走近年轻人 百年戏楼焕新开张
濒危剧种如何“火出圈”?中国戏曲文化周论坛探讨“传承戏曲文化 加强创新转化”
传统戏曲 展现“百变”新样貌
【优分作文】《让更多年轻人领略传统艺术之美》及点评
青平:让传统戏曲成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靓丽名片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7973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70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8851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80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73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20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0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71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5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