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双鱼】爱因斯坦|他的爱情比相对论还复杂?

原标题:【今日双鱼】爱因斯坦|他的爱情比相对论还复杂?

博雅小学堂

给孩子受益终生的人文底色

文|赵智沉

爱因斯坦这个名字几乎与天才、物理学和相对论等词汇紧密相连。然而,除了他的科学成就,爱因斯坦的个人生活和性格同样充满了吸引力和神秘。他被视为叛逆的标志,他对权威的不屈不挠,对知识的渴望,以及他那标志性的乱蓬蓬的头发,都让他成为了公众眼中的一位明星。那爱因斯坦的情感世界什么样呢?他的内心又是如何在喧嚣和冷漠中寻找到宁静的?

今天正值爱因斯坦诞辰145周年,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爱因斯坦的内心世界,探索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爱因斯坦给公众的印象是非常鲜明的,他非常叛逆,他不屈服于权威,他充满激情,好奇心非常旺盛,而且超然于世。所以这些性格特点,加上他毫不拘束的着装和外型,包括他乱蓬蓬的头发,包括他非常深邃的、洞穿一切的目光,其实很容易让他成为一个大众明星。

事实上也是这样,他成名后第一次到访美国,那个时候他从下飞机,包括他做的公共演讲的那个排场,可以说是当时任何一个娱乐明星都无法企及的规模。

但是爱因斯坦他同时也给人一种冷漠的印象。他非常专注于思考,即使在非常喧闹的环境中,他也能够独自深入地思考,完全不在意身边发生了什么。然后他对于他藐视的人或者事,或者他反对的、憎恶的事情,他也是直言不讳、一针见血地提出,哪怕对方是拥有非常高的权威,他也会这么做。

这种冷漠甚至是刻薄的性格,其实我认为反映出他非常质朴的一种人性。他内心追求对于大自然的敬畏和谦卑,他有时候会让身边的人感到冷漠,但是我认为,对于整个人类,甚至对于整个宇宙来说,他的内心流露出一种真正的慈爱和悲悯。

01

沉默的天才

有一个比较常见的传闻,是说爱因斯坦小时候学习说话非常晚。爱因斯坦确实有轻度的所谓的语言模仿症,但是其实也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夸张。实际上他小时候在说话前总是会轻声地给自己讲一遍,然后觉得差不多了,再讲出来。这在老师和家长看来,就像是喃喃自语。

相比于用语言来表达他的思想,他其实更擅长用图形的方式来思考,这在后面他科研中非常有特点的所谓的思想实验中可以说是体现得非常淋漓尽致。他后来对一位心理学家说,他非常少用语言思考,他总是在脑中先产生一幅图景,然后有了具体的想法之后,再试图用语言来表达它、来阐述它。

爱因斯坦从小就会提出一些令人印象深刻、富有洞见的评论。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他2岁时,他的妹妹玛丽亚出生了。他第一次见到妹妹时,他以为是送给他的一个非常漂亮的玩具,他看了又看,然后他说,“这个玩具真不错,不过轮子在哪里啊?”

爱因斯坦小时候,他非常不喜欢和别的孩子玩耍打闹,而是一个人独自地安静思考,这让他显得非常不合群。但是就和很多桀骜不驯的天才一样,他不太懂得体察他人的感受,或者说他其实不在乎别人的感受。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他是一个冷漠的人,其实在他的一生中,他总是能交往到非常亲密的朋友。

02

好奇心的力量

相比于爱因斯坦的移情的能力,他从小就体现出一种非常强的系统思考的能力。他小时候第一次看到指南针时感到一种深深的震撼,他感到背后有一种强大而神奇的力量在操控着指南针的运动。爱因斯坦其实从小就领悟出这样一个道理,他认为,优雅的定理其实可以从非常简单的公理推导出来。这其实是物理学家的终极的一种追求或者说思考世界的方式。

他后来对一位普林斯顿大学的校报记者说,“12岁的时候,我发现仅仅通过推理,而不借助任何外在经验的帮助,就可以找到真理。这使我激动不已。我越来越确信,大自然可以通过一种相对简单的数学结构得到理解。”

爱因斯坦一生都对于大自然有着一种孩童般的直觉和敬畏,世界从来没有让他失去好奇。他总是能从一些司空见惯的日常现象中发现非常深刻的矛盾和和谐,他有时候感到非常困扰,有时候感到非常惊叹和赞美。

小孩子往往对一切事情都充满好奇,他们总是问这个是什么,那个是为什么,但是他们那时候缺乏抽象思考的能力。等到他们逐渐成年了,他们有了非常强的思考能力,但同时他们对于世间发生的一切感到习以为常,他们不再会感到惊奇,也就失去了反思的冲动。

但是对于爱因斯坦来说,他永不衰竭的好奇心和对于大自然鞭辟入里的深刻洞见,可以说是伴随着他一生。他的狭义相对论其实就是对于时间和空间的深刻反思。他在给一个朋友的信中写道,“像你我这样的人永远不会老去,我们生来就面对着许多伟大的奥秘,在它们面前,我们永远是好奇的孩童。”

03

爱因斯坦的灵感源泉

大家知道,爱因斯坦对于音乐一直非常痴迷,或者说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古典音乐。除了思考给他带来的快乐以外,音乐其实也为爱因斯坦提供了非常丰富的美的源泉。小时候爱因斯坦,他的妈妈送给他一把小提琴,还给他安排了演奏课。一开始他对这种演奏乐器的机械的教条非常不耐烦,但是很快当他听到莫扎特的奏鸣曲后,他就开始沉迷于音乐的美。他从这种音乐中感到了宇宙的内在秩序与和谐。

他在研究广义相对论最艰难的时候,他经常一个人在屋里,一边拉小提琴,一边即兴创作旋律,一边思考非常复杂的问题。他经常拉着拉着,激动地喊道,“啊!我知道了!”

爱因斯坦在苏黎士联邦工学院读书的时候,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有一天,他听到隔壁有人在弹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然后他问房东,“是谁在弹?”房东告诉他,是一位教钢琴的老太太。然后爱因斯坦他等不及自己穿戴整齐,就提着小提琴冲了出去。那位钢琴老师非常惊讶地看着这个不速之客。爱因斯坦诚恳地恳求她,说,“请您继续吧。”然后很快屋里回荡着小提琴为钢琴奏鸣曲伴奏的声音。

对于爱因斯坦来说,音乐不仅是一个爱好或者说消遣,音乐给了他一种新的维度,一种超越语言和视觉的表达方式,他从中可以领悟到宇宙深处的和谐,这种和谐是超越他个人的体验的,就像物理给他带来的体验一样。

爱因斯坦他偏爱莫扎特和巴赫的音乐,他认为,他们的音乐结构清晰,没有那么多人为创作的痕迹,更像是一种由简单明晰的基础假设所推演出来的作品,非常的纯洁,非常的自然,也充满一种绝对论的美学,就像他所崇尚的物理学的美学一样。相比莫扎特和巴赫,他不是特别喜欢贝多芬的音乐,他认为贝多芬的音乐作品过于个人化。

04

爱因斯坦的情感方程

从世俗的眼光来看,爱因斯坦的爱情和婚姻似乎不是那么的美满。爱因斯坦不拘泥于世俗生活,特别是不拘泥于传统生活这种性格和他过于专注自我的这种天性,其实让他很难维持一段持久的恋爱关系。他在中学时有一段短暂的热恋,对方是他在阿劳中学寄宿的房东的女儿。两颗年轻的心灵很容易碰撞在一起,但是很快,当激情过去以后,爱因斯坦就无法忍受平庸的关系,他对于这个女孩的热情也是急转直下,甚至以一种不近人情的冷漠来对待她。

爱因斯坦第一段真正的恋情在于他的大学,也就是苏黎士联邦工学院。当时他的班上有一位异国女生,比他大3岁,她叫米列娃。从世俗的眼光来看,米列娃她并不是那么吸引人的一个女生,她相貌平平,个性也是非常冷漠,同时身体也非常不好。她的一个朋友对她的描述是,“思维敏捷,严肃认真,娇小柔弱,其貌不扬”。她和爱因斯坦相互吸引其实更在于精神上的契合,他们都对数学和物理充满激情,他们也喜欢冥想,喜欢独自深入地思考,所以他们经常为对方提供灵感的来源。在他俩的通信中,关于科学的探讨占了非常大的篇幅。

在我看来,这种激情其实是非常高贵的,他们彼此的吸引来自于精神或者说思考,而不是简单的感官的力量。但是出于对于世俗的认识,爱因斯坦的妈妈其实极力反对他们俩的恋情。但是爱因斯坦他坚持了自己的选择,后来和米列娃结婚,他们俩一共有过三个孩子。

如果爱情只有激情的话,其实是非常容易趋于平淡的,越是激烈的热恋,其实越是面临这样的风险。

爱因斯坦1905年发表狭义相对论之后几年,它的这个理论被主流科学界接受,后来他声名鹊起,然后他也离开了当时所工作的专利局,进入了主流科学研究群体,可以说是被主流科学界所接纳了。后来他出名以后,他经常会收到一些陌生女性的来信,其实不乏赞美和崇拜之辞。他在回信中会有意无意地包含一些暧昧的暗示。米列娃她有时候会截获这些信,然后就大为光火。她的嫉妒与自卑在她心中逐渐地滋长,然后米列娃的性格开始变得越来越忧郁,然后两个人的关系也逐渐地恶化。

终于,两个人的婚姻走向了终结。而取代米列娃位置的是爱因斯坦的表姐,同时也是他的堂姐——爱尔莎。爱因斯坦和米列娃离婚时,签下了非常冷酷的协议,规定了孩子的负责的职责,以及其中有一条协议被后人津津乐道,爱因斯坦他同意米列娃,如果他以后获得诺贝尔奖,他会把所有的奖金交给米列娃。爱因斯坦当时对自己获得诺贝尔奖这个事情是毫不怀疑的。

爱因斯坦在处理情感和婚姻上,其实显得非常的手忙脚乱、捉襟见肘,与米列娃分手的过程让他非常的疲劳,让他精疲力竭,他只有通过投入科学研究来回避这种情感和心理上的琢磨。

和米列娃完全相反,爱因斯坦和爱尔莎——也就是他第二任妻子,他们之间完全没有学术上的交流,他们甚至连精神上的交流也是少得可怜的。相对于米列娃,爱尔莎其实更多的是崇拜爱因斯坦,然后照顾他、帮他打理个人事务的人,其实她同时也非常享受爱因斯坦的妻子这个头衔给她带来的满足感。他们俩之间的婚姻,其实因为这种纯粹的互利关系,反而显得可靠。

爱尔莎说,“理解相对论对于我的幸福不是必需的,也许我的才能仅限于做妻子和母亲。”要做一个像爱因斯坦的这样的天才的精神伴侣,其实是非常困难的,如果你跟不上他的步伐,他会感到厌倦,然后远离你。

正因如此,爱因斯坦他常常感到非常孤独。相比于宇宙真理这样永恒的命题,在他看来,世俗的人际关系是非常的稍纵即逝。

我个人非常喜欢爱因斯坦在普朗克60岁生日上的演讲,这个演讲的题目叫“探索的动机”。从中他非常明确地表达了作为一个科学家、作为一个理论物理学家,他心中常常有这种孤独。我非常喜欢这一段话,所以我在这里朗读给大家。

他说,“把人们引向艺术和科学的最强烈的动机之一,是要逃避日常生活中令人厌恶的粗俗和令人绝望的沉默,是要摆脱人们自己反复无常的欲望的桎梏。一个修养有素的人总是渴望逃避个人生活,而进入客观知觉和思维的世界。这种愿望就好比城市里的人渴望逃避喧嚣拥挤的环境,而到高山上去享受幽静的生活,在那里透过清新而纯洁的空气,可以自由地眺望,陶醉于那似乎是为永恒而设计的宁静景色。

除了这种消极的动机以外,还有一种积极的动机。人们总是以最适当的方式画出一幅简化的和容易领悟的世界图像,于是他就试图用这样的世界体系来代替经验的世界,并且来征服它。

这就是画家、诗人、思辨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所做的。人们把世界体系及其构成作为他的感情生活的支点,以便由此找到他在个人经验的狭小范围里所不能找到的宁静和安定。”

本文选自博雅小学堂App:赵智沉领读《爱因斯坦传》

想了解更多内容

给孩子的物理学

复杂宇宙的简单原理

物理学不是纸上谈兵的头脑游戏

而是在为自然对象建模的过程中

培养一种通用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跟随高能理论物理博士赵智沉

从更高的角度

理解物理学的基本原则和研究方法

主讲

课程大纲

向上滑动阅览

32讲视频录播课

19道开放思考题

适合:5年级以上孩子

限时特惠

原价¥399

开学季满减价¥309

点亮“在看”,分享更多人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爱因斯坦估价超700万手稿将被拍卖
爱因斯坦珍贵手稿亮相上海 9月23日将举槌竞拍
爱因斯坦珍贵手稿亮相上海,9月23日将举槌竞拍
佳士得携多元精品京城预展,爱因斯坦亲笔签名手稿震撼亮相
《漫画爱因斯坦传》|每日一书
佳士得携多元精品京城预展,爱因斯坦亲笔签名手稿亮相
佳士得携多元精品京城预展 爱因斯坦亲笔签名手稿亮相
爱因斯坦和牛顿早就看破时间本质,它是一种错觉,人们不愿相信!
《文化相对论》:危机重重的世界,对话才能产生转机
爱情人生本来并不复杂

网址: 【今日双鱼】爱因斯坦|他的爱情比相对论还复杂?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175225.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