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易县:打造“燕都铜雕工匠”劳务品牌 实现带动3万余人就业

原标题:河北易县:打造“燕都铜雕工匠”劳务品牌 实现带动3万余人就业

近日,在河北省易县燕都铜雕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车间内,“叮叮当当”的錾刻声此起彼伏,匠人们正在根据设计好的图纸进行锻打刻制、打磨抛光,凭借细致的手艺和耐心,匠人手工制作完成的每一件铜雕作品都栩栩如生。“在这儿从事铜雕制作,每个月收入9000多元。”正在为铜浮雕整形的河北省易县白马乡源泉村张华说。

铜雕从业人员正在为铜浮雕整形、整平(郭恩桥 摄)

保定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易县铜雕传承人刘桂军介绍,易县铜雕又名錾刻,錾刻的铜板需要选择1.2毫米以上的红铜或黄铜,锻打时高温退火,冷却之后锻锤,每个环节都需要匠人手工完成。特别是锻造高浮雕制品时,要反复煅烧退火,以确保铜的柔韧性和延展性达到最佳状态,技艺特点十分鲜明。2016年,易县铜雕被评为保定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刘桂军为从业人员讲解铜板锻造的技术要点(郭恩桥 摄)

易县铜雕历史悠久,是古代青铜器制造技艺的延续。燕下都遗址出土的战国铜人、铜铺首衔环都是“国宝”级艺术珍品。近年来,易县依托深厚历史人文资源优势,通过注册商标、技能培训、组建行业协会等措施,不断壮大铜雕工匠队伍,倾力打造“燕都铜雕工匠”劳务品牌。

刘桂军为从业人员讲解铜雕作品《长城》(郭恩桥 摄)

今年40岁的路大伟是易县白马乡源泉村村民,已经从事铜雕錾刻17个年头了,时下,他正在为一件铜雕作品进行淬火,从开始下料到现在的工序已一个半月了,预计再有一周时间,整件作品就能完工。路大伟说,做这行要懂得钻研,也要能吃苦,从业时间长了也就心灵手巧,也能把这老手艺传承好。

铜雕从业人员正在进行淬火工序(郭恩桥 摄)

目前,该县已形成以白马乡源泉村、七里庄村为龙头的铜雕专业村,辐射带动周边8个村的1.2万人直接从业铜雕錾刻行业,年创劳务收入6亿多元,间接带动了创意设计、金属加工制作、五金、物流运输、油漆彩绘等相关行业从业2万余人,年综合经济效益20多亿元。2023年,易县铜雕入选中国首批“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名单。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河北易县:文化名家工作室 传承技艺润民心
走进区域看发展|让石刻会说话!南岸雅巴洞江滩公园“网红”石雕出自“大足雕客”之手
刻砚 结绳 摆龙灯 “千年古县”河北易县:“沉浸式”体验非遗过大年
河北易县:戏曲进校园 国粹润童心
河北易县:文明校园“唱大戏”传统文化共传承
河北易县:开展影音思政课 有“知”更有“味”
走进区域看发展 重庆大足:让石刻“说话” 让雕客“生根”
重庆大足:让石刻“说话” 让雕客“生根”
走进区域看发展|重庆大足:让石刻“说话” 让雕客“生根”
三都举办第二届“锦绣计划”妇女特色手工技能大赛

网址: 河北易县:打造“燕都铜雕工匠”劳务品牌 实现带动3万余人就业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175614.html
所属分类:品牌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