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甲戏《围头新娘》: 以鲜活非遗文化演绎两岸悲欢离合
原标题:高甲戏《围头新娘》: 以鲜活非遗文化演绎两岸悲欢离合
飞扬的风筝呼唤着亲人的归来,奔涌的潮水诉说着无尽的思念,辽阔的大海隔开了两岸,却无法阻挡爱的力量。2024年新年戏曲晚会上,来自福建泉州的“非遗”剧种高甲戏《围头新娘》展现了剧中“海上婚礼”的精彩片段,以其鲜明的剧种特色、独特的题材角度和动人的舞台呈现,在众多节目中独树一帜。3月15日、16日,由陈欣欣编剧、郭小男导演,泉州市高甲戏传承中心创排的《围头新娘》终于来京演出,让人看到这样一出有着浓郁地方戏曲特色、闽南地域风情的原创大戏,在沉重悲怆和喜悦谐趣的变奏中,生动演绎了海峡两岸关系的悲欢离合、沧海桑田,书写着基于真实原型感人故事的“平民史诗”。
《围头新娘》的故事发生在从“炮战第一村”发展成“两岸通婚第一村”的福建围头渔村,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之中,聚焦奶奶乌英和孙女飞燕两代围头女性的情感和命运,具有很强的时代性、传奇性和戏剧性。奶奶乌英的丈夫早年去了金门,1949年两岸隔绝后就再也无法归来,只留下痴情的乌英一直等到白发苍苍,时常面对大海哼唱着哀婉动人的《送郎歌》,催人泪下。孙女飞燕同样有着对爱情强烈的渴望和海峡对岸被阻隔的心上人,但却有着和奶奶不同的人生命运。她和金门青年唐越从相识相遇到相亲相爱再到相知相守的过程,也伴随着两岸政策的不断变化和时代的沧桑巨变,最终迎来了幸福和团圆。
全剧巧妙地将两代人悲喜交集的命运交织在一起,构成剧情核心内容;同时融入了极具闽南地方特色的人文地理、风俗民情,充分展现了海峡两岸同胞地缘、血缘、文缘、商缘、法缘构筑的“五缘”关系,以及血浓于水、割舍不断的深厚情缘。高甲戏古朴生动的民间草根气息,时而雄浑高昂时而委婉细腻的唱腔韵味,也都让人物性格更加鲜活生动,让表达的情感更加细腻感人。
剧中不仅扮演奶奶乌英和孙女飞燕的梅花奖得主陈娟娟与爱徒陈情瑜表演唱念俱佳,其他演员也都有出色表现。尤其是各种群戏场面,将高甲戏擅长喜剧性表演的传统呈现在舞台之上,增强了整个舞台的灵动性与观赏性。整个作品堪称一首闽台爱情故事的抒情诗,一曲海峡两岸深度融合发展的交响曲,也是一部探索传统剧种表现现实生活和重大题材的创新之作。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伴随此次高甲戏《围头新娘》来京演出,泉州还带来了南音、提线木偶、簪花围等各种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体验活动,在剧场前厅为观众们展示“活的非遗文化”,让人们感受传统民俗依然可以融入现代人的日常生活。当地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已经进入非常现代的模式和当代人的内心世界,这也正是让该剧导演郭小男特别感触之处。一直坚持“旧中见新,新中见根”的他,在创作中既致力于赋予作品现代性,同时也用心维护其传统性和地域性。因此《围头新娘》的上演,不仅对高甲戏的发展和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也对“非遗”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当代传承具有启示意义。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青眼看非遗】无丑不成戏的高甲戏 如何舞出新未来
戏曲大省福建持续深化对港澳台文艺交流
“世界围屋之都”江西龙南:让非遗传承从“活起来”到“火起来”
1人 4类偶戏 20余尊木偶 演绎非遗传承人自传
非遗荟萃 各美其美
非遗技艺涌入园 民俗文化闹元宵
《新生万物》举办收官盛典,以现代科技致敬非遗文化
“对话非遗·造物”艺术沙龙在穗举行 展现岭南非遗文化魅力
宣城绩溪:非遗文化大展演多彩民俗闹新春
中南民大:“非遗”文化进校园 师生学习木偶表演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8016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75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8896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80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73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29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0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71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5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