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文联专题研讨“青年戏剧创作”

原标题:市文联专题研讨“青年戏剧创作”

本报讯(记者 高倩)如何理解青年艺术创作的新形式和新变化?戏剧创作应当如何更好地拓宽创作类型?文艺评论在助推戏剧生态建设上如何更有效地发挥作用?围绕当下的热门议题,日前,北京市文联召开“青年戏剧创作的多样化与新形态”专题研讨会。

近年来,北京持续打造“大戏看北京”文化名片,出台了一系列推动舞台艺术发展的利好政策。从观察者的角度出发,北京评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陶庆梅认为,青年戏剧创作主题立意丰富,表现形态多样,有着鲜明的自身特色,极大丰富了北京戏剧创作类型。

以近年来颇受关注的话剧九人为例,这支民营戏剧团体的成员平均年龄仅有28岁,但原创的“民国知识分子系列”话剧已经实现了票房和口碑双丰收。而除了关注舞台表演本身,话剧九人在理念上相当注重建立、加强与观众的观演关系,为北京的戏剧市场引入了一股新风。

良好戏剧生态的培育需要多方用力。《剧本》杂志主编、编审武丹丹建议,在青年创作人才的培育上,“管理者需要做的更多的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急人才之所需。”现在,江苏等地实施的“名师带徒”计划,主推青年编创人才的培养,武丹丹认为值得借鉴参考。北京世纪华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总制作人汪鹏飞则提出,不妨以当下火爆的驻场演出为切入点:“通过一部好戏带动一栋楼、一条街、一个区,形成演艺集群效应,有效激活文旅观演消费。北京是全国旅游人口接待量最多的城市,有很大的市场空间,未来,看一部戏、进一次剧场可以成为北京游客的必选项。”

在作品的后续反馈层面,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胡一峰认为,“文艺评论也是戏剧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评论家既要当好‘翻译者’,从专业角度帮助广大创作者解读文艺政策,也要当好‘摆渡人’,在创作者和观众之间架起一座有效的沟通桥梁。”

据悉,本次研讨会由北京市文联主办,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北京戏剧家协会共同承办,是2024北京文艺评论热点现象研究系列研讨的第一场。今年,北京评协将进一步加强议题设置和话题引导,组织不同门类文艺家、评论家共同探索热点文艺现象、文艺作品、文艺思潮背后的艺术规律,为首都文艺发展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参考。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市文联专题研讨“青年戏剧创作”
北京市文联举办专题研讨会 聚焦青年戏剧创作多样化与新形态
青年戏剧创作如何持续迸发活力?业内人士这样说
青年戏剧创作:没有小戏先磨练,何来大戏赢市场
《红豆》杂志高质量办刊专题研讨会在南宁举行
市文联首场“艺苑沙龙聚焦新时代舞台艺术创作生态
北京市文联举办研讨会 聚焦传统曲艺的创新发展
市文联专题沙龙聚焦“网络文艺精品化”
老舍青年戏剧文学奖励扶持计划持续孵化新作
平顶山市凌云小学联合市文联和民进平顶山市委共同开展送春联活动

网址: 市文联专题研讨“青年戏剧创作”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177368.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