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春游趣事多

原标题:古人春游趣事多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又是一年春来到,在这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日子里,让人忍不住来一场春游。我从史料中了解到,原来古人春游一点也不输给现代人。

《诗经》中记录了很多古人春游的场景,《出其东门》中说:“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说的就是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美女都出门游玩了。《溱洧》里说“士与女,殷其盈矣”,来相会的男女,熙熙攘攘,热闹非凡。据悉年轻男女在郊游的过程中,两情相悦的话就互赠勺药定终身,“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既风雅又浪漫,又能够解决人生大事。这是先秦时候的春游,那时候为了促进男女双方的感情交流,官方还制定了一个节日“上巳节”,也就是农历三月初三,这是最早的古代情人节。在上巳节,男男女女都会精心打扮之后,出门游玩以寻找心上人。试想一下,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谈恋爱将会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

如果说先秦时期的春游主题是“浪漫”,那么到了魏晋时期的春游主题则是变成了“曲水流觞”。其实在西周的时候,上巳节已经有了“曲水流觞”的习俗,“曲水流觞”是古人希望以此洁身,避灾祈福。“曲水流觞”此后变成了一项很重要的活动,到了魏晋时期更是演变成了高端的学术交流。

魏晋时期的士大夫们将“曲水流觞”发扬光大,他们选择的地点必是风雅僻静的,参加的人物都是学术泰斗。想象一下,在潺潺的流水中放置着酒杯,高谈阔论的士大夫们可以随时取而饮之,妙哉妙哉。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就详细给我们展现了魏晋时期一场诗与酒的盛会:“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如果说魏晋时期的春游是上层人士的活动,那么到了盛唐时期的春游可谓是与民同乐。根据《唐朝纪事》记载,每年春天一到,皇帝都会带着后宫嫔妃和朝臣一同游梨园,到渭水边游览祭祀。在官方的倡导下,唐朝老百姓掀起了春游的热潮。杜甫在《丽人行》中说道“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可见唐朝时期,每到上巳节,长安城里都是出门春游的老百姓,这繁华的春游景象白居易也有记载,他说:“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

据史时记载,唐朝时期,女士们也可以出门春游,她们联袂郊游踏青,遇到花开正好,就在花前“铺席藉草,围坐一圈”,相互嬉笑,还解下身上的红裙递相垂挂,氛围轻松愉快。唐朝时期民风较为奔放,妇女不仅可以外出围坐赏花,还可以骑马郊游。著名的《虢国夫人春游图》正是记载了唐朝妇女骑马郊游的景象。此外,从唐朝开始就出现了春游野炊的情景。据了解,在韦氏家族墓室考古过程中发现有一幅“宴饮”壁画,画中有长方形的矮桌,桌面上摆放着各种食物。

时间的齿轮转动到了宋朝,宋朝内忧外患,春游不再是与民同乐的一件事,也不再是举国欢庆的事情。宋朝人选择清明节外出春游踏青,著名的《清明上河图》中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的老百姓们在清明节外出郊游的场景。而周密在《武林旧事》中也记载“寒食祭先扫松,清明踏青郊行”,这也说明了宋朝人选择在清明节踏青的事实。

到了明清时期,春游不再局限于外出赏花游玩,而是增加了一些体育项目。比如蹴鞠,也类似我们今天的踢足球。除了蹴鞠之外,人们还喜欢荡秋千、放风筝。有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诗里生动描绘了放风筝的场景:“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而刘侗在《帝京景物略》记载:“岁清明,桃柳当候,岸草遍矣,都人踏青高梁桥。舆者则褰,骑者则驰,蹇者徒步。既有挈携,至则棚席幕青,毡地藉草……”由此可见,到了明清时期,老百姓的春游方式越来越多,坐轿子出行游玩的、骑马的、走路的,各有各的游玩方式。

古人春游踏青活动多多,现如今我们依旧可以像古人一样,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打扮得美美哒,出门和心上人约会。也可以穿上一身运动装,出门运动,打篮球、网球、羽毛球。又或者找一处宽阔的草坪,在草地上奔跑放风筝。如果跑累了,就寻一处山茶树席地而坐,在花下吹风。

□陆珍连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古人春游趣事多
踏青 古人春天里的徒步
春游“撞”上文艺演出
背着锅碗瓢盆去春游:山间野炊让你梦回童年
“春游哥哥”出书讲述伤痛与重生
清华藏珍·云欣赏 | 春游芳草地 夏赏绿荷池
徐州鼓楼区:春游玉潭花满头
朱亚文宋佳再演夫妻,回忆拍摄趣事
【读懂贵阳⑥】古人追星有多疯狂?修座阁楼“送”明星
周海媚接受汪明荃采访 会议香港小姐竞选趣事……

网址: 古人春游趣事多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177425.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