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把我埋在,在这书堆里 | 《深夜里的图书馆》新书荐读

原标题:请把我埋在,在这书堆里 | 《深夜里的图书馆》新书荐读

从特拉维夫海风吹拂的童年开始,阿尔维托·曼古埃尔一生便与书籍紧密相伴。尽管他自述未曾正式完成高中或大学的教育,但这似乎并不妨碍他做过书店店员、编辑、翻译家、作家、图书馆馆长。他最为人所熟知的书便是《阅读史》。曼古埃尔在开篇便引了法国作家福楼拜1857年的一句话:“阅读是为了活着。”之后,他更是动情地写道:”阅读,几乎就如呼吸一般,是我们的基本功能。“

写于《阅读史》之后的这本《深夜里的图书馆》,其写作灵感来自他在法国南部的私人图书馆。日积月累的35000册藏书,跟随他在世界漂流,从美洲到欧洲。这壮举真应了他自己书中那句“就算我已经不在了,我依然跟我的藏书在一起”,就像那句歌词“请把我埋在,在这春天里”。

是的,埋身在书堆里,可真是个浪漫的主意!

——编辑推荐

《深夜里的图书馆》

[加拿大]阿尔维托·曼古埃尔 著

黄芳田 译

ISBN:978-7-100-22770-4

定价:89.00元

商务印书馆 2024年1月版

法国艺术与文学勋章、布克国际文学奖得主作品

阿根廷国家图书馆前馆长写给图书馆的情书

关于阅读、书籍、图书馆的思想和知识盛宴

《纽约书评》《华盛顿邮报》等重磅推荐

内容简介

在本书中,曼古埃尔探讨了图书馆的历史以及阅读的本质,尤其叙述了图书馆作为“书籍的家园”在人类文明史上的社会价值与文化意义。在他看来,图书馆是社会记忆的储藏之所,把过去的吉光片羽带至现在,赐予读者们一窥他人心思的机会,从而对自身处遇有所了解。

“书籍各有其命运”是本雅明用于描述其藏书的格言,用至图书馆似乎同样成立。为什么人们可以在大多数图书馆听到针掉落的声音?为什么实体图书馆无法被互联网的虚拟图书馆替代?为什么图书馆总被认为是理性和文明的避难所、读书和沉思的知识圣地?这些问题的答案,或许就铭刻在“图书馆各有其命运”的注解中。

目录(滑动阅读)

前言

第一章 从书斋的神话背景谈起

第二章 从藏书的分类排序谈起

第三章 从书斋的空间谈起

第四章 从图书馆的威势谈起

第五章 从图书馆的阴影谈起

第六章 从书斋形状谈起

第七章 从藏书的机遇谈起

第八章 从书斋里的工作间谈起

第九章 从脑海里的书斋谈起

第十章 从孤岛性的藏书谈起

第十一章 从藏书的幸存谈起

第十二章 从遗忘的藏书谈起

第十三章 从想象的藏书谈起

第十四章 从图书馆的定位谈起

第十五章 从以书海为家谈起

结论

谢辞

附注

图片来源

索引

作者简介

阿尔维托·曼古埃尔,阿根廷裔加拿大籍作家,世界知名翻译家、评论家和教育家,曾任阿根廷国家图书馆馆长。出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在特拉维夫度过童年,十几岁时回到阿根廷,为已盲的博尔赫斯担任朗读书童;后前往欧洲,在法国、英国、意大利等地生活和工作;在1980年代移居多伦多并入籍加拿大。著有《阅读史》《深夜里的图书馆》《好奇心》《迷人怪物》《和博尔赫斯在一起》等书。曾获古腾堡奖、布克国际文学奖等奖项。

藏书的分类与排序

节选自《深夜里的图书馆》,第41—43、46—47页。

夜晚,坐在书斋里,看着从书页、从我皮肤抖落下来、难以消除的浮尘在团团灯光中飘舞,时时刻刻以微弱的持续不懈,企图在一层落定尘埃之上叠上另一层。我很喜欢想象到了死后那一天,我的藏书和我会一起化成灰,这一来,就算我已经不在了,我依然跟我的藏书在一起。

说真的,我实在不记得有哪一时刻不是生活在藏书的包围之中的。想当年七八岁时,我就已经在我房间里造了一个迷你的亚历山大图书馆,大概有一百多册不同开本的书,包括各种主题。为求增加变化,我还不断改变它们的排列组合。譬如说,我会决定按照书本大小来排列,如此一来,每个书架上陈设的书籍全都是同样高度。到很后来我才发现,在我之前早已有这样做的杰出榜样——佩皮斯,他在十七世纪就已经为他那些开本较小的书籍打造“小高跟鞋”,以便让所有书籍都齐头排成整齐划一的水平线。开始时,我是在最底层书架上放大开本图文书,包括德文版的《我们所生活的世界》(Die Welt, in der wir leben),里面有详尽插图,描绘海底世界以及秋天灌木丛里的生物生活(直到今天我仍很清楚记得五彩斑斓的鱼以及奇形怪状的昆虫);关于猫的故事丛书(我还记得这丛书里那段话“众猫姓名与众猫脸孔/ 常见于公共场所”);阿根廷童书作家比希尔(Constancio C. Vigil)的几本书(他私下里是一位色情文学收藏者);布朗写的一本故事诗集(里面有个很吓人的故事,讲一个男生接连遭到动物王国、植物王国以及矿物王国的遗弃);还有一本很宝贵的老版书,是霍夫曼的《蓬蓬头彼得》(Struwwelpeter),我总是很小心地避开书中描绘裁缝用一把巨剪剪掉一个小男生两根拇指的那幅画。接着是我那些奇形怪状的书:一套民间故事丛书,几本关于动物题材的立体书,还有一本破烂的地图册,我很用心研究它,竭力要发现那些大陆地图上点缀着的小点点城市里住的微型民族。在分隔开来的另一书架上,摆了我称之为“正常开本”的书籍:贝克编选的《彩虹经典丛书》、 萨尔加里的海盗历险故事系列、两卷本《名画家的童年》 (Childhood of Famous Painters)、洛克伍德的《丛林男孩蹦巴》系列、全套格林童话和安徒生童话、巴西大作家蒙泰罗·洛巴特(Monteiro Lobato)写的儿童小说、亚米契斯(Amicis)感人至深的《爱的教育》(Cuore)(里面充满了英勇、长期受苦的孩子的故事)。书架有一整排空间让给了很多册印有红蓝浮饰的西班牙文百科丛书《青少年宝库》(El Tesoro de la juventud)。我最宝贝、开本较小的系列书籍则放在比较下面一层书架上。波特以及德文版的《天方夜谭》故事选集则形成了最后一个小书区。

但有时这个编目次序我又不满意了,于是又按主题类别重新整理:童话故事放在一架,历险故事放在另一架,科学和游记放第三架,诗集放第四架,传记摆在第五架。有时,纯粹只为了变变花样,我会按照语言类别或颜色来重组书籍摆法,要不然就按照喜爱它们的程度来摆放位置。一世纪期间,小普林尼曾经描述他乡居的乐趣,其中一项乐趣是有间阳光充足的房间,里面“有一整壁图书馆般的书架,摆了我读了又读的书籍”。有时候,我也想过要有个书斋,里面只摆我最常翻阅的册籍。

此外还有分类里的分类,其实那时我就知道了,但直到后来我才梳理清楚:排序会再产生新的排序。一旦设定了一种分类之后,它会让你想到或带出其他再细分的分类,结果没有一个分类法,不管是书架上的或是纸上的,能完全清楚限定分类范围。若我决定分出几类主题范围,结果每个主题范围里还会再需更详细的分类。于是分着分着,到了某个节骨眼,因为太过耗神、沉闷或者泄气,我会停下来不做这个几何级数般扩增的事。不过,继续做下去的可能性总是存在的。书斋里没有最后定案的分类法。……

几百箱书先是占据了整个饭厅,我花了几个星期拆箱,把书搬进空书斋里,到处都是一摞摞的书,组成了如巴别塔般野心勃勃的垂直高度,占据了如亚历山大城图书馆般的辽阔范围,我站在这些书堆中不知所措。将近三个月的时间里,我从这些书堆里挑挑选选,试图创造出某种秩序,从大清早一直做到深夜,厚厚的墙壁让这房间保持了清凉安宁,而跟书堆里的老友以及遗忘的朋友重逢,更使我浑然忘却了时光。猛一抬头,却见外面已经天黑了,而我花了一整天工夫却只摆满了少数几层预定进度的书架。有时候我会通宵整理书籍,到那时我就会为我的藏书想象出各种异想天开的分类排列法,但是稍后到了白天里,就会看出这些方法实在令人遗憾地不切实际。

拆箱取书出来,是一个很具揭示性的活动。搬过很多次家的本雅明于一九三一年撰文描述站在他书堆之中的感受——“一点都不感到整理书籍沉闷无聊”,因为在整理过程中,往日收藏这些书籍的时间、地点历历如绘浮现他心头,环境提出的证据,使得每一本书都真正属于他。我也一样,那个夏季的几个月里,历历如绘的往事排山倒海而来:翻开一本书,飘落下一张车票,让我想起在布宜诺斯艾利斯搭过的一趟电车(一九六〇年代末期,电车已终止营运),那是我第一次阅读格林的《命运》(Moira);草草写在扉页上的姓名与电话号码,把一位久已失去联络的朋友脸孔带回到我脑海里,是这位朋友送给我庞德(Ezra Pound)写的《诗章》(Cantos);黑塞(Hermann Hesse)的《悉达多》(Siddhartha)书中夹了折叠纸餐巾,上面印有Café de Flore(巴黎著名咖啡馆)的标记,真凭实据地验证了一九六六年我的巴黎之旅;一本西班牙诗集里夹的老师来信,让我想起了函授班,我就是由此首次听到贡戈拉和高斯。本雅明引述那位被人遗忘的中世纪散文家莫鲁斯(Maurus)的话:“Habent sua fata libelli.”(书籍各有其命运。)我有些藏书已经等待了半个世纪,才终于抵达这个位于法国希布的小地方,看起来就像是它们的命中注定。

一本让人爱不释手的书,尤其因为它揭示了书的无限可能性,以及它向读者传递的无限热情。

——约翰·格罗斯(John Gross),《纽约书评》

阿尔维托·曼古埃尔带来了一本充满乐趣的书,特别是对于那些热爱阅读、梦想着建造一个独属自己的图书馆的爱书人。

——麦克·德达(Michael Dirda,普利策奖得主),《华盛顿邮报图书世界》

一本让人爱不释手的书,尤其因为它揭示了书的无限可能性,以及它向读者传递的无限热情。

——约翰·格罗斯(John Gross),《纽约书评》(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一封爱书人写给图书馆的情书
春日书香暖 共约读书时——吉林省图书馆“世界读书日”活动开展
从母亲留下的厨房老物说起丨荐书悦读
国家图书馆“四季童读”2023年冬季卷在吉林省图书馆发布
本周日曹文轩带你读绘本,地点就在龙岗图书馆
南京栖霞区图书馆举办黄蓓佳新书分享会
新书荐读 | 丁帆最新自选集《文学与价值》上市
孙竹读《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一个“公共选书人”的理想与现实
“请把镜头给杰伦多一些”,这简直就是我的互联网嘴替哈哈哈哈……
我的文学烹饪图书馆

网址: 请把我埋在,在这书堆里 | 《深夜里的图书馆》新书荐读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177849.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