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甘青“最后”的藏锁匠人
原标题:川甘青“最后”的藏锁匠人
让布正在制作铜锁。刘薇摄
在四川省阿坝州理县,“泽军藏锁工艺店”蜗居于县城一方菜市,其貌不扬,少人问津。店主李泽军的藏语名字叫“让布”,坚守在此的他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藏锁匠人。
让布,藏语意为“吉祥、福气”。可这福气,更多是印刻在了一把把精心雕饰的藏锁上,似乎与他相隔甚远。儿时因病残疾,少年坎坷学艺,中年惨淡经营,年近60的让布才得妻为伴。
他看似大半生沧桑潦倒,却也有属于自己的光环——因为,他是川甘青地区“最后”的藏锁匠人。
定义“最后”的,是理县文体局退休干部恩波。多年来,他为地方非遗事业奔走,让布的“藏锁锻造技艺”获颁县级非遗项目,源自他的助力。
一方炼铜炉具、一套制锁利器、一位执著匠人——手不释“锁”40年,让布的技艺愈发纯熟,而藏锁生意却渐渐“凋零”。
有着1200多年历史的藏锁,不是没有辉煌过,它也曾是藏族人家的“标配”。
“锁有四厢,壳为体、梁为饰,匙为乾、芯为坤。尺长寸短,精密不失;人如锁钥,大巧若拙。”千百年来,藏锁师傅们通过隐秘的口传心授,将古老的藏锁技艺代代承继下来。
“我是1986年拜师的,最初学手艺就是为了养活自己。”困于双腿不便,学做藏锁成了让布当时最理想的选择。
让布介绍,藏锁特有的锁体结构,造就了“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安全感。在安多藏族文化中,钥匙代表男、锁代表女,“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原理,也寓意夫妻恩爱和睦、忠诚不二。因此,藏族男子成婚时,都会买上一把藏锁,钥匙交由主妇管理。
三年学成出师后,让布在理县县城开了一家藏锁店,生意还算红火。但后来,物美价廉的现代机制锁大量上市,只有一把钥匙、容易生锈腐蚀的藏式铁锁渐渐没了“人气”。
恩波在2019年做过一次调查:在四川、甘肃、青海的涉藏地区,只剩下让布还在坚守传统藏锁。但在无情的市场规则下,“坚守”不过是无可奈何罢了。
这些年,因为长期经受炉火熏烤,以及雕花刻字时的用眼过度,让布的视力明显下降、手指弯曲变形,身体渐感不支。
市场遇冷、健康堪忧,手艺难以为继——面对即将“消失”的藏锁,让布忧心如焚。
正当他犯难的时候,藏族文化爱好者、理县烟草专卖局局长拉月帮他出谋划策:“大家的口味都变了,别抱着铁疙瘩不放了,试着改做铜锁,可能更有卖点。”
后来,拉月和同事们资助让布升级了制锁设备,解决了店铺租赁、多元经营等问题,重振信心的让布开始制售铜锁,兼营铜锅、铜壶等其他藏式铜制品。按照拉月的话说,搞多种经营,不是放弃藏锁,而是让它“活下去”。
“使用时间越长,铜锁越光亮,比传统铁质藏锁美观大气上档次!”换装后的藏式铜锁变身文旅产品,让布保住了这门手艺。
销路广了,让布并没有放弃匠心。在他手底下,一把藏式铜锁要经历下料、锻造、焊接、精整、雕刻和打磨“六道工序”,每道工序循环往复、精益求精,制作工期平均在3至5天,而小号铜锁的制作时间还要加倍。
在地方政府及爱心人士的持续资助下,让布对于藏锁的未来有了新期待。“希望租个大一点的场所,再收几个徒弟,让更多人了解藏锁、爱上藏锁,把老祖宗留下来的优秀文化传承下去。”
如今,让布的愿望有望走进现实。据拉月介绍,当地政府部门正积极协调资源,预计今年年底前,以让布命名的藏锁锻造技艺传习所将在理县成立,这位川甘青地区“最后”的藏锁匠将迎来“有缘人”。(赵祖乐、段京雨)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用稚嫩的手掌触摸匠人精神 在川博体验千年蜀绣的魅力
《伟大的藏书家》新书见面会今日举办
范县:石刻匠人“点石成金”
川藏美术名家“隔山对话” 呈现藏文化视觉盛宴
洗不烂的藏纸!3分钟为你解密这个千年传奇
以东坡文化为纽带 川台青年在眉山相识相知相融
“勤耕务读 培育后代” 揭秘四川邻水甘氏多英杰的“家族密码”|天府好家规
爱情如锁,一把全新到腐锈的锁
探访《伟大的藏书家》见面会 感受阅读盛宴的书香魅力
梦回言锁 ,朱锁锁和叶谨言终究是我的意难平!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8195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95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9119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82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81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45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3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76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7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