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青年纷纷移居的离岛 为乡村和地方振兴 以及多元生活选择带来新的可能

原标题:日本青年纷纷移居的离岛 为乡村和地方振兴 以及多元生活选择带来新的可能

[ “在东京工作的时候,总感觉自己过的是别人也可以替代的生活。确实,都市里有很多娱乐,但当你回过神来,发现手头什么都没有留下。现在,当别人问起时,我能讲述自己的人生故事。这里有只属于我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人生。” ]

当前的大城市,似乎“卷”得理所当然,很多人在生活中感受到压力,在工作中也看到了天花板,于是有些人选择回乡,尝试“降低难度”建立生活。或许因此,旅日青年作家库索的新书《离岛:于偏僻之地重建生活》在国内引起了青年读者的广泛关注。库索在调查日本离岛状况后写出的这本书,给处在困惑中的年轻人们提供了一种参考答案:选择适合自己的地方。

到离岛上摸索未来

“离岛是人类的困境,离岛是人类的未来。”在上海书城福州路总店的分享会上,一位半路到场的老人问库索:离岛是什么意思?离开一个岛吗?

在日语中,“离岛”指远离本土的岛屿。日本从北到南有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和冲绳五个主要岛屿,除此之外的小岛都被称为离岛。很多离岛曾有过成规模的村镇,现在多数已经变成无人岛,也就是全部居民都已迁出。

书中提到,有人居住的离岛,目前在日本尚有416个,总人口数约为61万人,占日本全国人口的0.5%——每200个日本人中有1个离岛居民。回顾来看,二战后至今,离岛人口数量减少了超过65%,少子高龄化严重,多数地方财政能力弱小,经济单一,依赖传统的农业和渔业。有世界遗产和旅游点的离岛情况稍好。

上世纪中叶,日本民俗学家宫本常一大范围调研离岛,发现离岛的自然、文化、习俗等都有特色,值得保护和振兴。在他的推动下,1953年,日本政府制定了《离岛振兴法》,明确了国家承担离岛大部分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医疗和教育设施,帮助就业、帮助农林水产等产业振兴,对离岛实施经济和行政支援。这部法律已被延长7次,并不断更新。

被称为“离岛振兴法之父”的宫本常一,写下很多本介绍离岛的书。库索在读宫本常一的著作时,进一步感受到了“地方”的魅力。她从2015年移居日本,进行文化、经济、生活方式等方面的观察写作。在离岛,她发现了岛民构成的特殊变化。带着创造性和国际视野的新移民充实到离岛居民群体中来,把离岛的未来推向了新的方向。

美国人Will在福江岛为库索做导游,带她去了无人知晓的海边洞窟,度过一个悠闲的下午。福江岛是五岛列岛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这个群岛在长崎西面的海上,有深厚的宗教历史,留下了不少世界遗产,比如2018年登录世界遗产名录的“长崎与天草地方的潜伏基督徒相关遗产”。像Will这样的旅游业从业者,在这个地方大有可为,他们也起到了连接本岛城市游客与离岛的作用。

在五岛列岛,库索游览了多个更小的岛屿,吃了岛上农业生产的苦,喂鸡、摘果子,都是外来者不容易适应的苦差事。30年前移住到五岛的古贺先生告诉库索,身为一个前城市居民,他知道城市人想象中的农业生活过于诗意,带着幻觉来工作最终会失败。政府为了避免居民进一步减少导致市降格为町,失去重要的公共资源,采取过很多政策,但外来者与当地人打成一片需要更多的耐心。

佐渡岛是新潟县西面海上的离岛,这里也是宫本常一1958~1980年间数十次来展开振兴活动的地方。因为历史上的能剧大师世阿弥曾被流放至此,佐渡岛有底蕴深厚的戏剧民俗,在神社里经常可以看到能剧。根据官方数据,每年有500人移住佐渡岛,但这里没有麦当劳、星巴克、优衣库,不符合城市人的想象。

在佐渡岛,库索采访了“日本观光和生活类杂志上的常客”、移住者代表案例让-马克·布里格诺和聪美夫妇。他们种植葡萄、酿酒,从事农业劳动,并经营餐厅,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虽然他们做得不错,但气候、客流等都限制着餐厅的盈利水平。最终,他们以深度参与传统文化为核心,找到了新的生活平衡。

不再想“卷”的地方青年

2014年,库索还在《新周刊》任主笔。当时他们制作一期反映中国乡村振兴的专题《远乡村·酷农业》,里面有一个介绍日本农村振兴有益经验的特辑,库索为做这个报道,赴日进行了两周的深度采访,去了很多日本农村地区。

“那是我第一次接触到日本地域振兴协力队”,库索说,当时日本已经在提乡村振兴、地方移住等概念。“地域振兴协力队”是2009年开启的新政策,募集愿意移住到人力短缺的地方和农村的城市青年,政府出钱发工资,让他们在当地做旅游业和农林水产业的支援振兴工作,一期为3年。官方希望这些人最终可以定居在当地。

这一政策的效果不错,65%的人选择留在当地,参与者也在增多。截至2022年,6447名地域振兴协力队队员在日本全国各地活动,不少是在离岛上。到2026年,日本政府计划将“地域振兴协力队”的规模扩大到1万人。

“十年过去了,我能看到这个人群在壮大。”库索表示,虽然这些作出看似小众选择的年轻人,也没有壮大到非常轰动,但一直持续至今。最近,在新收到的日本地域振兴杂志上,库索看到一位协力队员说:“在东京工作的时候,总感觉自己过的是别人也可以替代的生活。确实,都市里有很多娱乐,但当你回过神来,发现手头什么都没有留下。但现在,当别人问起时,我能讲述自己的人生故事。这里有只属于我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人生。这感觉真的很棒。”

离开大城市、移住地方,是一种个性化的选择。2014年,库索在日本农村采访时见到了一个京都大学毕业的男青年,原本在东京工作,是典型的社会精英人群。当时,他刚在移住的乡村开始尝试种有机水稻,有两三片稻田。

“他是我接触到的第一个移住地方从事传统农业的社会精英人士。我当时有点不理解,因为2010年的时候是中国财富爆发的阶段,大家对挣更多钱都自信满满。看到这个日本人在做一个相反的选择,当时我内心是有一些判断的。我觉得这个人这么做肯定有目的,比如想给自己贴一个标签,想通过另类的方式在地方成为一个成功人士等等。”库索说,十年过去了,这个男青年在社交网络一直分享农耕实录,除雪、种水稻、水稻增收……他那张城市青年的脸,也完全成了农民的脸。他出了一本书,讲怎样搬到“限界集落”(人口流失、老龄化人口超过一半、有荒废危险的村落)去生活,很细致地提到了具体的事例、困难和摸索的方法。

“看到他,我意识到,这个世界上有的人,就是想要选择这样的生活。”考察了这么多离岛,认识了一大群地方振兴行动者之后,库索说,她不想写任何成为模板的事了。

“结束离岛采访回家,我内心很受震撼。以前我一直觉得城市是拥有最多元价值观的地方。国际化大都市,比如东京,有那么多不同的人,价值观应该最多元。但现在我认识到,以前的我是被城市代表的价值观洗脑了。去了岛上,我才发现,城市人的价值观才是一味地追求金钱、成功、物质,‘卷’社会地位和收入,试图让生活变得更好。小岛上的许多人并不追求这些东西。现在多元的价值观不在城市里,它正在一些更小的地方,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样子。”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从冬牧场到中亚大陆再到离岛 他们去远方探索然后写一本非虚构作品|当代书评
他们去远方漫游 从经验中“长”出书
2023陆家嘴青年戏剧生活节:生活的地方就是戏剧的舞台
铸魂育人兴乡村!黄墩镇:为乡村振兴插上“文化翅膀”
“乡村振兴·三高四新”主题戏剧创作工程采风活动在长沙启动
最好的青春在路上,征集当代青年人100种生活新选择
践行商业向善 京山农场奏响乡村振兴“田园交响”
《飞起来的村庄》:文学助力乡村振兴,文化滋养乡村未来
我们都是同路人,嘀嗒出行发起征集“青年人的100种生活新选择”
和振兴中的乡村一起成长

网址: 日本青年纷纷移居的离岛 为乡村和地方振兴 以及多元生活选择带来新的可能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179180.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