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大事要“静”,遇难事要“变”,遇琐事要“放”,遇顺事要“敛”
原标题:遇大事要“静”,遇难事要“变”,遇琐事要“放”,遇顺事要“敛”
来源&原创:岁岁书洞
汪曾祺曾在《人间草木》写到:世间万物皆有情,难得最是心从容。
逢艰难而不慌乱,处困境而心豁达是一个人最好的精神境界。
下午和朋友聊天,突然听闻认识十几年的一位老朋友被公司裁员了,虽然赔偿还是到位的,但我的心情还是起了一丝涟漪,有种“兔死狐烹”的既视感。
人到中年,一直战战兢兢u,如履薄冰,一方面唾弃现在这份工作要求越来越高的同时,另一方面却又觉得离开它,还是有点不知所措。毕竟稳定的收入给了自己豁达的心情,同时也为生活争取了一些话语权。
从去年开始,就小声叫嚣着,如果被优化了,其实也未尝不是件好事。但这样的声音还是被忐忑给覆盖了,所以整体的心态是左右摇摆,阴晴不定的。
工作状态也是今天给自己一针鸡血,明天又偃旗息鼓,起伏不定的同时,也在思考自己的价值到底在哪里?
今天刷到与辉同行直播间海尔总裁张瑞敏谈到了面对压力的时候,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就是“最大后悔原则”:
在遇到危机时,第一时间想到它最差的结果是什么,然后这对结果做出什么样的预案,然后当解决完危机,又会得到什么样的回报,把这些想清楚,就开始着手去做。
我现在这个焦虑的核心,其实就是失业了我能去干什么?
目前我还没失业,所以当先把这份手上的工作尽心尽力认真完成好,提升自己的价值是当务之急。
想到自己有失业的这一天,现在就可以开始准备,盘点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或者开始看机会等等,做好准备。
比如人坐过山车的什么时候最害怕?不是过山车在行驶的过程中,永远是过山车准备发动的时候,因为你永远不知道未知是什么,面对未知我们总是有无限的恐惧。
但试想如果把“未知”变成“已知”呢,这种“已知”就是在想清楚可能会有的任何境遇,然后如何应对?
这也许就是豁达的底气,因为有底气,才能从容面对任何困难。
知足来自感恩,看到很多朋友叫“知足常乐”这个网名,我身边也有位朋友,也叫这个网名,这是位医生,有着良好的心态,也是一位永远把病人病历资料写得仔细认真的一位好医生。
他从不在意职称,只说自己评了个副主任医师就够了,因为主任一要熬年资,二要写论文。不太划算。这些时间不如好好的看每一个病患。
有的时候挺羡慕这样的心态,懂得真正的工作价值所在。就是从医更多的是把工作的价值投入到患者的治愈方面,而不是为了职称,花很多精力,去发表一些所谓的论文。
对知足的另一种解读,就是清楚人的能力是有边界,精力有限,如果在名利方面投入太多的精力,专业方面必将难以兼顾。这样就可能会陷入到一个永远不知足的怪圈,把自己搞得疲惫不说,同时得到了很多和自己不匹配的东西,反倒会德不配位。
所以人生下半场:豁达、独处、知足、放下。也许40+,很多工作机会会因年龄的限制,被错过,但谁也不知道,经历风雨后的强大,以及绝境逢生后的喜悦和从容。
今天继续在读《慢读庄子》:
一念放下,修身修心,万般自在。
松花酿酒,春水煎茶。心无挂碍的时光才是人生里最珍贵的日子。
人到中间,万般皆悟。
豁达地面对浓妆相宜的时光,独处于长短皆逝的流年,在远近相安的人心里懂得知足,在往来皆客的浮生里学者放下。
岁月凭风转,身安心亦安,这便是人生过半,我们最好的活法。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夜读 | 遇大事要静,遇难事要变,遇顺事要敛
遇大事要“静”,遇难事要“变”,遇琐事要“放”,遇顺事要“敛”
一个人,最聪明的活法:大事要静,难事要变
我们要学习水的智慧,遇圆则圆,遇方则方
心眼坏的人,喜欢打听这几件事,遇到了要小心
最高明的处世态度:遇人藏住事,遇事藏住气,遇乱藏住身
最通透的活法:遇人守住嘴,遇事沉住气,遇气压住火
正观漫读丨做好杂事 熬过难事 静成大事
我遇见你,就像梦想遇见了光芒万丈
你遇见过这样的事吗?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8629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330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9715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95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217
- 6霍启山与霍启仁对嫂子郭晶晶的 28653
- 7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79
- 8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342
- 9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606
- 10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