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着火把跑在前头的那五位先生

原标题:举着火把跑在前头的那五位先生

撰文/本报记者刘建勇

如果说出版是人类冲出黑暗与蒙昧的“火把”,那出版人就是“举着火把跑在前头的人”。举着火把且跑在前头,一定是人群中的勇者。

20世纪80年代的湖南出版人,为中国出版贡献了一大批力作,也创下了“出版湘军”的美名。锺叔河、朱正、唐俊荣、唐浩明、蔡皋等湖南出版五先生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们在提供大量力作和精品的同时,还以不同的方式积极参与、助推甚至引领了学术思想发展和社会文化潮流。

记录他们的故事,是怀念,是致敬,也是著史;阅读他们的故事,是对话,是传承,也是开新。

抢救湖南老出版人的记忆

近些年,因为众多新媒体节目的关注,蔡皋和比她更年长些的锺叔河频频“出圈”,成了湖南出版界最瞩目的双子星。

2022年12月26日,第34届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颁奖仪式在线上举行。蔡皋获得了特别贡献奖,颁奖词写道:“蔡皋先生是一位热爱自然之美、艺术之美、中国传统文化之美的绘本创作者,更是一位致力于通过绘本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巧妙传递给儿童的绘本创作大家。”2023年4月15日,2022年度刀锋图书奖发布盛典上,新周刊和推委们把“年度致敬”给了锺叔河先生,颁奖词写道:“他是上世纪最杰出的出版家之一。虽然前半生历经磨砺,49岁才‘半路出家’从事图书出版,但他厚积薄发,凭借过人的智慧和胆识,陆续策划并出版《走向世界丛书》《曾国藩全集》《周作人散文全集》等大型系列图书,影响了一代国人。在他看来,‘走向世界’是全世界所有人面临的共同课题,走向世界的过程就是人类追求进步的过程,永远不会结束……他始终保有清醒的头脑和自由的灵魂。”

从颁奖词提到锺叔河先生所从事的图书出版行业来看,他有着突出贡献的时期,是20世纪80年代。而这个年代,也是湖南乃至整个中国出版界的“群星闪耀之时”。回望彼时,锺叔河、朱正、唐俊荣、唐浩明、蔡皋这五位湖南老出版人光华灼灼,熠熠生辉。他们以敢为人先的勇气、不拘一格的眼光、破旧创新的精神、一往无前的气概,靠作品创下了“出版湘军”的美名。

2022年底,湖南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南传媒董事长彭玻怀着出版集团转型升级中的困惑和对老出版人的崇敬,看望锺叔河先生,希望能得到指点或启发。不承想,一向身体健朗的锺老,却病得下不了床。彭玻一方面赶紧指示集团相关人员安排锺老尽快就医治疗,另一方面也开始思考湖南出版的精神传承与发展问题。

想到当时已经有好几位湖南老出版人接连因病离世了,其中一些人对于自己数十年出版生涯的经验、理念和思想,都没来得及表达,彭玻内心刺痛,开始再三反思:我们是做迟了什么?忽略了什么?

反思的结果,是他决定尽快组织一支编辑采写队伍,通过访谈、采写、记录的方式去抢救湖南老出版人的记忆,这便有了《湖南出版五先生》。

用细节凸显出五位先生的个性

谢琰是《湖南出版五先生》中《锺叔河万卷纵观当具眼》这一章的执笔人。章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节写的是锺叔河的编辑工作如何认真、严谨。据锺叔河邻居、忘年交、近些年帮锺叔河编过些书的王平所说,锺叔河事无巨细的专注与认真,“令人叹为观止”。而岳麓书社编辑李缅燕则说锺叔河做事认真“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书中有张照片,照片上是锺叔河先生的工作台。工作台上有个很像是中药柜般的小工具架,工具架上有二十几个小方格,方格里是各种颜色、粗细不同的笔、涂改液、剪刀等。谢琰说,每次去,她都会听到锺叔河先生交代保姆谢阿姨拿哪支笔给他,笔的颜色和粗细都交代得很清楚。“我没有当作家的抱负、做学者的本事,所有的一点长处,只是工匠的长处,做手艺的长处,能做很烦琐细致的事情。我从小爱玩泥巴、做手工活,我觉得编书和做手工活有共性,都要有工匠精神。”锺叔河对谢琰说。抛去工作的认真细致和取得的成就不谈,单从锺叔河先生的小工具架来看,他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工匠。

《湖南出版五先生》中有不少令人印象深刻的细节。如写朱正的较真和执着,他给许广平写信指出其所写的《鲁迅回忆录》中有内容与事实不符,并简单陈述了他的理由。许广平回信说她是根据亲身经历回忆的,不准备修改。朱正于是把他认为有问题的地方,一篇一篇地写起了考证文章。后来,这些考证文章集结起来,便是《鲁迅回忆录正误》。

从五位先生的人生来看,这些细节是其人生长河中的浪花一朵,但,正是这样的浪花的集结,才成就了他们。锺叔河、朱正、唐俊荣、唐浩明、蔡皋,这五位先生,每个人都是一本厚厚的大书。要在一本书里,展现出五位先生的丰富人生,不是简单的压缩可以做到的。

对话

他们都有一颗匠心有一份匠识,有一手匠技

潇湘晨报:五先生中,您最早知道的是哪位先生?是怎么知道的?

谢琰:我印象中,知道这几位先生,并没有很明确的时间上的先后。接触最早的,我记得是蔡皋老师。2016年的时候,我们团队多次去过蔡老师家里拜访,那时并不是为写这本书而去的,就是因为单纯地喜欢蔡老师的画、喜欢蔡老师的文字而去拜访的,她的《一蔸雨水一蔸禾》我读了很多遍。去了以后又喜欢上她的那个屋顶花园,我们很多次在她的屋顶花园聊天。

潇湘晨报:从知道他们,到走近他们,再到撰写他们,您和您团队的伙伴对他们的认识有没有发生一些改变?

谢琰:从最初接触蔡老师到现在,我觉得蔡老师身上一以贯之的,是那种如月般的初心——为写这本书进一步走近她、给她做访谈,这种感觉更加深刻。唐浩明先生我接触得比较少,就我们团队一起去采访的那次。我听他那一章的撰写者余孟孟老师说过,唐浩明老师和兄长唐翼明老师的区别。他说唐翼明老师是那种很爽直的人,浩明先生则相对沉稳、内敛。锺老,也是因为工作而对他有访谈,这之前觉得他是那种离我比较遥远的、学识渊博的人,感觉我是没有机会靠近这种人物的;访谈后,觉得他没有想象中的那种严肃,他其实很喜欢跟年轻人交流,是一个很真性情的人,像我在书稿中写到,他谈起他母亲的偏心时会多次流泪;他也挺关心我们,对我们的职业和编辑工作会做一些指导。朱正老师,是特别有正气且求真的一个人,他的研究精神也是值得敬佩的。彭小莲有段关于锺叔河、朱正的形容,我觉得很贴切:“锺先生在他的现实里,依然是兴兴头头过日子、做学问,他是‘圆’的,行云流水一般;朱先生在他的学术里,继续严谨、深入地思考,方正有序,他们都像各自的名字。”唐俊荣先生,我们在书中说他是一座移动的新华书店博物馆。他非常爱读书,精力也很旺盛。他说他在82岁之前没有感觉到自己老,觉得自己还可以做很多事情。

潇湘晨报:这五位先生,他们有哪些共同点?他们身上有哪些宝贵的特质是我们要好好学习的?

谢琰:关于五位先生,我们团队提炼和总结出了他们共同的五个面向:士人格局,勇者肝胆,书生本色,工匠品格,大家风范。

锺叔河策划、编辑、出版《走向世界丛书》,是和他的思想格局分不开的。从1957年到1979年的二十多年,锺叔河不断陷入困境,但他思虑的不只是个人安危,更是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而朱正先生,不论是他前期主持鲁迅研究编辑室,出版鲁迅研究书籍,还是他后来专门从事鲁迅研究,都是以他个人的学术专长,在承担他作为知识分子的责任与使命。再比如唐浩明先生,他不仅长期从事湖湘士人全集、文集的编辑工作,还能融合史料、贯通古今,因此才有了誉满天下的“晚清三部曲”。

湖南老出版人在各自的职业生涯中,都体现出了出版人的勇气与胆识。如果没有锺叔河先生和唐浩明先生打破禁锢,后来影响巨大的《曾国藩全集》以及一鸣惊人的小说《曾国藩》,是不可能出现的。在开拓创新方面,蔡皋老师是一个代表。20世纪80年代初,蔡皋刚到出版社工作,她开始接触图画书。“图画书是什么?”“为什么字这么少,还这么贵?”“有什么用?”那时的图画书市场一片荒芜,没有读者受众。但蔡皋心里却种下了一个念头:“拼命地把中国的图画书做起来”。在她看来,“做图画书是为未来在做书,好东西留得住纸,人们会回过头来对它重新评估”。正是有这份勇气和坚守,绘本这个全新的领域才在蔡皋老师手中枝繁叶茂。

作为一辈子读书、做书也爱书的出版人,几位先生都有浓郁的书卷气,与他们对话交流,能真切感受到那种书香浸润而散发出来的气质。这种气质源于他们对文化的单纯热情和对书籍的亲近热爱。一辈子在新华书店做发行工作的唐俊荣先生,家里面不同年代的书整整齐齐摆放在书柜里,随便翻看几本都可以看到阅读痕迹。

我们都说锺叔河先生是了不起的出版家,锺先生却明确说,他不是什么出版家,他只是一个编辑出版方面的匠人,手艺人而已。不管是精心编辑和制作《走向世界丛书》和《学其短》的锺叔河,一生为文字正误、为学术正误、为历史正误的朱正,编辑《曾国藩全集》、出版《曾国藩》小说、评点“曾国藩系列”的唐浩明,还是绘本艺术家蔡皋和出版发行家唐俊荣,他们都是出版界名副其实的匠人,他们都有一颗匠心,有一份匠识,有一手匠技。

此外,湖南出版五先生,不论性别、不论领域、不论年龄,他们在为学、为事、为人等方面,都体现出长者风采和大家风范。

潇湘晨报: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五先生的成功或者说出名却相对来说都很晚。他们的经历、经验在年轻人非常“卷”的当下,有没有借鉴的意义?

谢琰:锺老多次强调过他是在特殊时期、特殊条件下走了一条特殊的道路,没有普遍意义,意思就是没有借鉴意义。这其实是一种谦虚,我觉得他们身上的那种品质,是很值得学习的。首先,五位先生到现在都还热爱看书,他们能够有今天这样的境界、见识,就是因为终身坚持学习。另外,他们不管身处怎样的所谓绝境中,都没有放弃,这才做到了厚积薄发。还有就是他们走了一条专业的路线,他们曾有别的选择,但还是选择做自己的专业。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举着火把跑在前头的那五位先生
火把照亮的岁月
奚梦瑶晒儿子背影视频,小可爱一个人在前头跑嘴里还念叨着……
在南斯拉夫,找到生命的火把
旅长醉酒大秀枪法,不料竟走火把副官给解决了!
茅奖之夜|乔叶:跑村和“泡村”让我得到丰厚的回报
五位新晋茅奖作家谈创作心路历程
要钱不要脸的五位明星
五位新晋茅奖作家谈创作 伟大作品需要从不同角度丰富
以中国画语言表现时代精神,五位青年艺术家作品亮相“心印”展览

网址: 举着火把跑在前头的那五位先生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181521.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