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巴河县:“夫妻档”匠心传承 让非遗文化“活”起来

原标题:​哈巴河县:“夫妻档”匠心传承 让非遗文化“活”起来

中新网新疆新闻4月7日电(阿勒滕·阿德力别克)达吾力·多肯是哈巴河县加依勒玛乡沃尔塔喀布尔尕塔勒村的一名地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哈萨克族民间桦树皮工艺品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三十余年来,他用灵巧的双手和一片匠心,赋予这项古老技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桦树皮制作工艺是富有哈巴河县地方特色的桦树皮文化,造型独特,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达吾力·多肯自幼开始接触桦树皮器皿,其父亲多肯手工制作技艺精湛,远近闻名,在父亲的熏陶下,他便对手工艺术产生浓厚兴趣,很早就开始尝试制作桦树皮制品,手工越来越纯熟,做出诱人的民间工艺。

为了让非遗走进千家万户,走进大众视野,达吾力·多肯多次到外地向桦树皮老艺人求教学艺,对桦树皮相关的历史、文化及工艺流程进行实地观摩学习,一次次思想的交流与碰撞,激发了他无数的创作灵感,在原有的技艺上大胆创新,开发出手工毡房,圆顶架,骨制品等新工艺,获得了2项国家发明专利认证。

“做这行一定要沉下心来,能坐得住,吃得了苦,才能做出名堂。而我非常我热爱非遗文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继续发扬光大。”达吾力·多肯说。他的妻子娜胜·哈比都拉也是个心灵手巧的人,为优秀的“绣娘”,夫妻二人齐心协力,2012年初建起了哈巴河县阿勒腾乌亚手工专业合作社,创立了“阿格窝尔达”品牌,带动就业40余人。作品受到了广泛关注,多次受邀参加大型手工艺品展览,带到展览的展示品每次全部被“抢”光,订单暴增,远销疆外。

“如今我们生意越来越好,收入也明显提高,去年的纯利润有6万余元,今后我们更加努力,制作出更多大家喜欢的作品。”加依勒玛乡沃尔塔喀布尔尕塔勒村村民娜胜·哈比都拉说道。

为把古老非遗的交接棒传递到更多人手中,他们连续4年开设了桦树皮技艺职业技能、刺绣培训学习班,吸引2000余人参加,推动“厅堂变车间”“农民变工匠”,带动农户增收。传承保护非遗,乡村振兴致富,是他们创办合作社的宗旨,这对非遗传承路上的“夫妻档”谈及下一步发展胸有成竹,信心满满。夫妻俩一路走来,经历了风风雨雨,始终不变的是对非遗的热爱。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数字化赋能文化传承 让非遗“活”下去,“潮”起来
蜀山非遗 匠心传承
定格非遗瞬间!广府雕塑首次集体亮相,让非遗文化“活”起来
让非遗传承人“富起来”,才能让非遗传承“活起来”
海派黄杨木雕有了新传人,徐汇这个街道在保护传承中让非遗“活”起来“火”起来
文化“两创”非遗“说”:“活”起来,“火”起来
非遗进校园 传统文化“活”起来
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丨唐大焱:传承五谷粮食画 让非遗文化“活”起来
南通通州兴仁:非遗进校园 知行传匠心
菏泽郓城:让黄河文化“活”起来

网址: ​哈巴河县:“夫妻档”匠心传承 让非遗文化“活”起来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181886.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