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乐夜话:术语解释
原标题:触乐夜话:术语解释
触乐夜话,每天胡侃和游戏有关的屁事、鬼事、新鲜事。
图/小罗
自从我在文章中附注联系方式以来,隔三差五就会收到来自读者的好友申请。我写的稿子以国内二游和宅向亚文化居多,但加我的读者往往不是相关圈子的受众,他们来加我,是为了询问文章里一些行业术语,或是一些亚文化逻辑的解释。
一般情况下,类似的解释工作我都是在文章里直接完成的,以便照顾到更广泛的读者群体,但总有疏漏的时候。所以,每次和读者交流时,我总有种“经验值Up”的感受,并在写下一篇稿件时多加注意。
当然,这份工作也不止是我一个人在做,我更多地是学习前人的优良传统。一位读者的反馈就让我印象深刻。他说:“触乐的很多文章,明明在做宅向的内容,但是愿意说普通人能够理解的语言,愿意和普通人去进行交流和对话。”
“比如,不会直接写‘吃谷’,而是写成‘买周边’之类、普通人能理解的语言。又如,不会说‘作者太颠了,反而给作品增加了一种独特的味道’,而是‘作者显然精神状态不太正常’,或者至少写成作者太‘癫’了,加个引号。”
社会分析类文章下常见的“试图看懂,但是真的没看懂”
这其实和我以前的写作经验有些相悖。我认为,在介绍一些相对小众的东西时,更加“黑话”式的写作会比较符合相关事物的“味道”,而想要介绍这些黑话,就不可避免地需要加上引号,解释一番,但如果什么术语都要加引号,又显得有些不近人情。
这种“不近人情”在一些有着相关爱好的读者看来,可能会有一种高高在上的审视感。我会在写稿的过程中尽量减少这种感觉,但不论行文时如何注意,只要谈论的是小众事物或文化,就难免会有审视。当然,最“方便”的办法是不做这个选题,用一位读者的话来说,叫“你写这个,谁也没获得好处,何必呢”。有时稿子发布后,还会有受访者来找我说:“你不是能理解我们的吗?为什么文章的感觉怪怪的?”
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对于小众文化的选题,我都是斟酌、斟酌再斟酌,可能到最后就直接放弃了,倒也不是写不出来,只是面对受访者可能有种莫名的负罪感。
另一方面,“加引号”对我来说也有一些教育意义,比如写作时的自律。如果不加引号,很可能变成“自嗨式写作”,完全不考虑读者能不能看懂。自己是写爽了,但文章的可读性就会变得十分糟糕。
由此又会衍生出一些新的问题:如果我想深入探讨某个领域的话题,不可避免地要和许多人交流,而这些人又会提到大量的专有名词,对于不了解该领域的读者来说,显然是不太友好的。我当然可以一一解释这些名词,但这样一来,文章就会变得冗长,可读性降低,同样不是个好法子。
我曾经尝试过采取上、下分篇的方式来发布文章,但效果似乎和直接发整篇没有什么不同,甚至还会造成内容断档,引起读者的一些误解。一名读者当时反馈说:“你不如直接一次性发完。讨论这种深度(的内容)的时候,不关注这个领域的读者,可能点都不会点进来。”
可我同样认为,就算是关注这个领域的读者,看到1万多字的文章,心里也难免会犯怵,先是慢慢看,然后快速翻到结尾。甚至于,我在对文章进行修改时,也常常改了后一处,忘了前一处——相比这种情况,分篇也算是个不错的策略吧。
改稿地狱
如此看来,写作真是一件让人纠结、痛苦又迷茫的事,要考虑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但是,在收到一些读者热情的反馈后,这些负面情绪往往就会烟消云散,转而变为满满的成就感——于是,我研究同类型选题的动力又多了一分。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触乐夜话:理解无用
触乐夜话:回到过去
触乐夜话:做菜、音游与2023年
触乐夜话:当你老了
触乐夜话:古神的呼唤
触乐夜话:看得见的城市
触乐夜话:学会告别
触乐夜话:赛博热水
触乐夜话:从“色喷乐涂”到“射喷拉遁”
触乐夜话:把握未来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7928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58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8813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75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70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14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0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68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2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