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过五十的70后,最怕和父母告别
原标题:年过五十的70后,最怕和父母告别
别以为自己还小,都是五十岁的人了。
古人云:“五十知天命。”
越发觉得,命运就是如此,财富、家庭都定型了,余生要改变什么,都难了。
就在感慨命运的时候,一抬头,发现父母老得不敢相认了。
曾经,天不怕地不怕,就怕穷,因此选择了背井离乡。
现在,有钱了,却开始担忧起来,不知道家乡的父母,还好吗?
01
时光,太匆匆。
小时候,母亲站在门口,喊一声“回家吃饭罗”。声音拖得很长,山那边都可以听到。
在村口嬉闹的你,在田间放牛的你,一溜烟跑回家。
母亲刮了刮你的鼻子:“就你调皮,手都没有洗干净,就吃东西。”
父亲呢?总是沉默的样子,总有干不完的农活。
常常,父亲从田里回到家吃饭,连小腿上的泥巴,都来不及洗干净。我们知道,父亲吃完饭,还得下地干活。
当我们上学时,母亲送我们到学校门口,然后转身:“去学校,听老师的话,好好读书......”无尽的叮嘱,反复的叮嘱,变得俗不可耐,不爱听。
有时候,父亲也会扛着木箱子,跟在我们身后。把箱子往宿舍一放,父亲就转身回家,话都没有一句——因为,还有一亩地,除草的任务很大。
放学回来,在空地上,画几根线,就是城池,可以玩攻城游戏;芭蕉叶,做成了毽子,女生最爱;还有那把弓箭,是竹片做的。
农忙时,也要去放牛、插秧割稻子、挑谷子。
范成大在《喜晴》里写道:“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上世纪九十年代,村里陆陆续续有人外出打工。还有人通过打工的收入,在村里建了红砖瓦房,特别客气。
父母也说:“去打工吧,在家,太困难了。”
有人初中毕业,放下中考的试卷,就去南方了;有人读了高中,也去南方了。当然,也有去江浙、北京、上海的打工者。
大城市,父母这一生,是没有指望去定居了,但是父母却指望子女能够待得住。
常常听村里人说:“谁的儿子在上海......”说话的时候,声音都提高了几个分贝。
不知从哪一天开始,忽然发现父母老了,自己也累了。乡村,路更好了,路灯也亮了,但是人烟稀少了。
父母,被一个词语取代——留守老人。
02
一别,就永别。
有一个女儿,带着儿女到娘家过年。
父亲已经走了,母亲瘫痪在床,靠儿子儿媳照顾。
过完年,女儿要回城了,那里有她的家,有工作和孩子的学业。
犹豫着,不知道如何对母亲开口,只好选择了“跪别”。
这一跪,是感恩,更是万般无奈。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若是能重来,分别的时候,就不会如此伤感。
看过一句很扎心的话:“如果你发现父母,不来送你了,说明父母已经老到走不动了。”作为70后的你,一定有这样的感受:每年回家,发现父母的身体,每况愈下。
去年,母亲还能准备糕点,做腊肉腊鱼,晒红薯片。今年,母亲只能托付村里人,做点什么土特产;请村里人去小镇上,带点年货——母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去年,父亲还到村口迎接你,抢着帮你提行李。走路的速度,很快。今年,父亲用上了拐棍,走几步,都气喘吁吁了。
不可思议的是,你要回城了,父母都没有出门送你,门口有寒冷的风,把病恹恹的老人,逼回了家。
不知为何,当你开车离开家乡的时候,泪水在眼眶里,转动着。
也许,你从后视镜里,看到母亲静静地站着,很久都没有转身。要是母亲摸一把眼睛,那一定是舍不得的泪水。
总能听到,某个长辈过世了,而长辈的儿女,都来不及道别。连最后一面,都错过了。
并不是所有的分别,还能重逢。
当你转身的那一刻,留给父母一个背影;当父母转身的那一刻,你不敢看背影,那么单薄。
打个电话给父母,他们都要控制住咳嗽的声音,和你说话,怕出门在外的你,担忧什么。
父母说:“好好好,家里都好。”
“好”的背后,是无言的爱——我们知道,在看不见的地方,有人给你最深的牵挂。
03
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不管多难,走多远,只要父母在老家,你都是要回去看看的。
父母走了,你会发现,不知道去哪里过年。兄弟姐妹也在交往,但也是亲戚一样,难以围坐在一起吃饭。
有文章里说:“父母是挡在你和死亡之间的帘子。”
是啊,父母走了,我们就直接看到生死了。余生的归途,只能自己安排,没有人可以指望。
故乡没有了父母,你却仍旧在一次次告别。
清明节,多半是要回去看看的。帮父母的坟头,扯一把草,添一把新土。
隔着黄土堆,告诉父母,这些年,自己干了啥,孙子又长高了,考上了大学,还带了女朋友回家......
诗人余光中说:“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告别了那座矮矮的坟,心里总是空空落落的。
04
五十岁之后,若你的父母还在,请你一定好好珍惜,能相聚时,就别只是打个电话;能打电话时,别总是改天。
五十岁之后,若是父母不在了,请你和兄弟姐妹好一点。大家和睦,家庭富有,这是父母最愿意看到的一幕吧。
不管怎样,请记得好好告别,就像《后会无期》里说的:“每一次告别,要用力一点。多说一句,可能是最后一句。多看一眼,可能是最后一眼......”
原来,时光会变老,唯有惆怅如新。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年过五十才懂得,有出息的70后,有三个过人之处
五十多岁的70后,才明白人生没有意义
年过五十的70后,不管你多厉害,都要读懂《红楼梦》里的三副对联
古人说:“人过五十,穷不管2事,富不管2人”,70后值得一看
70后的人,过了中年才知道,人生最大的贵人是父母
五十多岁的70后,不管有没有存款,都要帮儿女“四种忙”
人过五十才明白,长大后没福气的孩子,遇到了这三种“穷父母”
年过五十的夫妻,如果还在折腾这几件事,是命苦的开始
五十多岁的70后,如果你只有一个孩子,要逼自己尽早完成这8件事
人过五十,最好的活法:心平气和,宽以待人,不计较得失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8882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577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40319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251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270
- 6霍启山与霍启仁对嫂子郭晶晶的 29416
- 7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420
- 8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446
- 9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661
- 10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