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克服自身习气,变化自身气质

原标题:王阳明:克服自身习气,变化自身气质

01

恶念者,习气也

王阳明说:“恶念者,习气也;善念者,本性也。”人的本性是好的,而后天形成的习气会让人产生不好的意念。有时候,我们明明知道很多选择、很多习惯是坏的,偏偏要去做,这就是习气。

就好像一个人,他的脚被镣铐锁了很长时间,突然把镣铐解开,看他行走,还是带有被镣铐铐着时候走路的样子,要经过相当一段时间,他才会恢复到正常人行走的样子,这就是习气。

清初大儒王夫之用精妙的诗句描写“习气”危害:习气熏人,不醪而醉。其始无端,其终无谓。袖中挥拳,针尖竞利。狂在须臾,九牛莫制。

大意是:庸俗的习气会熏染人,就像闻到浓烈的酒香,不喝就醉了;不知不觉就会被沾染,不知何时才能终结。沾染习气,就会为针尖大小的利益而挥拳斗殴,甚至会在片刻之间无名火起、乱发脾气,九头牛也拉不住他。

02

变化气质,难在克服习气

整个王阳明心学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或者说心学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变化人的气质,用当前话来讲,就是要培养正确的心态,养成良好的习惯。

大多数人的恶习病根,往往因循成习气,去除很难。所以克服习气是变化气质,也就是心学修炼中的难点所在。

王阳明说:“变化气质,居常无所见,惟当利害、经变故、遭屈辱,平时愤怒者到此能不愤怒,忧惶失措者到此能不忧惶失措,始是能有得力处。”

习气有时候是很难改的,所谓“积习难改”。一个人既使有了改变习气的主观意识,若想由此变化气质、改变自己,仍然需要一番修炼工夫,正如王阳明所说,只有在“当利害”“经变故”“遭屈辱”这些考验人的时刻,一个人是否已经克服习气、变化气质,才能看出来。

如何克服自身习气,王阳明说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

克服习气,首在立志。王阳明说:“志立而习气渐消。学本于立志,志立而学问之功已过半矣。”凡事只要有一种持之以恒的志向,时刻为这个目标而努力,就有成功的可能。立志之后,就要省察克治,“省察克治”就是反省自己、克制私欲邪念。

如何省察克治?王阳明用了两个比喻:一个就是消灭盗贼。要像消灭盗贼一样,定点清除。没有事情的时候,将好色、好货、好名等私欲,逐一追究,搜查寻找出来,一定要拔出病根,永远不再重新出现,才开始觉得快意。另一个是猫捉老鼠。要像猫捉老鼠那样,一面眼睛看着,一面耳朵听着,才有一个念头产生,就马上将它消灭,斩钉截铁,绝不姑息,绝不窝藏,彻底扫除廓清。

王阳明同时提醒不要“因药发病”,如薛侃多悔,王阳明便告诫他说:“悔悟是去病之药,然以改之为贵。若留滞于中,则又因药发病。”王阳明指出一个人有改错之心是好的,但吸取教训后,就不要想那么多了,不然一味纠缠于已发生的错误当中,就会钻进牛角尖,因不断悔恨而时刻折磨自己。

习气跟自己时间久了就习以为自然了,不易被察觉。做事本身就是考验。没去做,觉得没什么难的,当去坚持完成时,会发现内心的毛病、习气都会浮现出来。王阳明说:“人须在事上磨练,做功夫,乃有益。”克服习气,一定要积极投入到现实环境的磨练中去,只有多吃苦,多经事,才能将那些诸如渴望走捷径、浮躁、傲慢等习气磨掉,从而变化气质,完善自我。

◎本文转载自“明代大儒王阳明”,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年轻干部用“三戒”提高自身能力
王阳明:无事心定,有事心静,事事由心
林青霞19岁到67岁变化,年轻时美若惊鸿,如今气质依旧不减当年!
黄彦:编全集,是向以往版本和自身境界发起挑战
盛一伦为什么不火了 盛一伦为舍不火了
严谨又不失勇气 创新却从不彰显自己
何超欣出任首席青年官,打扮得体气质优雅,和精英同台稳居C位
澎湃视觉每日海报|尊重生命 守护未来
告诉孩子:心态决定了一生的幸福
倪妮是个气质问题

网址: 王阳明:克服自身习气,变化自身气质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18547.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