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读书日丨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雪山大地》走进青岛理工大学
原标题:世界读书日丨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雪山大地》走进青岛理工大学
□半岛全媒体记者 孟秀丽 通讯员 宋玉文
第29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4月19日下午二时,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雪山大地》进校园活动在青岛理工大学举行,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教授、评论家张薇老师应邀做了《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雪山大地>的价值启示》的讲座。本次活动由该校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主办、论剑读书会和礼贤诗社联合承办,文学博士阮兰芳老师主持,百余名师生参加讲座。
张薇教授从青藏高原独特地理地貌和高寒严酷的自然环境入手,声情并茂地讲解藏区澄澈的雪山、大地、星空、河流,如杨志军老师在《雪山大地》获奖感言中所说:“我出生在一个雪山和草原连绵不绝的地方,那里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山的挺拔、水的清澈、地的辽阔……”张老师介绍了雪豹、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裸鲤(湟鱼)等野生动物和醉马草、芨芨草、紫花针茅、蕨麻、沙棘等植物面对恶劣自然环境所展现出的顽强生命力。她说“杨志军老师的作品始终坚持生命中心主义,对每一种生命饱含敬畏,而不是人定胜天的人类中心主义,而生命中心主义的核心就是爱。”
张薇指出杨志军的《雪山大地》是扎根雪山大地的现实主义杰作,又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的故事,全书闪耀着理想主义的光辉,流露出对生命和爱的赞美。小说包含藏区环境、动植物的真实描写和现实中真实人生的记录,如草原自然生态的变化、藏民生活变迁、汉藏人民水乳交融的历史呈现等。
《雪山大地》以杨志军父辈一代建设青藏高原的生命历程为原型,展现了1949年以后地处黄河源头的青海藏地发生的波澜壮阔的历史变迁,描写汉族干部“父亲”来到沁多草原的野马滩蹲点,遇见原沁多部落带头人现任沁多公社主任角巴,开启两个家族、两个民族的传奇故事,他们与青藏高原、雪山大地共同经历了沧桑巨变。
宋玉文听完讲座做了总结:陕北之于路遥,高密东北乡之于莫言,对杨志军老师来说,雪山大地就是他的精神栖息地;《雪山大地》呈现的是生命面对自然展现向上而生的力量以及人类需要的敬畏之心,人与人之间亦应该有‘爱’,人类和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是命运共同体。”
阮兰芳老师说:“从高海拔的高原到零海拔的青岛,杨志军老师四十年如一日坚持创作,视作家为永远的攀登者,他始终是一个踏实的写作者。而张薇老师同样深居简出,视阅读、写作、思考为自己的生活方式,几乎不参加各类应酬活动。她和杨志军老师身上都闪耀着这个时代极为稀缺的理想主义光芒。希望我们的同学在中年之后仍有做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勇气和意愿。”
本次活动是青岛理工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世界读书日的重要活动之一,旨在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引导同学们“走进名家,阅读经典”,享受读书带来的进步和乐趣,在阅读中提升文学素养和人文修养。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作家访谈 | 杨志军《雪山大地》:向奋斗的父辈们致敬
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杨志军《雪山大地》等五部作品折桂
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公布 5部作品获奖
杨志军凭《雪山大地》获茅奖:深情回望几代草原建设者的艰苦探索
茅盾文学奖,揭晓→
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揭晓
书写中国描绘时代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座谈会举办
读书之美丨世界读书日:一半烟火,一半远方
4·23世界读书日特刊丨魏微:“读书首先是自我愉悦”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8620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324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9704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95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212
- 6霍启山与霍启仁对嫂子郭晶晶的 27878
- 7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79
- 8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338
- 9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603
- 10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