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小分子药物助力炎症性肠炎患者治疗达标
中国炎症性肠病(IBD)患者人数不断增加,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其诊疗过程如同一场马拉松,一旦确诊患者将面临终身治疗。
中华医学会消化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委员和胃肠动力协作组副组长王化虹19日对记者指出:“目前,中国炎症性肠病患者以青壮年居多,发病高峰年龄为15岁—35岁。在炎症性肠病活动期,患者会出现腹痛腹泻、便血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肠梗阻、肠穿孔。随着临床创新药物的不断出现,经过规范治疗后,大部分患者都能缓解临床症状,回归正常生活。”
“炎症性肠病的治疗不断丰富,从生物制剂时代进入了小分子药物的时代。”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孙菁教授表示,“以乌帕替尼为代表的小分子药物便捷性高,非常有利于年轻患者的日常管理,促进患者内镜黏膜愈合。”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随着炎症性肠病治疗目标的不断升级,内镜下黏膜愈合已是炎症性肠病诊疗达标的重要标志。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陈文科教授强调内镜检查对规范化诊疗的重要性。陈文科教授指出:“定期进行结肠镜检查有助于医生根据患者的内镜黏膜愈合程度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在诱导期,建议每3-6个月需要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在维持期,6-12个月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
据了解,炎症性肠病是一种非特异性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分为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具有不可治愈、终身复发性、可致残性等特点。一旦确诊患者需要接受终身治疗,影响其学习、工作和社交生活。
(责编:孙娜)作者:陈静
本文分享自人民网科普频道,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科普中国客户端。
相关知识
专家:小分子药物助力炎症性肠炎患者治疗达标
活性氧响应性材料 向肠炎部位精准投药
微肿瘤模型:让癌症治疗不再“开盲盒”
AI可据蛋白结构快速设计药物分子
“我突然成高血压了”,高血压新标准发布,专家:可能诊断出更多中青年患者!
新技术助力实现结核病早发现早治疗
打胰岛素会“成瘾”吗?该用时别拒绝
带状疱疹需积极治疗
嘴唇为什么变蓝了?专家详解肺动脉高压
正确认识哮喘 科学预防对症治疗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7928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58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8813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75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70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14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0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68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2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