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初唐(张若虚)读后有感

原标题:《春江花月夜》初唐(张若虚)读后有感

诗人笔下的景物,看似无形却栩栩如生、让人身临其境,诗人笔下的乐章,仿佛无声却余音袅袅、常在耳畔萦绕。诗人笔下,笑无声、悲无泪、却至情至真。花无香、鸟不语,却至善至美。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隋朝末年三十六家反王、七十二路烟尘,每个人都觉得自己青春无敌,最后成功建立新朝的却是隋朝旧臣李渊李世民父子。初唐定型的格律诗是唐诗主流正业,名家名作浩如烟海灿若繁星,写得最好的却是乐府旧题《春江花月夜》。

江河的不舍昼夜、月亮的阴晴圆缺、人生的悲欢离合以及春去春回、花开花谢,这些古典诗词最常见也最宏大的主题,在《春江花月夜》中完美融合。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代表中国古典诗歌。

纵观整体,全诗共有九韵,四句一换韵。起首平声庚韵,中间为仄声霰韵、平声真韵、仄声纸韵、平声尤韵、灰韵、文韵、麻韵,最后以仄声遇韵收尾,苍劲有力。

在众多词牌中,用韵较为单一。平韵柔和,仄韵豪放。也有特别,比如上下阕平仄运转化的减字木兰花、虞美人词牌温婉大气。但都没有《春江花月夜》这样大手笔,连用庚、霰、真、纸、尤、灰、文、麻、遇九个韵。阳辙韵与阴辙韵的交替运用,声音由高昂清亮的庚、霰、真韵,转到有些微弱的纸韵,再到清亮的尤、灰、文,麻韵,最后遇韵戛然而止,宛如琴师手起弦落,却余音袅袅。

从语言风格看,张若虚的诗词,语言清丽、自然洒脱,洗去铅华宛如出水芙蓉。以江月为主题,以春江为背景,描绘了一幅清新幽美的春江月夜图,抒发了思妇离愁、游子别情。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蕴含哲理,让人沉思。

这首被冷落千年的明珠,终于散发出璀璨的光芒,闪耀诗坛,被称为诗中之诗,也希望咱们能继续传承下去,流传多年。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立秋日观牵牛花有感
七律•看元勋诗词有感
黄天骥《唐诗三百年》新书分享会:解读唐诗中的家国情怀
初唐诗人被誉为“神仙童子”,一首小诗写尽秋夜之美,令人沉醉
观《高山清渠》有感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文/吴晓明
六首古诗词中的黄河,首首大气磅礴!读后瞬间消除心中阴霾
王博宇:一门课·一本书·一段情——《红楼前梦》读后
溢于诗意之外的孤独——观王明明画展有感
今晚聆听竖琴与经典“对话”

网址: 《春江花月夜》初唐(张若虚)读后有感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19497.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