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感”很重?自信自立,是每个年轻人必修的人生功课

极目新闻特约评论员马欣卓

近日,“偷感很重”一词登上热搜,一些网友表示被戳中了,“这不就是我本人吗?”

“偷感”不同于“偷”原本的贬义色彩,也并不是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才偷偷摸摸,而是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某些场合或情境下感到拘谨、畏缩,也可以用来描述一个人默默做事不愿意让别人知道的行为。这些人倾向于默默做事,等到有了显著成果才可能公开,或者等待别人发现,这种行为可能会让他们感到满足和成就感。

“偷感”的背后往往折射出来的是年轻人对于自我表现与外界评价的高敏感度,以及由于社会、家庭、学校施加的压力与自己的成就不相匹配,从而导致的不自信。

“偷感”体现在年轻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偷偷努力学习,有的时候并不是想要偷偷内卷,而只希望不要让自己的努力成为笑话;偷偷记录生活,写日记、发仅自己可见的朋友圈,只是想独自记录,不想被他人评论。到最后逐渐演变成了购物害怕被导购包围;在公众场合说话的莫名羞耻感,偷偷自己生活,也在偷偷观察别人。

在“偷感”成为热词的背后,可以看到在信息化时代,00后们早就已被社会贴上了各种标签,而年轻人也在努力捍卫自己的生存空间,希望被社会理解和接纳。

其实“偷感”本是一种独特的生活态度,可以默默积蓄力量让自己内心变得强大。可是,当年轻人太过于在意“偷感”本身的时候,便会给自己带来内耗,也就迷失了自我,失去了自信,活在了他人的目光之下。

那么“偷感”很重的人应该如何突破自我,找回自信?很多时候,我们对自己的评判并不是来自外界的评判和社会标准的制定,而是自己内心深处的自我质疑。认为自己不行,认为别人是这样想的等等。所以自我暗示,不断提高自信心,走进人群,勇于迈出封闭圈,向心求,向内求,只求无愧于自己则是“偷感”人找到自我信心的精神契机。

史铁生在《病隙碎笔》中写道:“且视他人之疑目如盏盏鬼火,大胆地去走你的夜路。”寻找自己的“夜路”,正向共振,自信自立,是每个年轻人必修的人生功课。

(马欣卓: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22级本科生,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南湖评论”团队成员;指导教师:朱磊,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来源:极目新闻)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人民日报评“偷感很重”:不妨与“偷感”和解,寻找自己的“地坛”
学会放下,是一生的功课
残障人士的多元人生,离不开每个健全人的帮助,用自强不息的声音赢得自信
《烟火人家》原著作者,活出一种“偷感”
修炼自己,是一个人一生的功课
永远不要相信苦难是值得的 | 年轻人的觉醒从拒绝“吃苦”开始——
学会自立,比爱一个不爱你的异性更重要
总觉得姚志明身上有一种淡淡的偷感 随时随地想上位!
【优分作文】《自立者自强 自宠者自伤》及点评
心机很重的人,都很安静

网址: “偷感”很重?自信自立,是每个年轻人必修的人生功课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195110.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