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艺起评:影视非遗双向奔赴,文化传承润物无声
思 睿
说起“非遗”,你会想到教科书和新闻报道里的文字描述,博物馆里的精美展陈,还是传承人的现场展演?其实,非遗早已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看个电影、追个剧,也能和非遗撞个满怀。
最直接也是最有冲击力的,是把非遗元素融入影视作品服化道。《蜀锦人家》中的蜀锦,《梦华录》中的茶百戏,《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的马球、建盏……无论是物件还是工艺,非遗元素巧妙融入影视作品,都能带来视听盛宴,不仅丰富了剧情和人物,也让观众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进一步,则是在剧情里讨论非遗的发展与传承。比如,《去有风的地方》探讨了木雕、扎染等非遗工艺的传承困境,让小众非遗走向大众,提升认知度、带动商业化发展的同时,引发全社会的思考。剧中角色对非遗的关注,更是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点赞。再如,《鬓边不是海棠红》以京剧艺术发展史为主线,从化妆、行头的戏曲造型,到抛水袖、扇子功等戏曲技巧,让观众尤其是年轻人也能真正爱上京剧艺术。人们不仅是在一个个堪称“流量密码”的非遗间走马观花,更是有机会深入了解,为增强文化自信与认同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在更广泛的层面上,影视与传统文化的双向奔赴是“看不见”的,但又影响深远的。《清明上河图密码》的美术指导孙健实景还原虹桥、货郎的铜炉,再现北宋时期长安城的布局与规划,这幅古画,不仅仅是一幅艺术品,更是一个时代的见证。把文字内容实体化,让观众们在大屏幕上看到历史缓缓走来。这些作为影视剧“背景板”的环境因素,可能不会对剧情产生直接影响,也或许不会第一时间被观众发现,但它们共同展现了中式审美的独特意境,在潜移默化中完成了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传承。而且,在传承的基础上,伴随着设计师们的深入挖掘,运用科技元素、融入现代审美,实际上完成了一次又一次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光彩。而这,也正是活态保护传承非遗的题中应有之义。
非遗元素为影视作品带来了更深厚的文化内涵,提升了其艺术价值和观赏性;而影视作品则助力非遗技艺走出深闺,走向更广阔的舞台,为非遗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二者可谓双向奔赴、互利共赢。正如孙健说的那样“传统文化元素,赋予影视剧强大的民族文化底蕴,而影视剧对传统文化的展现有着天然优势,这种受众广泛的、拥有极强传播力的艺术形式,可以帮助传统文化深入人心,产生深远影响。传统文化和影视剧集,是双向赋能的,1+1大于2的结合。”融合是手段而非目的,真正平衡好非遗元素与剧情设计,才能“叫好又叫座”,润物细无声。
今天(今年的6月8日)是我国第十九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现场巡游、体验制作、学习讨论……全国各地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掀起了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期待有更多更新更活的方式,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火起来”,真正深入人心、推陈出新。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人民艺起评:《新生万物》用现代镜头立体呈现“非遗”文化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传递“润物无声”的力量
非遗与青年的“双向奔赴”
尉犁县:非遗文化进校园 文化传承润心田
木垒县:非遗闹元宵 文化润万家
为非遗传承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南风艺起 非遗相约” 郑州非遗在海南精彩亮相
人民艺起评:妙手补书书可春,活化古籍润人心
要闻 | 上海绒绣来到莎车,开启一场非遗文化传承交流之旅
临洮廉洁文化“润物无声”清风正气吹进千家万户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8907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661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40349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292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297
- 6霍启山与霍启仁对嫂子郭晶晶的 29445
- 7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438
- 8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504
- 9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688
- 10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