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角的分享》|每日一书
《视角的分享》,[法] 艾曼努埃尔·埃洛阿 著,曲晓蕊 译,东方出版中心 2024年1月版
推荐理由:
日常生活中当人们想要表达观点时,经常会说“我的视角是……”“从我的视角来看……”“视角”(Perspective)这个脱胎于绘画艺术中的词汇在历史上本身就有着多重的指向:一个观察事物的角度,绘画的透视法,对事物存在的探究(几何学、光学)、对未来远景的预期……等等。不过,正如当今人们最常使用的用法一样,它更多还是被和一种个人主义联系起来。这种个人主义也意味着一种多元主义,即任何事物在不同人眼中都会呈现出不同的面向,问题“完全取决于从哪个角度来看”。
在哲学家埃洛阿看来,这种现代社会所鼓励的多元主义背后,可能隐藏着更纯粹的思想恐怖主义:但我们不断强调尊重、包容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隐含的意思便是每个人都可以基于自己的视点给出对问题的看法,且这些看法的理由封闭在个体之内,没有必要被质疑和交流。如今,这种“视角主义”正在导致越来越严重的社会撕裂。
埃洛阿在这本书中做出的尝试,正是从艺术史和思想史的交汇点出发,重新厘清“视角”一词的观念脉络。通过梳理尼采、潘诺夫斯基等人的哲学、美学理论,以及不同时期的艺术作品,埃洛阿指出,在古代,“perspectiva communis”曾经意味着一种“共同的视野”,而视角一词不仅意味着独特性,更蕴含着“主体间性”——因为视角本身就隐含着所见之物的不完整,以及所见之物所依托的不可见之物。“透视”一词的原意,也正是“通过……看”。埃洛阿这一极富洞察力的研究启发人们重新激活“视角”这个词所具有的创造联结的功能,也在艺术史与观念史,历史与现实社会问题之间架起了桥梁。
撰文/刘亚光
编辑/何安安 张瑶
校对/薛京宁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视角的分享》|每日一书
《正义的语境》|每日一书
《门》| 每日一书
《生活世界中的功利主义》|每日一书
《冷水坑》| 每日一书
《无情之地》|每日一书
《洞穴中的心智》|每日一书
《根深叶茂:关于树的一切!》|每日一书
《一个下雨天》|每日一书
《爱的终结:消极关系的社会学》| 每日一书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8091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87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9003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82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77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35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3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76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5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