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安康”也要“快乐”,才是端午节应有的样子

□陈广江

今年端午,你在给亲朋好友发祝福的时候,写的是“端午安康”还是“端午快乐”?很长一段时间来,“端午节祝安康而不祝快乐”似乎已经约定俗成,有的还称这是“国学”。

6月10日,“上海网络辟谣”公众号发文称,所谓“端午节只能祝安康不能祝快乐”的说法大约在10年前就已出现,出处是自媒体上的一篇文章,称“非遗专家杨广宇教授”介绍,“端午节是个悲伤的日子,屈原、伍子胥、曹娥都投了江,因此这一天只能说安康,不能说快乐”,但这一说法完全站不住脚。

该说法站不住脚的原因很简单:一来,端午节的起源与兴起,早于屈原投江;二来,“非遗专家杨广宇教授”,查无此人。此外,在史书中,有关“端午快乐”的记载比比皆是。换言之,虽然端午节带有消灾避疫、纪念先贤等沉重的一面,但这个延续数千年的节日从未排斥“快乐”的内涵。有专家指出,纪念屈原也不该将之理解为悲伤,因为屈原本身就是一个浪漫主义诗人。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节假日成为了人们暂时脱离日常忙碌,寻找心灵慰藉与情感释放的重要时刻。端午节也不例外,它不仅仅是一个回顾历史、缅怀先贤的时刻,更是一个促进家庭和谐、增进人际交往的契机。端午之际互道“快乐”,不仅是对节日气氛的烘托,更是对幸福生活状态的直接表达。快乐,作为一种普遍的人类情感追求,它跨越了时间的长河,与每一个时代的节日庆祝活动紧密相连,成为了节日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安康”同样体现了国人深厚的亲情伦理与人文关怀。在现代社会,健康问题日益受到重视,一句“端午安康”,既是对传统美德的传承,也是对现代生活压力下个体身心健康的关照。但这并不意味着“安康”与“快乐”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了端午节温馨、和谐、积极向上的节日氛围。

可见,无论是选择“端午安康”还是“端午快乐”,都是基于个人情感与文化理解的选择,二者并无高下之分,也无须刻意对立。在尊重历史传统的同时,也应鼓励节日文化的创新与发展,让传统节日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节奏与需求,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沟通人心的桥梁。

作为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是历史的积淀,是文化的展现,更是情感的流淌。这一天,无论是赛龙舟的激情,还是粽子的甜蜜,都是对生活热爱的表达,对幸福安康的向往。抛开那些无谓的争议,拥抱快乐,祈愿安康,才是端午节应有的样子。包容、开放、多元的节日,才更有生命力。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端午节只能道“安康”?专家解读来了
端午节又称“五毒日”,一些忌讳和事情要知道,为家人祈福安康
这才是成年人快乐该有的样子!
端午节,我不敢祝福你
这才是明星该有的样子
这才是超人该有的样子
这才是夫妻间该有的样子
这才是夕阳该有的样子,美到你了吗
吴京这才是中国演员该有的样子
刘邦庆:龙年端午节感怀

网址: 要“安康”也要“快乐”,才是端午节应有的样子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201738.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