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家书千里寄情 留学生用汉语抚平“母忧”
中新网上海6月15日电 题:中文家书千里寄情 留学生用汉语抚平“母忧”
鹿影给记者朗读自己的中文家书。周孙榆 摄
作者 谢梦圆 周孙榆
“写信是一件很浪漫的事。”来自赞比亚的鹿影沉默了几秒,一改原先的腼腆,神情认真地说,“这是我第一次给家人写信,没想到还是用中文写的,这对我而言是全新的体验。”
因为妈妈和妹妹热爱做饭,远在中国上海同济大学求学的鹿影在信中提到了很多中国美食,“我妈妈总是担心我在中国会吃不惯,所以我想让她们了解中国的食物,不再担心。”
即便已经无数次将自己的日常安排通过视频聊天的方式告诉了妈妈,但为了让她安心,鹿影还是将每天的课程和作息时间写入信中。他坦言,让纷繁的想法变成一封信并非易事,很高兴自己做了这样的尝试,“这些汉字有自己的历史,给人不同的感觉。而且我真的没法用自己的语言向父母直言爱意,太害羞了,但在这封信里,我可以写‘妈妈我爱你’。”
“我们对家书的内容不做特殊要求,但新生入学第一课上,老师们会给他们讲中国人重视家庭的情感。”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副院长宗骞告诉中新网记者,这是为了让一届届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们意识到,思念家乡不是让人羞愧的事,“我们先做铺垫,等他们的中文能力达到一定水平时,就会布置用中文写家书的作业。”
据悉,自2009年起,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就鼓励留学生用中文写家书,近几年这项作业渐成规模,甚至于2023年底举行了留学生“一封家书”展,展出了12个班级近150名留学生的亲笔书信。
这些学生初次来华,都没有中文基础,通过3个多月的语言学习和切身体验,他们用并不熟练的中文与家人分享了自己在中国学习、生活的见闻,表达了对同校师生的感情,同时也寄托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憧憬。
除了检测、提高留学生的中文能力,该学院院长孙宜学表示,还希望通过写家书,让他们逐步把中国当作第二故乡,“用另一种语言抒发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实际上让他们跨越了母语和汉语之间的人为限制。”
他补充道,此时跨越的不仅是语言,还有认知,让留学生在努力写家书的过程中提升对中文的认识,甚至逐渐将中文当作第二母语。
回顾几个月前的那封家书,鹿影再次羞涩地捂住了眼睛,“这封信里有很多错误,我现在肯定能写得更好,能更准确地表达我内心的感受。”
浏览一封封中文家书,记者发现,除了对家乡的思念,另一个被频繁提到的是对当前生活的满意。
“这里的人非常友好,我有时候会和他们聊天……”
“我觉得南京路很漂亮,有时候路上一些中国人会和我拍照,他们说我头发很可爱……”
“在中国我认识了很多新朋友,差不多所有同学都是我朋友……”
老师们的关心、新结交的朋友、中国的美食、都市的繁华……在上海生活的种种细节都让他们感到欣喜。
“因为对中国有好感,这些父母才把孩子送来留学。但孩子真来了中国后呢?他们内心还是忐忑的,中国到底怎么样?孩子的生活到底怎么样?”孙宜学说,这一封封家书就是告诉他们,自己的孩子在中国挺好的,“在中国,‘儿行千里母担忧’,其实全世界都一样。希望他们能感觉到中国不是一个迥异于自己国家的地方。”(完)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中文家书千里寄情 留学生用汉语抚平“母忧”
见字如面,寄情千里!长春的冬真暖……
2024年国际中文日活动启动,留学生身穿京剧服装体验戏剧文化
海南师范大学举办国际文化节 30多国留学生展才艺秀美食
120余名在华留学生江西九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魅力
这发音对味儿了! 果然电视剧没骗人,留学生教日本同学说中文!
湖南民乐走进日内瓦 《千里潇湘》即将亮相联合国中文日活动
多国留学生打卡《读者》杂志发源地 分享阅读乐趣
天下同忧乐,襟怀照古今——浅谈范仲淹的忧乐思想
旅游 | 天下同忧乐,襟怀照古今——浅谈范仲淹的忧乐思想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8907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661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40349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292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297
- 6霍启山与霍启仁对嫂子郭晶晶的 29445
- 7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438
- 8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504
- 9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688
- 10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