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语新配《乌鸦与麻雀》:为经典赋予时代新灵魂
■本报记者 卫中
第二十六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多部中国电影史经典之作“焕新”重现,其中沪语新配版《乌鸦与麻雀》以电影语言展现了上海城市血脉中的文化底色。诞生于1949年,影片以其独特的海派风情和深刻的时代内涵,为一代又一代观众所喜爱。
“声音是情绪的刻刀,灵魂的笔触。”近日,作为《乌鸦与麻雀》配音版主创团队,上海戏剧学院教授石川、演员张芝华、脱口秀演员于夫等做客金爵会客厅,就配音制作过程进行交流分享。这部影片将以全新的沪语配音版本登陆大银幕,也让经典穿越时空,在上影节焕发出新的时代生机。
沪语新配版再现历史老时光,擦亮城市的鲜红底色
《乌鸦与麻雀》以解放前夕的上海为背景,通过描绘一群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生活状态,真实生动地反映当时社会的种种矛盾,复刻了解放前夕国统区的混乱、黑暗,以及光明即将到来的社会面貌。今年恰逢上海解放75周年,经典作品的重新表达,不仅是对历史的深情回望,也是对时代精神的现代诠释。沪语配音版《乌鸦与麻雀》以一种全新的视角,让观众重新审视那些被时代洪流裹挟的小人物,体会他们的生活、梦想和挣扎。
影片中75年前的沪语的一些词汇、发声方式已经让不少主创们感受到“陌生”,因而更加让他们感受到传承与发扬沪语的责任感。石川提到,制作沪语配音版的其中一个目的是想向中小学生推广上海的方言。老演员张芝华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也曾在银幕荧屏上多次诠释上海人的角色。她在配音中感受到,几十年来上海方言一直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倾听角色人物的对话,仿佛是在重温父母一辈过去的时光:“我有时候觉得这是我妈妈那个年代说出来的上海话。”正是这样的互动,让她感受到了一种想要振兴上海方言的力量。
掏空自己,与角色人物共呼吸
《乌鸦与麻雀》沪语配音版由主创团队精心打磨,力求做到贴近原著,真实自然。石川提到沪语配音最重要的是要做到尊重原著和演员:“表演的情绪要向演员靠拢,节奏情绪上的呼吸要跟演员的呼吸对上。”配音过程中,导演组悉心引导,配音演员反复练习,以求还原地道的沪语腔调,同时也保留原作的精神内核。
诠释一部上世纪四十年代的作品,演员在配音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沪语作为一种独特的方言,对非上海籍的演员具有一定难度。演员于夫从小说的是北京话,他坦言在配音过程中直观地感受到了两种语言体系的差异。为此,他在剧组其他老师的指导下花费大量时间练习沪语的发音和语调,只为更好地理解和诠释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印象最深的是一场嚎啕大哭的戏,在一遍又一遍的试戏后进入了那种失去一切后心怦怦跳的情绪,与老前辈演的角色的呼吸对上了。”张芝华虽然是上海人,但也面临新的挑战:影片角色性格各异,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和情感状态,如何将老前辈的演绎原汁原味地还原?她提到,为了尊重原著表达,剧组花了五个月的时间排练、磨合,她手上拿到182段配词,其中不乏语言节奏非常快、情感表达非常激烈的。为此她提前录下影片,对照相应的配词反复观看,只为将自己的声线与剧中演员的完美贴合。
据悉,《乌鸦与麻雀》沪语配音版将在本届上影节首映,该片还将在下半年上海的相应影展中放映。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小巴辣子开会了” 沪语童谣响起来
想把剧本杀搬上舞台?这家新成立的沪剧团有新想法
沪语舞台剧《繁花》将首度在港演出
为传统诗词赋予新表达,《天地诗心》21日播出
新文学,新坐标,新经典?
人过四十最好的活法:物质低配,家庭高配,灵魂顶配
创造扎根时代的新经典
艺术赋予城市灵魂与温度主题沙龙在厦门举办
55位在沪海归艺术家为时代画像
《人生之路》研讨会举办:探索经典文学影视化创作之新路径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8907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661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40349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292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297
- 6霍启山与霍启仁对嫂子郭晶晶的 29445
- 7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438
- 8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504
- 9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688
- 10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