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那些人,那棵石榴树

原标题:那些年,那些人,那棵石榴树

□陶玉山

我小时候住在老市区的一个四合大杂院里。记得我们这个大杂院一共有五户人家,都是普通家庭。我们那个院子不大,甚至看上去有些窄小拥挤,院子中间有一棵被人称之为“千房同膜,千子如一”的石榴树。这棵石榴树不是十分高大,但很粗壮茂密,每到春天,红彤彤的花朵布满石榴树的枝头,非常鲜艳诱人,常常吸引着蜜蜂前来采花酿蜜,不大的院子里弥漫着石榴花特有的馨香。让人知道了古诗说的“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是什么情景。到了夏末秋初,千花事退,榴花独芳,石榴树的枝头挂满了红彤彤、沉甸甸的石榴,真的是“榴枝婀娜榴实繁,榴膜轻明榴子鲜”,整个院子里到处散发着石榴花特有的味道,那味道浓郁久远,沁人心脾,格外好闻,常常会看到途经我们院子的行人驻足品赏。

说起来也怪,别人家的石榴树结的石榴只有酸的或者甜的独一种,而我们院子里这棵石榴树结的石榴酸的甜的都有,而且是酸的特别酸,甜的特别甜。就连院子里见多识广的七十多岁的徐奶奶都解释不清。因此,我们院子的这棵石榴树远近闻名,经常有人前来查看,探究一下“结的石榴有酸的,还有甜的”这个说法的真伪虚实。这棵石榴树是谁栽种的,有多少年了,谁也说不清。因此,这棵石榴树就自然而然地成了居住在我们大杂院五户人家的共同财产。大家都非常自觉热情地浇水施肥修剪树枝,精心呵护管理。

那个年代各家各户的日子都很紧巴清贫,小孩子平时几乎都没有零钱买零食。尽管院内这棵老石榴树结的石榴非常多,数也数不过来,但是,在石榴还未成熟的时候,没有一家的一个孩子会不管不顾地随意摘一个石榴。有时刮风下雨,有的石榴被吹落到地上,大家无论是谁看到了都会主动拣拾起来好好保存着,待各家各户都有人在家时拿出来,共同品尝享受。

印象中每年中秋节前的那个星期天各家的大人休息的日子,就是摘石榴的日子。虽然已经过去了四十多年,摘石榴的热闹喜庆情景我至今历历在目,犹如发生在昨天一样,感到是那么温馨、那么亲切,那么让人想念。那天一大早,不用招呼,各家各户就齐呼啦地忙上了。大家分工明确,年轻体壮的小伙子爬到树上,把采摘的石榴放在随身携带的篮子里,用绳子顺下来,由妮子闺女们拿出来;大爷大娘们手持竹竿敲打那些离地面近的石榴,我们这些小孩子的任务就是将大人敲打下来的石榴整整齐齐地摆放在铺在地上的凉席子上。大家一边采摘石榴,一边闲谈,那个热闹劲儿,简直比得上腊月三十过大年,吸引着街坊四邻、过往路人都来观看。这几乎成了我们大杂院每年雷打不动的一景。石榴采摘完后,平均分到各家各户,无论家里人口多少,分的数量都是一样的。人口少的人家往往会主动送给人口多的人家几个,对方都是诚恳地谢绝。大家知道,没有多余的钱买礼物,几个石榴就可以很场面大方地串回门走一趟亲戚。那年南屋王大爷家客人的孩子独自随意地摘了几个石榴品尝,到了中秋节前分石榴时,王大爷执意少分几个,大家无论怎么劝说都不管用,王大爷认真地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家都随便摘石榴,那不乱了套了。”

20世纪80年代初,我们居住的老街道按照市里统一规划拆迁改造,邻居们各奔东西。由于树龄太长,石榴树移植难以成活,有关部门只好找人就地砍伐。砍伐石榴树的那天,我们五户人家不约而同地都锁上屋门外出了,石榴树怎么砍伐的,又是怎么处理的,大家都无从知晓,也没有人有兴趣打听过问。只记得看到过去浓荫蔽日的院落现在变得空荡荡、光秃秃的,大家都悄然无语,低着头躲进自己的屋子里,半晌没有动静。那种沉默寂静是非常压抑沉重,非常揪心的,现在还记忆犹新,难以忘怀,挥之不去……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那些年歌词 那些年歌简介
防弹那些年出其不意的搞笑对话
“大衣哥”朱之文家门被村民踹开,忍无可忍出门后,那些人更嚣张
若没有那些家仇……
张卫国林宏年有点兄弟情但不多……
如果她不是年家的女儿该有多好啊
那些不经意的出圈名场面
董宇辉那些戳到你心里的浪漫语录
那些后悔学医的年轻人
张卫国的夏天大结局:张卫国得知当年事件真相,和林宏年恩断义绝

网址: 那些年,那些人,那棵石榴树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20516.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