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双年展第79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与“yy”相遇重逢

原标题:威尼斯双年展第79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与“yy”相遇重逢

“yy之父”蔡万霖创造的“yy”雕塑在第79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现场

“yy”从远古的文明中走来,我和“yy”一定是久别重逢。

这一次“yy”回到自己的故乡,我将带着“yy”从威尼斯出发,继续领着“yy”走向世界各地...

——设计师玛丽亚

威尼斯双年展的第79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策展人温琴佐·桑福与电影节吉祥物“yy”合影

在威尼斯与“yy”相遇重逢

“每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都能从yy身上看见不同的我,有童年的我、青年的我、壮年的我以及老年的我。在童年的我中我找到了欢乐,在青年的时候我找到了希望和安慰,在壮年的我中我找到了力量,而在老年的我中,我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威尼斯双年展的第79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策展人温琴佐·桑福对于电影节吉祥物“yy”的爱,溢于言表。并且温琴佐·桑福邀请“yy之父”蔡万霖参展本届电影节。

威尼斯双年展的第79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策展人温琴佐·桑福与电影节吉祥物“yy”合影

在2020年,可爱少年“yy”饱和明亮的整体色彩;湛蓝如海洋,深邃、空寂、幽远如天空的眼睛;无嘴巴、耳朵,而不言、不听静修状态的形象......由“yy之父”蔡万霖创造而生。

意大利于蔡万霖而言是“梦”一般的存在,他曾无数次无数次往返米兰、威尼斯、佛罗伦萨、罗马和那些叫不上名字的浪漫小镇。

“但最爱的是威尼斯!威尼斯的浪漫就像一场梦……但所有的梦又在这里实现!”蔡万霖如是说。

“yy”是一切的缘起,也是通向无限可能性的彩虹桥。

意大利电影信息杂志HotCorn组织的派对海报上的“yy”

信、望、爱的守望者

自幼学习绘画的蔡万霖,与艺术总是有着不解之缘。在这个艺术家庭中,他的两个儿子也都从事艺术工作,太太同样是艺术家。

熟知艺术史的他,更是希望自己如毕加索说的那样用孩童般的眼睛去看世界,去绘画。

影响他的还有,对20世纪世界艺术影响巨大的意大利艺术家莫迪里阿尼、莫兰迪。莫迪里阿尼人物造型的提炼、变形,有着独特的魅力。莫兰迪作品中的和谐空间,高雅清新的微妙造型,与中国传统的文人画之间建立起东西方文化的默契。

“yy”的造型和语言都接受了伟大艺术家们的启示和引导,在精神上连接着东方古老的“禅修”。

自“yy”出世后,就被不断的赋予新的意涵......也因蔡万霖缘起“安心”而出世,“利他”而入世。

蔡万霖 yy201910 100x80cm 亚麻布油画 2019

“yy”的形象是因利他而入世。因自我认知的内省、确认而出世是前提。圆融一体的肉身和精神是不可分裂的。从而得以进入自在的状态。

“yy”少年的卡通形象,之所以如此打动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不同生命经验的陌生人,启发美好的情感和想象。皆因“yy”是艺术家蔡万霖的自画像,也是他常年禅修的结果。

蔡万霖曾是企业管理者,是亿元收藏的创造者,是现代诗的写作者,更是“yy”形象的创造者。在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内省中把对现实的质疑“why!why!”转换为缩写的“yy”。

蔡万霖 《和平》250x200cm 布面油画 2020

他祈愿人们面对物化的消费时代,让自心从碎片的信息风暴中解脱出来。远离欲望的啃食,恐怖的战争、病痛,回归本我的宁静与和平,亦如他的新作《和平》。

艺术因技艺和大匠精神而得以卓越,更因每一种艺术的技巧与形式,所要表达的内在的精神、境界而超越时代与空间的局限。

在自然面前人类是如此的渺小,高度社会化的商业组织和专业细分,快速的信息传播貌似一切都畅通无阻,人与人之间再无“巴别塔”。但生命的诞生,老去的病痛,离别的忧愁,恐怖的战火,疫病的肆虐......却从未消失。

正因这些无法隔绝之苦,蔡万霖希望“yy”与每位相遇的朋友,都赋予一段美好时光的回忆,都感到生活的信、望、爱!直到无限......

这会让他倍感欣慰。而后思考如何能为他人提供得更多的爱,这也是他创作的动力。

蔡万霖用趋于平面的方式创造了他的“yy”的世界,返璞归真抛开复杂的形式,直击心灵是他最希望做的。

蔡万霖 《凡所有相 皆是虚妄》 70x90cm 2020

精神回归之旅

在敦煌壁画中我们常常看到“经变图”,由智慧的思想、文字转为有巨大感召加持力的图像。

蔡万霖多年的禅修体悟,看画观物也趋于“直指心性”。蔡万霖在艺术创作的旅程中,完成了身、心、灵、命的回归之旅,以及思想体悟外化为视觉形象的转换。

因此,观念或具象的方式,并没有限制他向内寻求,并跳脱已有范式的羁绊,终于在痛苦的求索中找到表达自我的形象。

蔡万霖创造的《yy》本像。色彩单纯明亮,形象单纯卡通。《凡所有相 皆是虚妄》背景几块临近色相的暖色,形成氤氲光明的一团慈悲心相。中间依然是“yy”本尊与中间色相黄绿形成“物我外相”的变化,但又矗立于“中道”而不堕两边。

威尼斯双年展的第79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外景

与世界对话的“yy”

艺术世界中没有任何新的观念、语言、形式是孤立于时代和历史的。当我们回顾中国当代艺术并不长的历史,玩世现实主义、新生代、青春残酷、卡通一代......是图像史,也是观察艺术的坐标谱系,方便理解眼前之所见,“yy”亦然。

上世纪80、90年代,电视、广告、超市、互联网等等的普及和大众化,意味着中国成为地球村的成员,同步世界文化和图像视觉的全球化。照片的第二自然,改变了人们对世界最直观的理解和观察方式。无论多么缤纷的颜色,都是由三原色的调配那么所构成的。

修拉对自然光“色谱”的分析,对印象派的色彩构成规律的分析,使他成为20世纪一切抽象绘画的先驱者。也深远的影响了今天的打印机,电视成像,显示屏的原理。自然的现实与屏幕中的虚拟现实,共同构成了我们今天观看的现实。

在蔡万霖色彩纯净、明亮、高饱和度的作品中,你同样会感受到屏幕对他观看的影响。

“yy”形象洗练概括、具有广告美学的形式风格,放大了大众文化的观念,有“波普”艺术的影响,却从未出现重复。他的每件作品都有自己的生命起始,都有其中的叙事性结构。

没有嘴巴、耳朵的象征性意义,同样是他作品的观念和引发思考的所在。

同样,那些由平面绘画产生的雕塑,全新的材质带来了一种新世界的质感。

我们无法想象在这些新的材质,产生的视觉冲击放置在80、90年代会怎样?世界的技术革命,无疑在影响我们的生活方式和观看经验。

在蔡万霖的作品中不仅有绘画的观念、象征性的叙事,更有新的技术、材料、媒介带来的感官、视觉的新体验。

“yy”因此会出现在现实中,屏幕中,画布上,影像里,平面的或者立体的空间中。

威尼斯双年展的第79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策展人温琴佐·桑福与意大利酒标设计师玛丽亚的设计作品

遇见与重逢

我让星光照耀着威尼斯,

运河倾斜朝向你,

我的yy!

我让秋天的葡萄叫出你名字,

我的yy!

我让威尼斯贡多拉,变成你模样,

我的yy……

意大利酒标设计师玛丽亚再见到“yy”的瞬间就笃定的认为这是一次久别的重逢,以热情洋溢,自然流淌而出的诗,表达她那彼时刹那的真情流露......

玛丽亚相信“yy”是一个善的使者,“人人见了都想抱抱他”,看见他深邃的眼睛就像见到海洋一样,像宇宙的入口,像天空,像教堂缓缓的钟声那么的深入人心。

“yy”于大家,是遇见,是重逢。(文|裴刚)

来源:当代艺术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第79届威尼斯电影节发布官方海报:希望的象征
第79届威尼斯电影节片单 甜茶作品首次入围主竞赛
威尼斯电影节公布主竞赛评委会成员 朱利安担任评审团主席
威尼斯电影节片单公布 魔王安娜休叔竞争主竞赛
甜茶新片《骨及所有》发剧照 入围威尼斯电影节
《白噪音》担任威尼斯电影节开幕片 鲍姆巴赫执导
当双年展遇上成都人的艺术热情
第12届北京国际电影节联合会场活动论坛在京顺利举办
电影《邓小平小道》入选北京国际电影节·第29届大学生电影节“光影青春”优秀国产影片
第46届香港国际电影节将展映六部华语修复经典

网址: 威尼斯双年展第79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与“yy”相遇重逢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20838.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