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草原绣娘”:每一幅“蒙绣”都有故事
雄壮的乌兰牧骑宫、火红的五角枫叶、辽阔的北疆草原……在内蒙古兴安盟科右中旗蒙古族刺绣产业园的展厅,一幅幅精致的蒙绣作品令记者大开眼界。
61岁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科右中旗刺绣产业推进组组长白晶莹介绍说:蒙古族刺绣针法大气粗犷,色彩鲜明艳丽,更加耐磨实用。
做了多年蒙绣,令她自豪的是:“我设计的每一幅蒙绣都有故事。”她指着展厅中最为鲜艳的那幅《石榴花籽》告诉记者:“我把石榴籽的数量设计成56粒,象征着56个民族乡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内蒙古的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故事,通过蒙绣讲述得淋漓尽致。而从非遗老手艺成为致富新产业,蒙绣也讲述着这里的致富和振兴故事。
2016年,科右中旗把蒙古族刺绣作为特色扶贫产业,引导贫困户通过刺绣增收致富。白晶莹成为“科右中旗蒙古族刺绣扶贫计划”的推动者,一位“草原绣娘”带出一群“草原绣娘”。
据介绍,展厅中一副一平米见方的刺绣作品,一个绣工需要用两三个月的时间完成,可以获得约5000元的报酬,而刺绣技艺和材料都是白晶莹免费教授和提供的。
在白晶莹等人的努力下,近3年来,科右中旗平均每年培训2000人,共带动300余人固定就业,3000多名一级绣工实现灵活就业。2022年,“兴安草原绣娘”获得内蒙古自治区区级劳务品牌的荣誉,成为当地就业的“金字招牌”。
一位绣娘告诉记者:以前在外打工,年收入只有一万块,生活很艰难,实在是“穷怕了”。现在回来在家门口做绣工,在家门口就能年入三到四万元。
如今,越来越多像她一样的人们加入“草原绣娘”的大集体,亲手“绣”出自己的美好生活,“绣”出科右中旗各民族团结一心、共同进步的动人故事。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草原绣娘”:每一幅“蒙绣”都有故事
赫章县:绣娘包揽全市石榴花开非遗技艺大赛一二三等奖
纪录片《中国绣娘》正式启动:讲述中国绣娘故事 展现中国刺绣之美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亮相北京民族文化宫
高新区(新市区)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户外钢琴演奏会
“亚鲁王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学术研讨会在安顺学院举办
绣娘有梦:让侗绣之美再绽放
黔南师院《笙·生不息》:演绎苗族风情 铸牢民族共同体
绣线比针尖还细,绣出1.2万个人物,沈绣传人“复刻”《姑苏繁华图》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青少年美术作品展”亮相南京秦淮非遗馆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8216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200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9158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82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81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49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73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80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7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