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再不红,娱乐圈还有救吗?
画面中,一个65岁的老人,带着85岁的母亲去养老院。
母亲心想:“女儿终于要甩掉我了。”
但她不知道,眼前的女儿患了病,害怕自己无法再照顾母亲,想在彻底坠入黑暗之前,提前安排好母亲的生活。
可一向柔弱的母亲,在自己生病后却变得异常坚韧,她仿佛重新回到了童年时和母亲相处的场景......
这是在中秋节上映的催泪电影《妈妈!》。
今天我们专访了导演杨荔钠,和她一起聊了聊这部电影,聊了聊关于爱、关于生死的重大人生课题。
“你好像是我妈妈”
奚美娟饰演的女儿,一直过着清教徒的生活,和85岁的母亲(吴彦姝饰演)生活在一起。
她照顾着年迈母亲的生活起居,母亲害怕体检、不想洗漱、有时还会装死吓唬女儿。
日子本来可以这样继续过下去,没想到一次检查中,女儿得知自己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
电影中,她喝水会呛到,看人的时候喜欢盯着看,神态行为都有些像小孩子......
为了能够尽量真实地展现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状态,杨荔钠导演在前期做足了调研:
我们有一个很专业的医学顾问。
我们剧本的前期阶段,还有后期完成片我们都要给她看。
因为她是专家,我们也要为观众负责。
在浙大的教授们也是认为这两个老师非常像我们熟悉的样子,他们也认同奚美娟老师的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太像了,演的没有一点让人觉得出戏。
同时导演也提到,阿尔茨海默病人群基本锁定在老年人群,并且现在也正在趋于年轻化。
这个病的发病率并不低,根据《神经科学》杂志预测,到2050年中国老年痴呆症患者将超过2000万。
早期患者会感到恐慌无措:
“我静静地坐在那里,会感到非常孤独,有时候突然不知道我是谁?我在哪里?”
“我的记忆正在消退,我无能为力......”
电影中的女儿在发病初期,也哭着对妈妈说:“我觉得自己离你越来越远了。”
在他们的世界里,时间和空间是错乱的,每天都在刷新重来。
《人间世2》里有一集讲述了阿尔茨海默病:
刚吃过饭的老人,认为自己两天没吃饭了,嚷着让家人来给他送吃的,他要打电话,却把一管牙膏放在耳边。
老奶奶去走廊接了一杯水,回来在病房里迷路了,她忘了自己床在哪。
有人说,这个病是陷入死亡之前的练习,也给家人一个缓冲的时间。
但是对身边清醒的人来说,这种“缓冲”无异于一种折磨,他们时时被提醒——你正在失去眼前这个人。
影片中,85岁的妈妈为了照顾女儿而不得不坚强起来,她带着女儿一起进养老院,努力做好一切事情,但还是要看着女儿一点点失去认知、记忆,看着女儿的病情势不可挡地恶化下去......
女儿逐渐忘记了母亲,只是还会对母亲说:“你好像是我妈妈!”
妈妈一直没缺席
作为女性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导演将原本的《春歌》改名为《妈妈!》:
因为妈妈这个词我认为它有生命力,就它听起来其实是个名词,但是加上感叹号以后,它就是一个情感词。
我们这辈子从出生到长大,你可能记住你人生的很多阶段,你是谁,你怎么过来的,但没有多少人会记得我叫过多少次妈妈。
当你叫妈妈的时候,每一次都是妈妈被你需要的时刻。
她们为你做了什么,你可能也记得不那么清楚,但事实上你们的命运就是这样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影片的“爱恨离别”,无尽的眷恋,无尽的哀伤,感人至深。
两位老师对人物精准细腻的揣摩和刻画,也让人很容易代入其中。
相比于影片中母女关系的温情脉脉,我们在生活中看到更多的似乎反而是“相爱相杀”。
母亲常常会因为爱的过度,而在相处过程中失去分寸感:
“母女关系说到底是一种宿命的关系。因为人性是复杂的,人的个性也是复杂的。
在母女关系中我们不太容易把握好那个尺度,难免会有一些冒犯,但我们要尝试着去改变这种关系。”
而《妈妈!》电影中这对母女,却为我们展现了一种别样的分寸感——
母亲不愿意去养老院,女儿没有强求;女儿没有结婚生子,母亲也没有强求。
这就像导演说的那样:
我觉得做妈妈也好,做女儿也好,你要有足够的警惕性,不要重蹈覆辙。
当你知道什么是好的,当你有选择的时候,你就要很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能怎么样规避掉不给下一代传输那些你曾经的不好。
不要因为我是母亲,因为我爱你,我就要捆绑着你。
爱里面有很大一部分是尊严。
女儿最幸运的事,是她生命中重要的时刻,妈妈一直没有缺席。
生病时,85岁的母亲用瘦瘦小小的身体护住了女儿,替她做出生命的选择,替她珍惜生活的每分每秒。
给她买玩具,买蛋糕,逗她笑,帮她收拾闯祸后的烂摊子,把她当小公主来宠。
她会拉着女儿的手,告诉女儿“跟着妈妈不会错”;
她会带着女儿一起去菜市场、一起去海底世界,她们一起珍惜生命的每分每秒......
电影中有这样一句台词:“不是每个女人都是妈妈,但所有女人都是女儿。”
小时候,只要喊一句妈妈,妈妈就能立即出现。
这一句妈妈,便是一生救赎。
强迫独立,是一种暴力
当现代女性被迫成为“精神独立”的一代人时,这部电影却恰恰有着不一样的解读:
“精神独立,我认为就是看你能不能扛得住人生的风雨?你能不能判断出正确和非正确的事情?你能不能准确把握你的人生?这些才是真正的精神独立。
精神独立不代表你没有人情味,你没有情感。”
强迫他人遵循社会意义上的独立,也是一种暴力。
最近几年,为了强调所谓的“独立”,无数影视作品只是盲目地打造“大女主剧本”,封心锁爱、冷漠决绝,似乎隔绝内心情感就能从当下的困境中解脱出来。
在这样的舆论环境下,电影《妈妈!》想要展现的情感,依然是爱的力量——
母女二人因为对彼此深沉的爱而变得坚韧,因为两代人之间强烈的亲情纽带,85岁瘦瘦小小的母亲,也能重新变得强大。
这恰恰是对当下“恐婚恐育”情绪的一种抚慰和纾解。
对于单身女性来说,“恐婚恐育”但无法自由地选择生活方式,从而被迫去面对婚恋市场是困境;对于已婚全职妈妈来说,职场上的不被认可也是困境:
我本身就是个自由独立的个体,不必因为生不生育,成不成家去判断此生完不完整。我想做母亲,那是我的荣耀;我想成立一个家,那是我的归属。
如果你是特别享受在家里边工作,抚育小孩,为丈夫做好饭,我认为也是好的。这个工作难道说你不独立吗?不是,这个工作是很难做的。一个家庭主妇很难最难做的。
我们怎样理解一个妈妈?妈妈有的时候她就是我们的老师,她会教我们去做正确的事情,一个妈妈养一个小孩,让她成为怎样一个社会的人,难道这个不重要吗?
《叔本华的治疗》有这样一句话:“到生命的最后我才发现,人的一生,始于美好,总的来说,人生是一个江河日下的过程。”
年轻的时候,我们以为未来的自己,会更睿智、更成功、更富有、更自由、更体面.....
但是这一路走来,发现丢失的东西不比得到的少,人生七苦之后,活力尽失,憧憬幻灭,开始追思往昔,才发现是身边的人、经历的爱,共同构筑了这份珍贵的记忆。
人生本没有必然标准,导演也说:“我曾经走过的路,我也没有那么笃定,我觉得人生是一个被重新塑造的过程。”
“无论是否生育,成立家庭,你都是美妙的,你都是独一无二的,你的生命属于你自己。”
这个中秋,带妈妈去看《妈妈!》吧,去感受代际之间的强烈共振。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相关知识
子曰:再不行动,枉为男人
再不统一,我的李红女神就要老了
都过去那么久了,你梦里还见过她吗?
回顾:女网红衣着清凉,住桥洞,网友:她拍完视频就被豪车接走了
吕颂贤老婆 她早早退出娱乐圈与老公双宿双飞!
张天爱红毯擦泪,据悉当天徐开骋也去了那个红毯,是这个原因吗?
把自己拍成烂片女王的她,出道“10年”不温不火,如今沦为网红
曾红极一时,在婚后淡出娱乐圈……
当年,19岁王子文跟王朔夜宿别墅,直言他给了她别的男人给不了的
女网红小胡静放实锤!向佐结婚生女后还约她见面,她拒绝了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7928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58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8813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75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70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14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0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68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2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