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实三虚:《三国演义》中改变历史人物死亡的几种情况

众所周知,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题材的鸿篇巨著。《三国演义》绝大部分的故事情节都是以史书记载为依据的,有“七分实、三分虚”的评价。不过《三国演义》毕竟是一部文学小说,相比较史书的记载还是有不少虚构的。

老话说“生死事大”,不过出于各种因素的考虑,《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在小说中改变了很多历史人物的死亡情况。下面本鬼就简单地概括一下小说《三国演义》中改变历史人物死亡的几种情况,供各位读者一观

第一种:成为主要人物的经验值

这种情况的代表人物为麹义。根据史书记载,麹义精通羌族的战法,统帅精锐,在与公孙瓒的战斗中屡立战功,是袁绍初期麾下的头号大将。后来居功自傲的麹义被外宽内忌的袁绍所杀,整个袁绍集团的军事实力遭到了很大打击。

但小说《三国演义》中的麹义之死是:“麴义马到,先斩执旗将,把绣旗砍倒。公孙瓒见砍倒绣旗,回马下桥而走。麴义引军直冲到后军,正撞着赵云,挺枪跃马,直取麴义。战不数合,一枪刺麴义于马下。”完全成为赵云初次登场的经验值。

第二种:照顾读者的感情

代表人物就是害死关羽、张飞的潘璋、马忠、糜芳、傅士仁等人。根据史书的记载,这些人都是因病而死,其中潘璋更是活到了孙权称帝后。但是以蜀汉为主角的《三国演义》为了照顾读者的感情,让这些人都死在蜀汉复仇者的手中。

第三种:出于作者立场的倾向

代表人物就是王朗王司徒。根据史书记载,王朗是在诸葛武侯第一次北伐前因病而死。但《三国演义》看不惯王朗这种“二臣贼子”,让其死于诸葛武侯的痛骂之下。类似的还有张辽、徐晃,在史书中都是善终的,但在小说里都是战死的。

第四种:为充实人物而延长寿命

代表人物就是太史慈、黄忠、马超等人。根据史书记载,太史慈在赤壁之战前就因病去世,但小说将太史慈的死亡时间改在赤壁之战后的合肥之战。黄忠在刘备称帝前就因病去世,小说则把黄忠改成在征伐东吴的时候战死于疆场之上。

最有意思的是马超。根据史书记载,在刘备称帝后的第二年,也就是章武二年(222年),马超因病去世。可是罗贯中觉得蜀汉人才实在太过凋零了,总得给诸葛亮留个重要帮手。因此在小说《三国演义》中,马超活到了七擒孟获之后。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七实三虚:《三国演义》中改变历史人物死亡的几种情况
创业内幕 | Reborn余舜哲:所见皆虚所爱皆实,在VR世界中“重启人生”
《三国演义》的卷首词——一个后代读者和作者穿越时空的心灵感应
夜读 | 让生活改变的几种心态
为何《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无力匡扶蜀汉?都怪猪队友太多
经典名著三国演义,为何很多人觉得“烂尾”了?
穿越时光的深邃注视~如何辨别此刻是虚是实~周深新专预发行曲蜃楼
《三国演义》张飞扮演者李靖飞去世 终年65岁
“男不三,女不四,五十虚,六十足”是啥道理?老祖宗的智慧经验
李靖飞逝世 享年65岁 曾扮演94版《三国演义》张飞

网址: 七实三虚:《三国演义》中改变历史人物死亡的几种情况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225045.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