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是佛教大戒,为什么《西游记》里,唐僧却多次饮酒?
西游记是一本以古喻今,以神写人的书,书里很多故事本质上都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真实看法,是一本披着神魔外衣的现实主义著作。
小说里,经常出现唐僧饮酒的场景,一般情况下,饮酒都是佛教的大戒,为什么唐僧作为一代高僧,会多次饮酒呢。
书里有好多次都提到唐僧喝的是素酒,唐太宗给启程往西天取经的三藏饯行,着宫人执壶酌酒,亲自执爵,三藏接了御酒告诉皇帝:“酒乃僧家头一戒,贫僧自为人,不会饮酒!”太宗道:“此乃素酒,只饮此一杯,以尽朕奉饯之意。”
西梁女国国王要与唐僧成亲,八戒嚷着要喜酒吃,女王赶紧让光禄寺安排筵宴,又问御弟哥哥,你吃荤吃素?三藏道:“贫僧吃素,但是未曾戒酒。须得几杯素酒,与我二徒弟吃些”。
唐僧嘴里说到的素酒,其本质上跟我们说的酒是一样的,只不过是度数相对较低,不容易喝醉罢了,而且唐僧也不禁止徒弟们喝酒。
他明确说过,喝点素酒无所谓,只要不耽误事情就可以,可见唐僧本人判断饮酒好坏的标准,是看喝酒是否误事,只要不误事喝酒也是可以的。
佛教的戒律中,佛教自身有权法,佛经中不少地方提到,在特定场合饮酒,不但无罪,而且有功德,这体现了佛教戒律的适应性。
因为和尚作为修行者,从现实的角度中讲,他并没有脱离这个世俗社会,必须要跟社会上的人接触,在相处的过程中,如果过分的坚持自己主张,会闹得不愉快。
佛教要想获得世俗的支持,吃饭应酬总是难免,因此在某些地方,戒条本身就是可以变通的,喝一点度数较低的素酒,也就成了在所难免的事。
而且明代的和尚,有很多对于饮酒这一条也都是不怎么遵守的,尤其是在明代世俗之人眼中,和尚已经大量庸俗化,失去了原本清净高尚的形象。
《儒林外史》中,写甘露寺的老僧,答谢左邻右舍帮助处置牛布衣丧事,煮了一顿粥,打了一二十斤酒,买些面筋豆腐干青菜之类,请大家吃饭。
而且明代有大量的各类小说,很多的坏事都是发生在庙里或者是尼姑庵里,在明朝人的笔下,和尚作为修行者,已经完全参与到世俗生活中来。
西游记里的金池长老,对袈裟的贪婪,远远超过了一般人,甚至说为了得到袈裟,不惜放火烧死唐僧,这哪里是出家人,这简直就是强盗的思维和逻辑呀。
而西游记的作者,基本上在塑造唐僧形象的时候,也是以一种世俗的眼光来看待唐僧这个人,胆小怕事,絮絮叨叨,经常说一些推卸责任的话,让人觉得莫名其妙,甚至还有点搞笑。
书里还明确说过,唐僧不单单是为了应酬时会破解,而且平日里也会一些葡萄酒之类度数较低的酒。
孙悟空暗中监护,知师父平日好吃葡萄做的素酒,叫他不妨吃。
这是唐僧被半截观音掳走之后,孙悟空在一旁监视,看到唐僧喝了素酒,然后像师傅平时也喝素酒,今天喝这几杯也应该是没事的。
可见唐僧在西游记中的形象,并不是完美无瑕,高大上的,为了应付西天路上的各种妖魔鬼怪,被迫的喝酒,或者是主动的喝酒,这些都体现了唐僧圆滑识时务的一面,这也是唐僧能够最终取得真经的原因,一个死守各种戒条不松的和尚,是完全完成,如此复杂困难的取经事业的。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饮酒是佛教大戒,为什么《西游记》里,唐僧却多次饮酒?
为什么现在的和尚是“五戒”,而《西游记》的却是“猪八戒”呢?
唐僧守住元阳为何却破了另一佛门大戒?如来也犯过此错?
为什么道家大讲西游记,而佛家却只字不提呢?原因让人大跌眼镜
西游记,为什么孙悟空不能背着唐僧飞,而妖怪却可以?原因很简单
西游记中,猪八戒是第三个拜唐僧为师的,为什么却成为二师兄
西游记里有哪些冷知识?孙猴子出生在春秋战国、唐僧是油腻大叔
2012年俩大佬一起在餐厅用餐举杯饮酒
西游记里很多妖怪抓到了唐僧,为什么不急于吃他呢?
辛弃疾著名的饮酒词,初读想捂嘴笑,再读却忍不住泪流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7973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70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8851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80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73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20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0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71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5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