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思宁 | 《柏拉图的夜宴》赏析
原标题:张思宁 | 《柏拉图的夜宴》赏析
信息时代的阅读
《柏拉图的夜宴》赏析
张思宁
武斌先生送给我书,已经是重复性很强的动作,没有了最初的眼前一亮。他是真正的著作等身,从我认识他时起,他从未停止过奋斗。今年的中秋节时节,朋友小聚的氛围中,他送给我由沈阳出版社出版的《柏拉图的夜宴》,这让我联想到他的另一本书《从歌德的书房向外望去》。这两本书有点儿像兄弟,他们的“血缘关系”是出自同一位编辑沈晓辉之手,书的护封、封面和扉页营造出一种气场绝伦的阅读心理背景,足以让你有阅读的欲望。
柏拉图的出现率很高,也许柏拉图式爱情究竟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已经成为难以置信的爱情的代名词。书名中的柏拉图肯定不会有关于柏拉图式爱情的任何联想,夺人眼球的是“夜宴”二字。我不晓得这是否与张艺谋导演的大片《夜宴》有关,可我的耳边确实回荡着作曲家谭盾指挥、张靓颖演唱的《夜宴》主题曲,随即我又想到了大餐。也就是在那个瞬间,有关《夜宴》意识流戛然而止,书的精美戳到了我的神经,想读这本书的渴望时隐时现,来自视觉的映象营造了阅读心理背景,这是编辑的艺术和功力所在。碎片化的视觉映象制造了阅读心理背景,它属于心理、生理过程,似乎附着了某种神奇的力量,那就是视觉本能。心理学家认为,我们获得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信息来自视觉,而且直接引发情绪,这比理性思维得到的结果快0.06秒,这注定了文字无法同图片抗衡,从而新媒体视频让人成瘾的魔力所在。不停地刷屏似乎在寻找什么,护封、封面和扉页制造的阅读心理背景似乎在说:答案就在书中。在新媒体向纸媒的折回中,隐含了在碎片化阅读中找不到的答案。信息时代的阅读不仅要求文字的魅力,更为重要的是阅读的心理背景,“以貌取人”在阅读选择中发挥着意想不到的作用。毫无疑问,阅读心理背景的呈现,可以在不觉中转化为阅读情境,文字再好,没有阅读的欲望,注定会成为埋在地下的金子。在碎片化阅读时代,可读的东西应有尽有,纸媒的、新媒体的,要啥有啥。新媒体的诱惑力不言而喻,刷手机总是那么情不自禁,碎片化阅读的成瘾性可以让读书退居二线,可是,这本书营造出的气场可以覆盖、诋毁碎片化阅读的成瘾性,消解碎片化阅读的茫然感。
我的阅读从晚上开始,陪伴我阅读的不仅是灯光,还有月光和星光,夜宴是吃,只是吃得不是物质,而是非物质的信息,汲取的营养奉献给心灵。我读过的哲学书籍绝大多数难懂,需要强调的是我是否读得明白,我自己都不知道,倘若在读那些书之前,读一些诸如《柏拉图的夜宴》这样的著作,也许会对原著有全新的理解。武斌先生这本书更像哲学的科普读物,或者说是哲学家的生平和作品的导读,他用简约、自在、流畅而美丽的文字解读了哲学家深邃的思想和贡献,以及他们对于我们心灵有怎样的一种影响。我的阅读是名副其实的穿越时空的夜宴,书中的文字不是单纯地讲述那些哲学家,而是实现了读者与哲学家的隔空对话,既没有时间,也没有空间。只有读到这些文字的时候,才领略到那些文字戳到了心灵的空白,真切地意识认知的提升与心灵的重建,进而发现自身的存在感和存在的力量。有人说,现代人总会有那种与他人无涉的孤独,这本书可以重新定义这种孤独,这种孤独确实与人群无涉,而是需要与哲人相遇、凝视与对话。即便是陌生人之间,遇见的人终归有限,只有与人类的先哲相会才能将生命的无限感与人类的生生不息相契合,殊不知这是与生俱来的生命本能。
《柏拉图的夜宴》是一部谁都能看懂的跟哲学和哲学家有关的书,更是有100个读者就有100个哈姆雷特的著作,在这样的阅读中,武斌先生做到了让读者悄然地来到哲学家的世界,找到同哲学家对话的途径,整个阅读是在自我与哲学家的对话中完成的,这非常重要,因为我们需要这样的对话。在陌生人的世界里,似乎很难找到那些懂自己的朋友,真正理解自己的人是在与哲学家交流时的自己。在武斌先生的文字中,他没有刻意去理解每个读者,却可以被每个读者所理解。值得一提的是,书的目录印刻了哲学家的脚印,在文章与文章的接续中,既有碎片化阅读的痕迹和愉悦,也有读者、作者和编辑联结一体的完美感,是读者将作者的创作、编辑的创作变成了自己的创作。以前的阅读,忽略了编辑的创造力,而今的阅读,编辑的存在感一直都在,阅读的心理背景演变为阅读情境,阅读情境又演变为读者的创造力。武斌先生灵动的文字产生了一种流动感,这种流动感从过去穿越到现在,山的存在、水的存在、建筑的存在将现在与过去链接在一起,能感受到的是哲学家与自己有关的那一部分,甚至能感受到哲学家的陪伴感,他们在遥远处,却来到了我们的身边。武斌先生的文字让抽象的哲学有了亲切感,哲学家的思想变得鲜活而富于魅力,拉近了哲学家与读者的距离,交流就发生哲学家的花园和住所,是读者去做一次完美的隔空旅行,并在哲学家的家里做客。让我感受最深的是那篇“马克思恩格斯:各自年轻的路”,让我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历史贡献有了全新的理解,唤醒了我对人类使命的责任感,对我而言有着一种空前的震撼,让我一时回不到现实。
这本书是读者与哲学家之间的纽带,阅读起来轻松愉悦,甚至是自我超越,在反思中似乎要学习武斌先生的创作要义:让读者轻而易举地读懂深奥的哲学家,并在此基础上自我超越。这似乎是心理学家的使命,于是,我联想到心理学还没广泛流行之前,也就是1989年,武斌先生就著有《现代西方人格理论》,心理学已经浸入他的文字中。技不压身,潜藏的理论、学术功底不知何时以何种方式呈现出来,不管怎么说,武斌先生从研究文化传播的学者变成了文化传播的使者。
本文作者 张思宁 辽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
本书简介
本书是作者在世界各地考察著名哲学家、作家和艺术家历史遗迹所写的历史性、哲理性随笔,共36篇,约30万字,并配有约100余幅历史图片。多年以来,作者在欧洲、美国、日本、韩国等地参访,也在国内一些地方进行历史文化考察;参观了许多世界著名的哲学家、作家和艺术家的故居、博物馆、墓地和其他纪念性遗迹,以及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其中包括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哲学家西塞罗,以及宗教改革家加尔文、法国哲学家伏尔泰、卢梭,英国作家莎士比亚、简·奥斯丁,美国作家梭罗等。作者以精炼、优雅的笔调,描述了这些偏远或被冷落的历史遗迹的面貌,回望了这些历史人物的生平和业绩,介绍了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以及在这些历史遗迹面前的感动和思考。
编辑推荐
《柏拉图的夜宴》不是一本简单的游记,作者以行走为线索,选取那些在人类文明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人物和事件,进行直观和感性的描述,揭示出动人心魄的精神力量。
本书作者
武斌,历史文化学者,研究员。现为北京外国语大学长青学者,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特聘教授。曾任辽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沈阳故宫博物院院长,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副会长、辽宁省文联副主席等。
主要从事中国文化史和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已出版著作数十种,近年出版的主要著作有:《沈阳故宫四百年——一部叙事体的文化史记》《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史纲》《中华文明养成记》《丝绸之路全史》《文明的力量——中华文明的世界影响力》《孔子西游记——中国智慧在西方》《新编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史》《中国接受海外文化史》,以及随笔集《从歌德的书房向外望去》等。
出版信息
作者:武斌
出版社:沈阳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8月
定价:58.00元
版次:1
页数:306页
字数:300千字
印刷时间:2022年8月
开本:16开
纸张:内文80克纯质纸
封面275克高彩映画,护封195克高彩映画
印次:1
装帧:平装
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716-1607-6
新书上架
扫码一键购买
定价:58.00元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张思宁 | 《柏拉图的夜宴》赏析
演员张佳宁是谁的女儿 揭秘张佳宁不一般的家庭背景
叶祖新张佳宁 疑似分手张佳宁新恋情曝光
王天辰和张佳宁在一起过吗 王天辰和张佳宁有没有在一起
坤鹏论:柏拉图的理型论(六十一)
王思聪再现孙一宁直播间,豪刷礼物夺得榜一,遭对方怒骂:滚出去
张紫宁回应打错字“芊芊学子” 称大学白念了
张予曦是王思聪的前女友吗 揭秘张予曦是王思聪的前女友吗
张哲轩马思纯什么时候在一起的 张哲轩马思纯哪个时候在一起的
赵露思 张月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8905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658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40349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285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297
- 6霍启山与霍启仁对嫂子郭晶晶的 29441
- 7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436
- 8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497
- 9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688
- 10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