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实力“圈粉”在深外国友人
中秋佳节,花好月圆,聚乐无边。在中秋小长假,深圳市民乐享鹏城山海连城的自然之美、海纳百川的人文之妙,在深外国友人也加入到欢度佳节的行列中,赏月、聚会、看展、看剧、听音乐会……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中华文化,美美与共。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美术馆、博物馆里的“洋面孔”多了,深圳音乐厅、深圳滨海艺术中心、深圳保利剧院……越来越多的“洋观众”开始进剧场了。随着在深外国人数量稳步上升,外国友人不仅在深圳住下了,丰富精彩的都市文化生活更让他们心甘情愿地“留下了”。
在深圳某科技企业工作的高级工程师德国人汉斯说:“才在深圳呆了半年,这里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让我彻底爱上了这座活力满满的城市。每一天都是新鲜的、不一样的。”
硬件“很漂亮”软件“很出色”
中秋佳节,访亲探友,聚会出游。入乡随俗,在深圳工作、学习、生活的外国友人也开始享受这独具特色的3天小长假。
在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就读的大学生阿丽娜分享说,除了赏月、饮茶、吃月饼,这个假期她特别订购了9月15日在深圳音乐厅举办的“琵琶物语——蒋镆潼演绎《琵琶语》中秋音乐会”门票。“琵琶是中国传统乐器,来中国之前就有所了解。这次有机会在中秋假期,现场感受琵琶专场音乐会,真是太棒了!” 阿丽娜说。
阿丽娜同时赞扬了深圳音乐厅的票务系统。“我是在深圳音乐厅的小程序上预定的门票。操作界面非常友好,中、英双语,所有的演出都有英文介绍,支付方式也很丝滑。” 阿丽娜说。在她看来,深圳的公共文化设施不仅硬件“很新”“很漂亮”,服务又很到位。
除了阿丽娜,9月15日晚,在“琵琶物语——蒋镆潼演绎《琵琶语》中秋音乐会”现场,记者还见到多位“洋观众”。在深圳某中日合资企业工作的小泉先生告诉记者,他是中国文化的“忠实粉丝”。小泉先生用一口流利的中文说:“白居易的名篇《琵琶行》写道——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今晚亲身体会到了。”
英国姑娘艾米莉近期到深圳访学。她表示,音乐没有国界。“在英国,我就有听交响音乐会的习惯。来了深圳,在深圳音乐厅听到中国的民族音乐,特别感动。‘琵琶物语——蒋镆潼演绎《琵琶语》中秋音乐会’中西合璧,既东方又西方。曲目不仅有中国传统名曲,也有爵士经典《带我飞向月球》以及皮亚佐拉《探戈的历史》等。演奏者用手中的弹拨拢捻变幻出多彩的弦上世界。”
打开了解中国与世界的“一扇窗”
对城市而言,博物馆、美术馆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见证和讲述着历史,更在于它是向全世界展示城市文化的“窗口”。
记者发现,不少外国旅客来深圳除了逛地标、吃美食、看风景之外,也把深圳的各大博物馆、美术馆列入他们的旅行目的地。在深圳看文物、展览,成为他们了解中国文化历史的方式。
位于蛇口的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汇聚着不少外国友人。看展览、吹海风、喝咖啡已经融入他们的生活。
来自英国的迈克在深圳一家贸易公司工作,周末特别喜欢到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这里的展览丰富而且多元,涵盖中外展览,为我们提供了很多选择。”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莎莎 尹春芳)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欢欢喜喜过大年 | 许鸿飞:春节是让外国友人了解中华文化的良机
此心安处是吾乡 春节文化“圈粉”外籍友人
外国友人感受中医药魅力
省外非遗亮相 凭借实力“圈粉”
保安与外国友人用英语无障碍交流……
山东青岛:外国友人体验中国皮影戏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外国友人用五种语言诵读经典
“圈粉”年轻一代,戏曲正青春(深观察)
近千天上演500场!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舞出中华文化精气神
花少里向巴黎文化中心的外国友人自我介绍…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8882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581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40322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251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270
- 6霍启山与霍启仁对嫂子郭晶晶的 29416
- 7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420
- 8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449
- 9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664
- 10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