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喜欢谈论的“爱是什么”,什么时候成了一个值得警惕的话题?

原标题:我们喜欢谈论的“爱是什么”,什么时候成了一个值得警惕的话题?

快消时代,各种影视作品、言情小说和漫画中,塑造了大量符号化、脸谱化、平面化,甚至是个人化、挑战现实极限的“爱”。这些作品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近年来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对爱的认知与理解。

层出不穷的社会新闻、娱乐新闻里,充斥着大量的欺骗、不负责任与行为失当。尤其是2022年伊始,娱乐圈高能瓜接连不断。我们在热议当事人价值观、道德观和人品的同时,也开始反思这是否是不懂“爱”造成的结果与影响。

不懂“爱”的另一个问题是越来越多的人无法做好亲密关系间的判断与处理。大量的PUA和隐形攻击案例都以“爱”为名,让当事人迷惑、痛苦,自我洗脑和自我说服,进而自我厌弃,最后造成很坏的后果。

为什么毛晓彤放出电话录音得到了舆论的好评与赞赏?因为她在4年间处理这件事的态度和方式上,都展现出了女性独立、干练、果断的特质。用实际行动给大家示范了一场反PUA和识破隐形攻击的经典处置。

吃瓜看热闹的同时大家更该反思,在感情中、生活里、工作上,当自己遇到觉得不对劲的人和事时,是否敢提出质疑,又能否准确识破PUA和隐形攻击,自我保护?自己又是否真的知道爱是什么?

今天,小编就想跟大家聊聊上述话题,一起博闻强识,升级思想。

PUA和隐型攻击无处不在

还记得去年引发众人讨论的“女星Yamy被领导公开侮辱”以及“北大包丽事件后续发展”这两件事吗?

可以说,这两件事在全国范围内给大众进行了一场PUA的基础扫盲。

一时之间,PUA成为最热概念,被频频引用,也被频频滥用。

首先,我们来复习下PUA的概念,它全称是Pick-up Artist,中文译为“搭讪艺术家/对异性诱骗洗脑”,本是源于国外的一种“搭讪技术”。

后来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变成通过心理暗示、洗脑、威胁等一系列手段对被施加方进行精神控制的手段,用以欺骗感情、肉体甚至是掌控对方思想和人生。

这群人会借着爱的名义,打着为你好的口号却不断地嘲讽、打压、否定、批评你,从而达到控制你的最终目的。

而相比于PUA,还有一种称为“隐形攻击”的影响和控制对方情绪和思想的行为更加隐秘和难以发觉,却在生活中更常见。

国外资深临床心理学家斯科特·韦茨勒在《警惕你身边的隐形攻击者》一书中提到:隐形攻击又称被动攻击,英文是the Passive-Aggressive,简称PA。

简单来说“隐形攻击”是一个人用消极的、恶劣的、隐蔽的方式发泄自己的情绪,以此来攻击令他不满意的人和事情。

它不是一种直接的攻击方式,比如责怪、抱怨、愤怒,甚至肢体的攻击,而更多是一些隐秘的行为,比如冷战、敷衍、不作为、不合作、不负责,甚至是暗中使坏。

而这种来自你爱人的隐形攻击是无形的,但却在持续输出伤害,更可怕的是它可能已经被你容忍和麻木接受。

在去年的跨国出镜中,韦茨勒博士曾明确表示:“隐形攻击是一种抑制行为,我们必须把它理解为一种敌意。表面上看,这似乎无伤大雅,但我们其实不应该相信这些家伙经常使用的借口。”

同时,韦茨勒博士也谈到:“被动攻击是一种人格障碍,而人格障碍是一种行为模式,它会在不同的情况下发生在不同的关系中。被动攻击可以发生在恋爱关系、社会关系和工作场合中,甚至在卧室里也会出现。你可以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看到它,这就是人格障碍的定义。有这种人格障碍的人,会怀着敌意牵着你的鼻子走,他们会把最简单的互动变成权力斗争。”

懂得“爱是什么”,才能识破一切花言巧语

大多数的PUA和隐形攻击,往往都被冠以“爱”之名,裹挟、道德绑架对方。

但在现实生活中,各种影视作品、言情小说和漫画中,塑造了大量符号化、脸谱化、平面化,甚至是个人化的爱,让大众对爱的理解有了很大的偏差,且脱离现实。我们亟需重新摆正自己对于爱的理解和观念。

国外社会心理学、情绪科学以及积极心理学领域专家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森在《爱是什么》一书中将“爱”这个看似明白却又很难说清的概念进行了解读:

“爱不是性欲,不是血缘至亲,也不是某种特殊的纽带、承诺或誓言。你需要从自己最珍视的有关爱的信念中将自己剥离出去,比如“爱是独自占有、历久弥新、无条件的”等。这些深植于人们脑海中的信念更多时候只是美好的愿望,而不属于现实的生活。这些信念只会让你陷入“尚未遇到人生真爱”的白日梦境。

爱不属于关系范畴,甚至也不是某种自然存在的事物,可以任由你“坠入”,或者在若干年以后又“走出”。虽然将爱视为某种“特殊纽带”的观念是一种谬论,但它仍被大众普遍接受。爱也有时效性,它持续的时间比我们想象的要短得多。你会看到,爱无法持久不变,甚至飘忽易逝。

这样的特殊纽带以及人们通常围绕其而做出的承诺或立下的誓言,也应被视为爱的产物—很多微乎其微的爱的瞬间衍生出来的结果;你在其中获得的是爱的激励而不是爱本身。

不过,从好的方面来看,爱是永远可以更新循环的。”

当以下3个紧密相连的条件同时发生,就会产生爱:

其一,你和他人之间具有某种或多种共同的积极情绪;

其二,你与这个人的生物化学反应以及行为动作产生了同步效应;

其三,你们两人之间具有映射性动机,彼此在意对方,相互关注。

我们将这3个条件同时发生的情况称为“积极共鸣”。

每当人与人之间发生情感关系的时刻到来,人们之间就会产生令人振奋的积极共鸣。

这种情感联结是短暂的,断开在所难免,这是情绪的正常表现。在短暂的情感联结断开之前,积极能量能够循环往复、自我维持,甚至逐渐增强。

爱,在两个人或者更多人之间、在人与人的交往之中传播、往复。

因此,真的爱,不管是恋爱婚姻还是亲情友情,带给人的感受一定是积极愉悦的。

在一段亲密关系中,要常常关注自己的情绪,如果你时常感到焦虑、自我怀疑和沮丧,那就要小心了。

反PUA和识破隐形攻击,我们该怎么做?

回头看毛晓彤的例子,正因为她不迷失在爱和花言巧语中,大胆表达自己的立场与态度。当超出底线时,及时止损,抽身干净利落,才赢得了大家的一片叫好,表示“太飒了”。

这对我们如何处理PUA和隐形攻击,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同样,在《警惕你身边的隐形攻击者》一书中,也提供了类似的应对方法。

1.设定底线

划清边界可能听上去有点困难,但实际上操作起来并不复杂。

首先,要弄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两人在一起时,可以一起设定一些规则(比如不能对你不尊重地辱说,吵架时不能一走了之等),明确且坦诚地告诉对方想让TA遵守哪些承诺,当然,也要坚持履行自己的责任。

接着,必须坚持自己设下的底线。

这种坚持很重要,因为它可以保护你在亲密关系中不受伤害。让对方感觉更有自主权完全OK,但绝不能以践踏和破坏你的方式。

在过程中,千万不要轻易妥协,妥协一次,就会有后面的无数次。对方会一次次加码,挑战你的决心。

2.结束关系

如果你尝试了所有方法都无法改变对方的话,这时就必须放弃,减少损失。

要时刻记住,维持一段带来伤害的关系不仅没有意义,还会让你自我摧残。

一旦你与对方纠缠不清,就会搞不清到底是谁的问题,慢慢的想挣脱束缚就更加困难了。

问题的关键在于,评估你们的关系给你带来了什么,而不是它的潜在好处是什么。

有很多人被希望“绑架”,希望对方有所改变。但是,我们必须根据现实做出决定,而不是把决定建立在不切实际的希望(幻想)之上。

结束一段关系,是一件令人痛心的事。但请记住一点:我们都是有价值、值得被爱的人,完全不需要别人给自己下定义。

最后,祝大家在新的一年中,感情顺遂,都是渣男渣女绝缘体。

以上部分内容来自《警惕你身边的隐形攻击者》《爱是什么》,版权归作者及本书所有,转载请标明来源及出处。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玄奘寺住持传真法师自称:是一个喜欢美女而爱花不折花的渣男
什么时候开始,“妈妈”竟成了唠叨和烦琐的代名词?
一个家庭衰败是有征兆的,经常出现这两件怪事,就要警惕了
“喜欢一个人和爱一个人,本质上是不一样的”
谁都可以无止境的对一个人好,前提是,值得
异性交往时,真正高情商的女人,会主动聊这3个话题,能增加魅力
一个家庭接连发生“喜事”,预示着即将走向衰败,要警惕
喜欢跟爱是不一样的
什么时候,你渐渐淡出了我的世界
爱是什么歌词 爱是什么歌曲歌词

网址: 我们喜欢谈论的“爱是什么”,什么时候成了一个值得警惕的话题?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26890.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