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谈谈唐宋牡丹文化的审美论

原标题:“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谈谈唐宋牡丹文化的审美论

古代牡丹画作

牡丹作为我们的国花,在很多外国人乃至全世界眼中都是很熟悉的。想来也颇有感慨,牡丹花似乎已经和中国传统文化紧紧结合在了一起,并且也可以说是代表了中国人的审美,一株小小的花也被赋予了“国色天香”的盛大含义。中国中国,泱泱国土,悠久文明,居然和这株花联系了半个历史。

记得古人说“水陆草木之花……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爱牡丹的人太多,居然也在不知不觉中“劝退”了对牡丹心向往之的人。在浩瀚无垠的中国文学史中,描述牡丹的花容月貌以及各个文学家对牡丹喜爱的文学作品以及诗句实在是太多了,我们实在很有必要去探索牡丹文化的溯源起头以及发展,那么下面我们就来跟随笔者的叙述来进入牡丹的“前世今生”吧!

一、封建制度发展正盛,牡丹对于唐宋文化的意义

记得曾经有位学者曾经说过一番很有深意的话,“盛唐需要杨玉环,她是盛唐的繁荣代表”,而牡丹对于唐宋文化,也和这种地位象征几乎一样。牡丹成为花中之王并不是和中国历史一起产生的,并且在学者的调查中,自从唐宋以来,牡丹的地位以及文化象征越来越受到大众的认可,尤其是在唐宋,牡丹的地位几乎到了顶峰,与皇家相连,被称为“国色。”唐宋是封建制度的中点时期,迎来了物质文化发展水平极其高的时代,而牡丹文化,更加显得意义非凡。

杨玉环

1.牡丹文化在唐宋时期的详细内容

其实在唐朝以前的牡丹文化,并没有那么“声明显赫”,充其量只是作为祈求祥瑞的吉祥物件而已,但是它还是有局部的影响力的,比如士人阶级某些人群的审美还是深深与牡丹文化连接在一起的。牡丹的鼎盛当然在唐,关于唐朝我们的第一印象就是浪漫——李白是醉酒仙子、杨玉环是第一美女、袖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至唐高宗后期,牡丹被引种京师后,牡丹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喜爱和种植。

尤其是在玄宗时期的宫第中,宫中牡丹的种植量也开始越来越大,这种风气开始是先在士大夫的范围内传播,官宦阶级以在府中种植牡丹作为一种时尚以及高雅的情趣。安史之乱过后,牡丹种植的园艺技术开始在全国范围内传播,人们越来越能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牡丹,也越来越以牡丹为美。唐宋牡丹审美文化就是在这种牡丹的种植技术传播中开始产生的,表现出鲜明的求奇好异、以大为美的特点。

2.牡丹审美文化对于唐宋发展的意义

众所周知,生产力决定生产方式,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所以唐宋审美文化对于唐宋社会的发展肯定是有反作用力的,具体表现也在不同的方面——比如经济、政治、文化。经济上直接的作用就是推动了花卉产业的发展,使一批有自己种植花卉手艺的手艺人走上了经济独立的致富之路。

古代社会

政治上的直接体现方面主要是因为牡丹在市民中太过于流行。(不仅仅市民阶级,贵族阶级、士大夫队伍也对牡丹钟爱有加),所以政治上开始有意无意的往牡丹文化上开始倾斜,也与牡丹贴合的越来越紧密。那么文化上则是形成了专属于牡丹的审美文化,自成了一个完整、庞大的体系。

二、唐宋牡丹审美文化的发展历程

关于牡丹,其实还有个颇具传奇色彩的典故——传说当年女皇武则天盛怒命令长安城内的花卉要在一夜之间全部开放,其它花朵都屈服于女皇帝的威严全部开放,而只有牡丹花自己保持自己的姿态,不弯腰不低头,紧闭的花骨朵一动不动。这个传说在唯物论看来一点说服力都没有,但是却也恰好反映了唐朝人民对于牡丹花的盛赞还有牡丹花在唐朝特殊的文化意义。

1.唐宋牡丹审美文化影响阶级范围的变化

唐朝之前,牡丹审美文化的影响力是微乎其微的,因为种植技术的不成熟和古代地域交流的不频繁,所以这段时间可以忽略不计而直接跳过进入唐代史的描述。唐代政治影响力大,文化产业也很兴盛,而牡丹的艳丽则可以很好的代表唐朝的巅峰繁荣,是统治者自得享受于自己的政绩的外在表现。当然,唐人牡丹审美文化心理不会完全一致,而是因为时代的变迁和个体命运的差异而存在不同取向。

宋朝是典型的重文轻武的朝代,他们赞扬文化和文字的魅力,日常喜欢培养高雅的兴趣爱好——而赏牡丹这可以很好的满足他们的这个文化诉求。牡丹香的肆意,美的张扬,适合偏居一隅的王朝寻求心里安慰。并且宋朝教育程度空前发达,人民受教育程度空前的高,这不仅使宋朝人民具有较高的审美水平以及精神诉求。种种因素,都便于牡丹的美遇到自己的“伯乐”,便于牡丹文化融入到这个朝代的每个角落中。

大家画作——牡丹

2.唐宋牡丹审美文化的内涵变化

其实唐代牡丹审美文化主要是建立在对于牡丹形色之美的发现与渲染这个基点之上的,以及群体性牡丹审美玩赏风习的形成这一基础之上,因而还没有在牡丹与政治盛衰之间建立起象征与同构的关系。即唐朝牡丹文化与政治结合程度还不高,因为时代没有借助牡丹这个工具来巩固封建制度和皇权专治。

而与美国所不同的是,北宋百余年牡丹审美玩赏风格的演变的影响在于——为牡丹文化注入了明确的政治内涵。牡丹及相应的审美玩赏活动分别被视为朝廷之祥瑞、政治之盛明、国家之繁荣的表征,从而与北宋政治文化建立起了明确的联系。由此可见,北宋的牡丹文化与政治紧密结合,是唐朝之后内涵注入的新含义。

三、唐宋牡丹审美文化的现实意义以及现世启发

作为洛阳的故乡——洛阳的一名在外的游子,受到的关于牡丹审美文化可以说是很大很深的,只是知识浅薄,从没有想过自己日常所接受的文化原来有这么悠久的历史,原来这个文化和历史上的唐宋结合的如此紧密。那么,唐宋牡丹审美文化对于现在的我们有什么影响,又有怎么样的作用和启发呢?下面,我们就来深入探讨,沉浸入浩瀚的历史当中,感受历史轮回的曼妙感觉!

1.唐宋牡丹审美文化对现代的启发意义

唐宋因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程度都比较高(因为唐宋时期正是封建制度的发展时期,正当繁荣),所以这必将带动新兴事物的出现或者发展,也必将会被赋予某种可以为统治者和统治阶级所用的内涵意义。牡丹的代表含义是高贵典雅、雍容华贵,这正是封建统治阶级毕生所追逐的目标和向往。这些不被经常提起的可以被视为是一种发展规律,我们可以在如今的事情中举一反三,使这种规律为我们所用。

比如在我们追求经济、文化、政治发展的过程中,就必然要做好迎接新事物产生的准备,这种新事物的产生也必然会被统治者和统治阶级利用,用来维护社会的稳定性和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

2.唐宋牡丹审美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牡丹作为富贵典雅以及吉祥安康的“文化花卉”,被赋予了不少的文化意义和精神寄托,我们不妨认为它们作为平民百姓们祈福的精神寄托,其实也代表了人们对物质生活美好追求的向往,是可以推动人们向这个目标去奋斗,进而推动社会发展以及经济进步的。再者就是说,诗词歌赋以及众多文学作品中对牡丹妖娆美好姿态的描写其实也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进步,丰富了中国五千年文学宝库的内容。

牡丹画作

牡丹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当然也不止体现在一个方面,上年说到经济、文化,其实很重要的一点还有政治。唐宋开始牡丹审美文化开始密切和政治相联系,并逐渐成为了政治辅助管理工具,很重要的一个表现就是国民文化开始不由自主的向牡丹审美文化倾斜,大量赞扬牡丹审美文化的文学作品出现,其实就是政治控制国民思想文化的具体体现之一。

四、结语

中国有着悠久的花卉审美文化,每一种重要花卉都被赋予深厚的文化内涵。相对于梅、兰、菊、荷而言,牡丹文化精神之凝塑要晚得多。牡丹审美文化之兴,在初盛唐之际;而牡丹文化精神之凝塑与基本定型,则延至宋元易代之际。尤其需要指出的是,牡丹文化精神之凝塑,恰与唐宋两朝历史兴亡同步,由唐兴至宋亡六百年间华夏民族兴衰史,在我国牡丹文化中打下了沉重的铬印。唐宋的牡丹审美文化深入挖掘之后如此有趣,更使身为炎黄子孙后代的我们为自己的文化感到自信。

参考文献:

1、《唐诗三百首》

2、《唐宋牡丹文化审美论》

3、《论唐宋牡丹诗词的政治文化意蕴及其表现艺术》

4、《宋词》

5、《续资治通鉴长编》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牡丹之歌歌词 牡丹之歌歌词是什么
1992年的牡丹1元硬币,成交价达到了9000多,记住这个特征
重庆青年演员喜摘第十二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桂冠
牡丹1元硬币中的特殊性品种,大家一定要记住它的样子
古代饮食文化:谈茶文化影响下的,唐宋陶瓷审美取向的转变
阳台养这几朵花,花开不断,沾点水就疯长,开花勤还爱爆盆
客厅装饰画 想要客厅温馨浪漫 就选萧红老师花鸟画
张颖颖早年练功压腿旧照曝光,刻苦努力曾获菏泽市牡丹形象大使
审美意识迁移与独见共识互转
天地传说之鱼美人演员表 哪些演员出演了这部剧

网址: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谈谈唐宋牡丹文化的审美论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27487.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