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时的阅读

原标题:少时的阅读

写作的动机往往因为感觉强烈,有表达冲动,可光有冲动显然是不够的。写作不等于文学,写作与文学之间还有很长的距离,这里起码需要一个契机,那就是足够的阅读经验。阅读是了解文学,体验文学的重要途径,阅读可以帮助作者建立文学空间感,了解叙述的特性。尤其对经典作品的阅读是走进文学的重要途径。

说到阅读,每个人的阅读经历都是唯一的,就像爱情经历是唯一的一样。我的童年成长经历,说来有些惭愧,每次跟小朋友吵架,最后都归到“拖油瓶”三个字上。这三个字像施魔法一样,我顿时觉得周围人在一点点缩小,最后变成小蚂蚁,人世间顷刻因隔绝而遥远。这种状态久久彷徨,我会几天不说话,独自坐在水泥地上看书,屁股下凉凉的感觉像要抽光我的阳气,后来无论得什么病,比如脚气,一概说我“肾虚”,我的肾虚与生俱来。这时安慰我的唯有读书,读书可以让我自诩不凡,以此对冲抬不起头的自卑感。

那时候的读书,肯定是“瞎读”。家里书架分两大块,继父那块学术的多,母亲这块翻译小说多。刚开始分不清,摸到哪本算哪本,最后落实下来还是喜欢文学作品。母亲问,能看懂吗?就借来一些少儿版的给我,比如《莎士比亚故事集》《伊索寓言》《希腊童话故事集》,还有人大历史系编纂的“中国历史丛书”,都是我的读物。憋不住了就出去打架,挨了骂便回家读书,读书成为我熬过孤独的“可卡因”,我很怀疑小时候常读书的孩子会有某种心理障碍,因为过早读大部头有可能是“反童年”的,不少这样的先例。

最疯狂读书是在十几二十几岁。那时我在铁道兵修铁路,本想一路高调挺进主流社会,后发现亲爹的“政治问题”太敏感,搞不好暴雷,只得夹起尾巴做人,宁愿躲进炊事班喂猪,尽量不与周边过话。没法子,故伎重演,我寻找一切可读之物来平衡自己,推土机说明书、理论文献,还有不择手段弄到的中外名著,都不放过。

有个室友老爱撕一本书上茅房,都没头没尾了。我一看是谈“竹林七贤”的,就花钱买手纸跟他换。几天后他非要换回去,说太薄总抠破,我才不换呢。这时读书开始有感觉了,联系自身了,阅读渐为我打开一片蓝天,叙述的诗意与美感,那些情感概念和逻辑纠缠,让我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阅读未必直接导致文学创作,唤醒的表达欲和人文精神才是硬道理,表达欲是一切艺术创作的源泉。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少时的阅读
我有一个少时就喜欢的人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初心”
阅读对人的影响有多大?
我在书店看到的“阅读记忆缺失” | 读者来稿
经典阅读与命运沉思
在阅读中发现写作的技巧
阅读是远行,书写即还乡
少儿出版的本质为何?名编聚焦“双减”下的少儿阅读
怎样通过阅读提升写作能力?6个有效提升写作能力的读书技巧

网址: 少时的阅读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27554.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