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幕专访 | 导演赵思莹:从短片到长片,拿到创投唯有真诚
原标题:青幕专访 | 导演赵思莹:从短片到长片,拿到创投唯有真诚
赵思莹 青年编剧、导演,深圳对影微话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创始人、万达影业“菁英+计划”签约导演。短篇作品《babe》获得第一届冇(Mǎo)国际青年影像周最佳影片奖,长篇作品《晴天有时》获得第11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北京市场电影创投项目评审团特别大奖、MPA亚太合作奖。青幕计划“爱意漫游”特别放映会展映影片《babe》以细腻的镜头语言刻画了爱情的真谛,得到了观影会现场观众的喜爱。青幕专访第二期邀请到了映后未能来到现场的《babe》的导演赵思莹与我们分享短片创作的心路历程及成功拿到创投的经验。
▷ 《babe》是在韩国拍摄制作的,您也多次与来自韩国、英国、新加坡、摩洛哥等不同国家的团队合作,能不能分享一下与国际团队合作拍摄的经验?
跟跨国团队合作,最重要的是语言和沟通问题。尤其是对于剧本和主要人物的理解,需要团队的妥善沟通。我们在韩国拍摄的时候使用的语言主要是英语和韩语,而我个人可以比较熟练驾驭这两种语言。如果我觉得团队的理解状态还是有差异的时候,我选择一些参考素材,包括相关氛围的视听材料、对标片、参考片以及音乐等等。影片是一个视听艺术,通过画面和音乐的方式去让大家感受到我想表达的内容,和团队的沟通也会更加高效。
▷ 跨文化拍摄的背景下,如何创作具有普世共情的故事?对故事的设计是否有特别的考量?
《babe》是我留韩时期的作品,观众多为外国人,包括我的同学和老师,所以在企划阶段,我不可避免需要思考故事题材、情绪表达等是否能够让外国人很好的理解。
如果故事讲述的不是外国人普遍关注的议题,或者题材不是大家所熟悉的,我也会去思考用什么样的方式能够让他们更能接受一些。这也是留学经历带给我的财富,观众跟我有不同的本土文化,我就会有更多的机会思考如何让观众理解我的片子。所以相较于很多注重自我表达的导演,我可能是一个更偏向于商业类型的导演。我觉得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情,因为如果从自我表达出发构建作品,可能会发现观众无法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而我的使命,是让片子的表达能成功抵达观众。
▷在今年的戛纳国际电影节上,《分手的决心》导演朴赞郁获最佳导演奖,《掮客》男主演宋康昊获最佳男演员奖,韩国电影又一次在国际影坛狠狠地刷了存在感。大家经常将中韩的电影作比较,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这是一个很犀利的问题,也是一个作为在韩国留学的电影专业学生经常会被问到的一个问题。在我来看,电影是一个具有艺术属性的商品,也就是说它最终目标是吸引观众买票观看。所以电影虽然融合了很多艺术特征的表现形式,但是最终要落地于市场,这样它就无法避免要带有一些商品属性。我认为韩国很多电影将艺术和商业这两个属性平衡得很好,它们既遵循了商业电影的成功经验,也融合了很多本土热点议题。
而我国的电影市场环境与韩国不同,观众喜好也不同,所以两国电影没有很强的可比性,我国的电影行业的创作者和观众们也都还在成长。作为创作者,我希望能让观众能看到更多值得被看到的故事,接受更多的电影类型。
▷ 您在韩国完成学业之后,为什么选择了回国发展呢?
对于我来说,回国发展是一个必然的选择。作为一个中国人,我的整个成长经历都在中国,所以我对问题的观察角度、思考方式以及人文情怀,都根植于这片土地。回到中国,我可以更好地进行创作,发挥自己的能力和优势。我本身对电影有敬畏之心,同时中国电影也需要我们。中国电影市场现在处在一个革新的阶段,作为电影专业的学生,不管在哪里学习,学成之后回国尽一份力,让我们中国观众可以看到更多的故事和可能性,这让我有成就感。
▷ 您作为一个优秀的青年导演,关于短片创作内容有哪些经验和心得和大家分享吗?
我给大家的一个经验是要能在创作初期区分短片和长片,不要以长片的思维去做短片。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接触的大多数剧作都是用长片的方式去思考,而短片因为时长有限,所以能承载的内容也有限。长片可以刻画清楚深刻的人物形象和复杂的人物关系,但是这些内容在短片里难以承载。短片我认为应该更多去展示导演风格,比如影像风格、个人视听语言运用特点、拍摄方式等等。同样的故事,不同导演拍出来的效果会大相径庭,所以就是其实短片表现更多的是导演风格方面的东西。
▷ 作为一位女性导演,您的前几部作品也都聚焦在女性视角,也结合了当下关于两性议题的矛盾,请问之后会持续围绕女性视角进行创作吗?
作为一个女性,其实很容易站在女性视角去观察这个世界的,所以女性主义题材的电影,是我天然会去关注的主题,但是也会去尝试其他题材。我不会排斥女性主义题材,反而我觉得它是我应该承担的创作使命。纵观电影史,女性主义题材算是相对小众的,如果我有机会和能力把女性故事讲好,这是一件非常值得骄傲的事情。所以我会坚持去做这方面的思考和探索,但是我也不会放弃其他类型和题材的故事。
▷ 您的镜头语言细腻真实,这是否和您本科时期有过广播影视编导的背景和拍摄日常纪录片的兴趣有关?以后您还会捡起纪录片吗?
对于第一个问题,我觉得肯定是有关系的。我本科期间学习过新闻学,做过纪录片拍摄,这让我去学会如何去观察生活和人。这些积累的经验对我现在的创作有很大益处,包括我作品中的人文关怀层面,也得益于当时的学习过程。
对于第二个问题,我目前来说还没有再拍纪录片的打算。因为当时本科从广播电视新闻转到电影专业,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就是无论是新闻还是纪录片,都需要客观地呈现事实。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我的主观想法比较多,很多想要主观表达的东西和新闻本身是相违背的。所以当我后来转向电影的时候,我觉得就比较自如。以后我也愿意花更多的精力在电影和电视剧这两种艺术形式上。当然我自己也会看纪录片,因为其中也有很多真实的故事和有血有肉的人物值得我去思考,然后再挖掘它们背后的深意,这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 您对“短片常常是电影的Demo”这句话怎么看呢?
我个人比较认同,而且我确实这样做了。如果在推进一部长片作品的时候,你给到资方或者合作方更多的是文字性材料,比如说万字大纲或者是完整剧本。但其实你也需要用视听语言去呈现这些文字。如果说你有一个短小精悍的片子,能够让合作方和资方看到你是如何去拍摄这个故事的,你的风格是什么样子的,自然会赢得对方更多的信任和信心。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如果大家有条件的话,不管短片有多短,尽可能把自己作为导演对这个作品的理解和用拍摄手法变成画面呈现出来,再给对方看,这是一个比较积极的方式。
▷除了创作之外,也看到您做了一些商业广告的尝试。您是怎样去平衡广告片的商业性和艺术性?您怎样处理工作和个人创作之间的关系?
其实我没有刻意地去找广告中商业和艺术创作之间的平衡点,对于我来说,拍摄广告其实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一方面,在创作初期预算有限,所以有很多需要大型器材和先进技术手段的拍摄工作是没有办法在这样低得预算情况之下完成的。但是广告其实是可以提供一个比较好的创作条件,比如说使用一些比较贵重的摄影器材,类似车载摇臂和穿梭机之类的。当你在看到这些机器是怎么运用的,能够达成什么样的画面的时候,你会对画面有更多的想象力,或者说你有更多可呈现画面的想象空间。这个过程是很好的,可以通过拍摄广告积累到的一些经验,反哺到其他创作当中。另一方面,拍摄广告的时候每一次会面对不同的客户,剧组成员也不一样,所以会迫使自己不断提升沟通能力,掌握更多沟通技巧,这也是拍摄电影的必备能力之一。
所以我不会觉得商业作品和艺术作品二者谁会损伤对方,反而是相互增益的学习方式。只要自己能区分不同类型作品的创作方式和思维,能清楚在拍摄过程中的收获,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互补过程。
▷您的《晴天有时》去年在北京国际电影节获得项目创投“特别大奖”,不知道现在筹备得如何?
《晴天有时》目前还在剧本修缮的阶段,因为它是一个小成本的具有商业元素的文艺片,所对于现阶段的中国市场来说,肯定还是比较小众,推进起来也会有一定的难度。作为创作者,我们要做的更多的是思考如何保持它独有的风格,比如说音韵的氛围和人物间细腻的表达。我们想保留住《晴天有时》的文艺气质,同时也要让观众容易有代入感,更好地理解这个故事,还要适当地添加一些商业元素,这就是艺术与商业的平衡。我们也在探索,尝试完成一部让观众好理解但又有深度的作品。
▷筹备中是否遇到过一些不同于之前短片拍摄的情况?对于那些也想要尝试拍长篇电影的青年导演,可不可以分享一下您拿到创投的经验?
能拿到创投的经验,我只能说靠“真诚”二字。这个“真诚”在我看来分两个方面:第一是你对项目的真诚度,也就是说你是不是拿出了现阶段自己最成熟最完善的作品。自己的故事有多了解、有多喜欢,其实是可以在沟通交流的过程当中看出来的。对作品越熟悉、越喜欢,就可以很清晰有条理地回答对方的问题,这个也十分有助于项目的推进。第二需要对平台也真诚,也就是在创投之前思考很多故事创作以外的事情,比如说预算、演员阵容、整体质量等。这些事情在很多创作者看来可能是制片方应该去考虑的事情,但是你在跟制片方交流的过程,也是一个建立信任的过程。为对方提供越多有效信息,越容易建立彼此的信任,这样才会让这个项目更快地推到受众面前,让它在大银幕上与大家见面。
▷ 我们也注意到,思莹导演在参与此次放映会之前,也向“青幕计划”投递了您新的短片作品,能简单和观众介绍一下这部参赛作品吗?
这部片子叫做《宁隐》,讲述的是一个三十出头就自杀的东北男人,度过了一个几乎无人在意的一生,但是他的人生在他堂妹眼里却完全不同。这个故事对于我来说比较特殊,因为在此之前,我拍摄的片子几乎都是依靠学习的积累,然后编织的跟我人生没有太大关系的人物和故事,但是《宁隐》是第一部基于我自己的人生经历去写的故事。这个可能跟很多年轻创作者相反,很多创作者开始都会写自己的故事,然后再去创造一些自身经历之外的人物。
开始创作《宁隐》的时候对我来说是一个蛮难的事情,因为需要更客观地面对自己,更客观地摘选值得被写进电影里的经历。我最开始构造这个故事的出发点是,一个在别人眼里碌碌无为的人,能不能成为电影的主人公,这个故事能不能加入一些思辨的议题。具体来说,对于一个人的评判,你和别人的看法完全不一样,你是愿意选择自己看到的,还是遵从大多数人的判断,这是我觉得很有意思的点,也值得探讨。所以我就做了这样一支短片,而且还做了一些突破的尝试,比如说用 25 分钟时长去讲述一个人的一生。其实对于电影长片来说,完整讲述一个人的一生也不是一件易事,短片还有它的局限,但我用一些其他的方式进行了处理。如果《宁隐》有幸能够入围“青幕计划”被大家看到的话,针对于短片如何讲述一个人一生的议题,我可以跟大家有更多的讨论,同时也能知道自己做到哪里好、哪里不好吧。
期待多创作者,加入青幕计划。
青幕计划也将继续推介优秀创作者。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B站《大世界扭蛋机》热播中 青年导演短片创作聚焦新世代成长
杨超:类型还是艺术?年轻导演自我定位很重要 | FIRST系列专访
【华夏血脉情暖中国】加拿大籍华人叶嘉莹:从漂泊到归来,用一生传递诗词之美
北京市场项目创投终审评委阵容发布,五大评委首次亮相
2022海浪电影周官宣,9月阿那亚,在海边感受电影与生活
B站《大世界扭蛋机》定档623 贾樟柯宁浩助力青年导演短片创作
电影《回南天》上映 演员陈宣宇自然演技诠释错综暧昧
赵露思:走好每一步,大众怎么评价我都接受
B站《大世界扭蛋机》惊喜开播 青年导演用短片创作诠释后生可畏
赵露思关晓彤身高 赵露思关晓彤的资料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8195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95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9119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82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81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45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3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76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7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