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印法师:原本是公安厅公职人员,为何放弃铁饭碗,选择出家为僧
原标题:觉印法师:原本是公安厅公职人员,为何放弃铁饭碗,选择出家为僧
一切皆为虚妄,物质名利犹如雨露,犹如火电,世间万物有种种生或是灭,存在的只是一个个过程片段,在整个生命场里,喜忧皆是缘。
菩提本无树,人生来亦是无一物,日后的各种道路,或喜或悲,是贫是贱,都是不可违逆的,随本心便是无悔,便是无怨。若是把执念与痴迷强制性地施加某人某事,换得一时的满足,但长此以往,岂能心安理得?
非淡泊勿以明志,古往今来,仁人之志并不在于以名利为好,总有一种深沉的领悟,之后再扬起风帆,驶向本心的大海。
佛法是一座教人脱离苦难的圣堂,这里没有金钱和权力的游戏,没有追名逐利的挣扎。多少穷凶极恶之人在晨钟暮鼓中主动地放下屠刀,忘记身内外的邪念;很多迷途之人拨云见雾,感受来自灵魂的召唤,皈依佛门。觉印法师就是大彻大悟的人,卸去尘世的因缘,遁入空门,了却凡心。
年幼逢变故
觉主旋律,还是得告别,踏上新的路程。这件事交给觉印法师的疑问太多,也很深刻。在他的白纸般的脑门印法师的人生是一段传奇,在每个阶段都有色彩。
1969年,觉印法师出生在四川省邻水县的一个平平无奇的家庭,俗名张平中,他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博得大家喜爱,本身也是乖巧有加,聪慧懂事。在学校保持勤苦好学,成绩优异,在家里勤劳体贴,成为家的一份支撑,献出了不少的力气。
虽不富裕,但很知足,奈何月有圆缺,人有祸福,一场疾病突然造访,用不长的时间便带走了父亲和哥哥的生命。幼年遭次经历,必定给人痛击,很容易让人陷进悲恸的深渊,难以走出阴霾,抚平创伤。
痛苦不可能成为永久的中产生了一系列的问号,活着的人为何活着,死去的人去往何方,诸多想法纷至沓来,藏进了他的心灵,为后来进入佛门提供引力。
时光的手抚摸着觉印,他坚持学习,这是他的倔强之处与不退的锐气。在1988年,经过高考一役,觉印被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系录取,开始了他的大学生涯。
佛经渐入心
刚上大学时,爱好学习的觉印法师时常静坐于图书馆,在这里,他浮躁的心被平复,遨游于浩瀚的书海。
然而在图书馆的书,并不是皆收在他的眼中,虽然他的专业是法语,我们常人的习惯当是看法语类的书目,但事实上,他对此不感兴趣,反而将目光放在哲学类的藏书上。
或许他急于想要找到灵魂的栖息地,找到与之对话的陪伴。因为在他的头脑中隐藏着关于生死的居多不明与不解,他渴望哲学类的书能给他回答。日复一日,他看了不少与哲学相关的书籍,但他心中的疑惑依然存在,未曾得到答疑,他还在寻找。
显然,哲学并不能带他走出来,不能当做他的灵魂摆渡人。终于,经过多方面的探听和询问,他又有了新的读物,宗教方面的种种书目,接着就是废寝忘食般的研读宗教书籍,去领会禅宗各派系的思想。
这段时间,他经常梦到佛像和佛塔庙宇,与佛祖相见,身着袈裟步入佛门众地。梦是现实的延伸和演示,白日他凭借着书中的文字想象佛门里面的世界,夜晚便在梦中上演。
音实在难知,知实在难逢,千载难遇啊,生命中遇到知音实属不易,俞伯牙遇上钟子期可是用多少回眸换来的。此时,佛书便成了他的知音,给他安慰,给他解惑。在同学的行列里,也有类似知音的人物,对佛经的认可与痴迷可以说是志同道合,他们都找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在以后的日子里,他便不是一个人在佛书的左右,有一群可以讨论佛法的朋友,即使现在的参悟还显得有些浅显与原始,但交流过后,都有自己的收获和理解。
当有时间,这一群与佛法为友的学生相约去亲近佛寺,烧香拜佛,在佛殿中静坐冥想。参加法会,听佛学是星期天常有的安排,在一位硕士同学的宿舍中,同诵经典,充满佛性。
他会顺便在寺院里听课,反反复复,他在无意之间产生了一种空虚之感,这是一种状态,又有无形无象的直觉。他记录下这些微妙的感觉,收藏在神思中。
有一次,同样是与爱好佛法的朋友结伴去寺庙,但在其中觉印法师见到了菩萨,那么多的梦里,如今终于还原在了自己的面前。他欣喜若狂,毕竟是魂牵梦萦之事,他认为自己又离佛法更近了一步。
无疑,冥冥之中早有的约定,与佛法的遇见当是一种缘分,佛法接纳了自己。此后,生命的永存与苦乐问题,不再只是简单地围绕在他的心里,而是装着相应的认知和感悟。
大学里的佛学是觉印法师生命中独特的存在,渐渐深入到他的血液和骨髓中去。
立公职为僧
毕业如期而至,1992年觉印法师从北京外国语大学走出,被分配到海南省公安厅,成为了一位公职人员。这样的职位,当属时人梦寐以求之念,毕竟是人们口中的铁饭碗,意味拥有稳定的收入和高人一等的身份,而且前途将是一片明景。
世人估计很难去理解觉印法师竟会选择离开公职,削发为僧。其实,在公安厅里,已经把佛学当做自己生命一部分的觉印,手不释卷,工作期间仍然精心钻研佛法。
同时,公安厅里的工作显得太轻松,以致于让觉印感到无所事事,他不想在如此乏味的空间里呼吸,他想在佛法中度日,那才是他生命的颜色。
于是,身后虽满是不解的目光,他只是留下了一道背影,毅然走向了一家寺庙。他知道,在寺庙里,前面的路会是黯淡的,没有光明可言,只能是一名义工,可他身在寺庙,就已经胜过公职的任何优待了。他的感知正与佛法靠近,而且彼此相通。
打坐和听经便成了是家常便饭,成了他日常生活的主要内容。他的这种状态被庙中的师傅观察着,毕竟如此沉醉于佛法的人实属罕见,况且缘分天注定。
不久后,在庙中师傅的推荐下,他自己也表示顺从,前往了另一座寺庙——定慧寺。觉印法师的心中已是有了佛法,即使是新的地方,他兀自静下心来,刻苦研读。
剃度之后,便是一名名副其实的佛法修行人了,在定慧寺中,觉印师从茗山法师,这是一位在佛教有名声的大师,践行着佛家博大精深的思想,觉印的法名就是出自于他。
既然进入了佛门,觉印通过虔诚地修行,悟出了不少佛法的真谛。后来经佛教大德元音法师的介绍,有幸去其他有名寺庙继续修行,继续参悟。
小结
作为一名修行人,觉印法师走出了自己路,活出了自己的精彩,纵使这条路上寥寥数人,但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这佛门中自有他的价值,抚平满目疮痍的景象,回归内心的真实。
公安厅的公仆不是觉印法师归宿之地与价值体现,他有他认为正确的道路,一旦选择了,便会踏足,沉浸其中。
生命的价值是什么,根本没有标准答案,价值的大小不能衡量一个人道路的正确与否,可以是一般的公安人员,匡扶正义,维护法律;亦可以是一座庙里的法师,将清净与真诚交给来往的人,安抚他们躁动的心灵。人们不能对价值呈漠视的态度,要去欢迎、去理解、去接纳任何一种价值。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最美和尚释明心,弃铁饭碗出家,拒被富婆包养,网传耳朵打玻尿酸
海灯法师因癌症圆寂,少林寺为何如此冷漠,他们到底有何恩怨?
清华博士张明光,曾为了解脱不顾父母下跪哀求坚持出家,如今怎样
通缉犯潜入名寺出家成高僧住持,一部手抄经卖50万,2012年终伏法
贾珍和贾惜春是姐妹,为何行为和思想截然不同,最后都出家了吗?
他做俗人时身边美女如云,他做和尚后世界无不膜拜,请不要嫉妒他
这些出家人个个有着高学历,硕士博士到处都是,最差也是专科毕业
她曾因拒绝潜规则而出家为尼……
海灯法师87岁圆寂,少林寺无人追悼:方丈身份遭质疑,大师还是骗子
天才柳智宇放弃数学:没有学习动力,只有入世还俗才能凤凰涅槃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7973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70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8851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80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73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20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0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71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5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5